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應用RFID等先進技術 多業態生存法則

2010-9-3 12: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很多人不知道,7-11(上海)、星巴克咖啡(上海)、無印良品、山東統一銀座量販超市……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零售品牌背后都是一家物流服務商——上海統超物流。
  
    面對不同的客戶、多元化的業態,這家物流服務供應商如何應對客戶需求“眾口難調;的困境?
 
    或許,這正是上海統超物流不得不面臨的難題。作為臺灣統一集團旗下物流企業,上海統超物流為同屬統一集團的7-11(上海)、星巴克咖啡(上海)、上海圣酷石冰激凌、統一多拿滋食品、統一午茶風光、山東統一銀座量販超市、四川優瑪特、深圳康是美商業連鎖等多家流通企業提供商品配送服務,涉及便利店、餐飲、大賣場以及醫藥連鎖等多種業態。  
由于每個業態對商品配送的要求不同。比如,便利店需要拆零發貨,而大賣場則是整箱發貨、餐飲還需要冷鏈配送、醫藥連鎖則需要對藥品進行批號管理;在溫度上,需要具備常溫、低溫、冷凍全溫層的覆蓋。因此,這種多業態、多溫層混合的配送模式對統超物流的供應鏈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我們與其他企業的物流不同之處在于,我們服務多種業態,而每個業態的配送需求是不一樣的。”上海統超企劃總監黎家豪告訴記者。  
而在本期供應鏈版案例報道中,我們將為你揭示,多業態物流配送的運作機理。  
不同客戶,不同揀貨模式——  
“對于7-11我們采取摘取式分揀、對于星巴克的低溫商品,我們采取的是播種式模式。”  
位于上海松江區的統超物流中心(DC)繁忙而有序。該物流中心高達數米的鋼制貨架分為兩個部分——暫存儲位和揀貨儲位。貨架最底層為揀貨儲位,上面數層均為暫存儲位。揀貨儲位是用來存放“待揀商品”的,存放在這里的商品不久就要被分配到每個門店指定的區域,然后被集中配送到門店。而存放于暫存儲位的商品等到暫存儲位需要補貨時,由叉車將其搬運至揀貨儲位。  
換而言之,供應商將商品運輸到物流中心以后,商品將被擱置到暫存儲位,然后由暫存儲位分配到相對應的揀貨儲位。將貨架劃分為兩個區域,看起來增加了操作的復雜程度,因為多了一項由暫存儲位到揀貨儲位的動作。不過從空間成本和工作效率來看,這種做法實為最優選擇。  
物流中心空間寶貴,為了節約空間,商品被擱置于多層貨架。對于位于高層貨架的商品,如果將其直接分揀到門店所對應的位置,無疑增加了揀貨的難度和復雜程度,而設置揀貨儲位仿佛給物流中心增加了一個“緩沖區”,方便商品的“拿取”。  
與之對應,物流中心的操作人員也設立兩個工種。一個是叉車司機,負責將商品由暫存儲位搬運到揀貨儲位;另一個是揀貨人員,負責將揀貨儲位的員工根據訂單分配到每個門店的指定區域。  
當然,這樣做也帶來管理上的挑戰。  
“揀貨員工看到訂單上的商品在揀貨區缺貨的話就不去揀了。”統超物流總監吳耀明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統超物流設置了揀貨區最低商品數,揀貨區商品一旦低于這個數字,系統會提示相關操作人員對揀貨儲位進行補貨。“揀貨區最低數目因商品不同而有差異,一些銷量大的商品,比如純凈水,它的數量相對多一些。”吳耀明表示。  
那么,統超物流是如何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的呢?  
