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收之薄弱:短板亟待修補
2010-9-25 21: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監理單位和檢測單位是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的把關人。然而,這一環節卻同樣存在很多問題。
在日前召開的第十屆“21世紀中國建筑企業家論壇”上,姚兵提到:“目前,監理單位在工程建設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形同虛設。”
姚兵指出,一些監理單位人員素質較低,“內行少、外行多”不能給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提供有價值的咨詢和指導,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影響其法定地位,而法律法規有規定規模以上的工程必須聘請監理,因此一些監理單位就成了建設單位請來的擺設。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專業知識的不足,監理人員也極易受到施工單位和鋼材供應商的“誘惑”。主要表現在: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力,吃拿卡要,只要給好處,一些缺斤短兩、質量低劣的建筑鋼材也可以