事實上,統超物流針對不同的客戶,采用不同的揀貨模式。據了解,統超物流采用的揀貨模式分為:電子卷標摘取式、電子卷標播種式、無線臺車、人工貼簽等多種方式。“我們根據客戶的需求不同,針對不同的客戶采用不同的揀貨方式,比如對于7-11我們采取摘取式分揀,而對于星巴克的低溫商品,我們采取的是播種式。”吳耀明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商品分揀模式中,最常見的屬于摘取式。顧名思義,摘取式揀貨就像摘取果實一樣,將商品由揀貨儲位“摘”到門店對應的區域。在每格貨架的第一層與二層的交迭處,有一只紅色的LED燈,揀貨人員用RFID(無線射頻)標簽掃描對應的感應區,LED燈亮起,它告訴揀貨人員下一步的工作是什幺,待檢商品在哪個揀貨儲位,需要多少商品,如此往復,直到揀完整個訂單。  
“LED燈至少起到三個作用,首先,可以顯示揀貨儲位的應揀商品數目;其次,起到對商品進行盤點的作用;最后,還能實現商品鮮度管理的功能。”吳耀明表示。  
據了解,統超物流為了保證食品的新鮮度,根據“先進先出”原則,ERP系統會找出食品中最接近保質期的優先放入揀貨儲位,而這一切都是通過RF(射頻技術)補貨系統來指示。  
對于不同的客戶,如何找到適合它的揀貨模式呢?吳耀明的訣竅是:門店多、商品數少的客戶采用摘取式揀貨(揀貨車移動);門店數少,商品數多的客戶采取播種式(揀貨車不移動)揀貨。以星巴克的低溫食品為例,由于該類食品數目少,因此就采用了播種式揀貨。在物流中心的低溫倉儲里面,每個門店有固定的貨架,如果“播種”一樣,揀貨人員要把該門店的商品放到門店相應的貨架。  
供應鏈的本質是與時間賽跑。因此,流程優化至關重要。用吳耀明的話說,商品每個儲位的設計都是有講究的。根據吳耀明的經驗,快消品的儲位盡量擺放在一起;相同體積和規格的商品儲位要擺放在一起;對于拆零出貨和整箱出貨的商品,儲位要分開。 
在這座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的倉儲中心里,揀貨人員在貨架最左端的讀卡器上用“手表”刷卡,聽見“嘀”一聲蜂鳴響聲,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個“手表”是包含有員工信息的電子標簽,每個員工的工作量、工作進程等信息都包含在這塊電子標簽里面。每個員工的工作狀態和工作進度通過網絡傳輸到統超物流的ERP。  
于此同時,吳耀明在辦公室“運籌帷幄”——無須到現場,通過辦公室的電腦便對物流中心的工作進度了如指掌。吳耀明通過電腦了解到物流中心每項業務的進程,從中找出更為節省時間的辦法。因此,通過電子標簽對員工現場管理,不但提高了整體的配送效率,而且可以對員工的工作量進行精確考核。  
吳耀明稱之為“流程優化(PIP)”。“通過電腦可以看到,哪些區域人力資源過剩,哪些區域則人力不足,我將調度富裕的人力到人力不足的區域。”吳耀明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從物流到服務——  
“統一超商、7-11、星巴克等不僅將物流配送外包給統超物流,還將后勤相關的財務、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等都外包給統超物流。”  
事實上,統超物流只不過是臺灣統一集團物流業務在大陸地區的翻版。在寶島臺灣,一家叫做捷盟行銷的企業仿佛全身動脈一樣支撐著整個臺灣5000多家7-11。可以說,統超物流是“大陸版”的捷盟行銷。  
“你無法想象如果臺灣沒有了7-11,人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什幺樣子。”統超物流副總經理蘇泰安告訴記者。  
由于7-11在臺灣不僅銷售商品,而且提供各種社區服務功能,包括為消費者提供照片沖洗,代繳水費、電費、煤氣費、通訊費、有線電視費,代售電話卡、郵票、信封,提供復印、傳真、網絡購物等諸多便利服務,因此,7-11也成為當地人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作為臺灣7-11龐大的支撐系統,捷盟行銷每月配送6萬多噸的商品到全臺灣300多個鄉鎮,成為臺灣最大的物流企業,2008年,捷盟行銷配送額高達454億新臺幣。與上海統超物流相似,臺灣捷盟行銷除主要為7-11提供服務之外,還負責統一集團旗下星巴克、圣酷石冰激凌、統一多拿滋食品、統一午茶風光、康是美等多種業態臺灣門店的配送。  
如果了解它的背景,你會發現,這家物流企業居然由企業負責物流的一個部門演變而來。1900年,統一超商將原物流課(部)獨立為專業物流公司,成立了捷盟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統一超商擁有三大物流系統,即:常溫物流、低溫物流、鮮食物流、印刷品物流。  
而捷盟行銷則以“引進新的科技設備、改善作業流程、提升物流作業效率”為物流運作方向,為門店提供快速、正確、準時的服務。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應用,使物流中心各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工作流程為:計算機訂貨系統根據庫存及平均出貨量計算出建議訂貨量,輔助訂貨人員訂貨;計算機揀貨系統輔助揀貨;輸送帶和分流系統使同一門店的拆零商品周轉箱匯集到一起;計算機運輸排程系統協助調度員排定配送門店的先后順序,合理選擇運輸路線,并根據配送門店的順序安排商品分揀。無線傳輸設施計算機主機與堆高機上的計算機終端及掌上型終端機,實現了在物流中心作業區內的信息實時傳遞。  
當然,無論上海統超物流,還是臺灣捷盟行銷,物流配送只是其中的一項內容。在物流配送背后凸顯出的是集約化服務的理念。  
統超物流、捷盟行銷的母公司統一超商隸屬于統一集團旗下的流通次集團。而統一超商旗下又分為餐飲、零售、百貨、休閑、快遞、物流等業務。統超物流不僅負責統一超商大陸地區的商品配送,更為旗下其他品牌提供選址、工程計、IT、財務、人力、法務、公關等多種服務。  
在統一超商,7-11、星巴克等不僅將物流配送外包給統超物流,還將后勤相關的財務、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等都外包給統超物流,而7-11、星巴克則主要負責門店營銷和規劃,其他的“外圍”事物交由統超物流來處理。  
在統超物流的松江配送中心,專門設立了一排用于存放門店辦公用品的貨架。事實上,統一超商旗下門店的設備采購和配送也走的是商品物流體系。對于這樣的創舉,吳耀明表示,統超物流通過統一配送管理辦公用品,不僅可以節省門店辦公用品開支、而且可以掌握門店辦公設備的采購和損耗情況,有助于門店的管理。  
“這種集約化的管理有助于每個事業單元(BU)專心做自己擅長的事,而且對于整個集團來講,節省了成本,等于是花了一分錢,做了兩分事。”蘇泰安表示。  
與門店協同——  
“物流配送,看似普通,但訂貨、供貨、驗收、入庫、補貨、接單、理貨、配送、客戶服務等所有環節如何串聯?如何以最低成本達到最大效率?這是最大的需要突破的課題。”  
那么,另一個問題是,捷盟行銷是如何與門店協同工作的呢?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門店店長會通過EOS(電子訂貨系統)向配送中心下單,該訂單將傳送至企業的FTP(文件傳輸系統)上。FTP收到訂單以后,在次日的上午九點左右,系統內部會操作一個“集單”的程序。即將不同門店的訂單按照業態進行合并,比如,將7-11的并在一起、星巴克的并在一起。  
上午十點左右,配送中心就會在FTP上開始“抓單”,將門店的訂單下載到配送中心的服務器,開始準備分揀、發貨。為了保證配送中心在“抓單”過程中不至于遺漏訂單,“抓單”后,系統自動執行核對的程序,與門店再次確認訂單。  
接下來,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十九點,便是配送中心揀貨的時間。就像前文所描述的,配送中心會根據不同的客戶,采取不同的揀貨模式,將每個門店需要的商品集中到指定的區域,最后由車隊運輸至門店。  
根據供應鏈管理要求,門店當日下的訂單必須在次日的凌晨六點前到達門店。配送中心安排車隊運輸商品的時候實行“最遠原則”,即最先配送距離配送中心最遠的門店。這樣才能保證商品按時到達。以上海統超物流為例,位于松江的配送中心配送范圍是揚州—義烏—南京—浦東,其中義烏距離配送中心最遠,約354公里。因此,義烏地區門店的訂單最先處理。  
每天中午十二點左右,也是吳耀明一天中最為緊張的時刻。吳耀明最擔心的是接單失敗,“有時候線路問題或者通信故障,都有可能導致系統‘丟單’,此外,接單人員的操作失誤也有可能丟失訂單。”吳耀明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作為供應鏈的中間環節,配送中心需要與下游的門店進行對接。“我們的物流系統已經與7-11的門店系統進行連接,門店可以隨時看到配送中心商品的庫存情況”,吳耀明表示。盡管作為物流服務提供商,統超物流屬于“乙方”,不過配送中心可以根據商品庫存數據對門店訂單進行一些建議。 
“我們在系統中設置了單品訂單的上限額度,一旦超過這個額度,系統就會發出警告。比如,根據以往經驗,某種商品最多需要訂50個,超過這個數目可能會給門店帶來庫存壓力。但由于門店人員操作失誤,可能一次訂單訂了100個,這時候系統就會發出警告。”吳耀明告訴記者。
  
對于供貨商,物流中心同樣有權利對其進行管理。在上海統超物流的辦公區,一張白板上面畫著密密麻麻的表格。其中一項便是“缺貨因素”。“不孝有三,無‘貨’為大。供貨商供貨不及時、揀貨缺貨影響到門店的銷售績效,因此,缺貨因素是我們供應鏈的一個關鍵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指針。”吳耀明表示。  
“對于物流配送,如果將環節拆開來看,好像非常普通,但從整個物流中心流程來看,訂貨、供貨、驗收、入庫、補貨、接單、理貨、配送、客戶服務等所有環節如何串聯,如何以最低成本,達到最大效率,提供最優質服務,這是最大的需要突破的課題。物流,平凡的工作;卻是不平凡的事業”,其深邃意義在于此,吳耀明表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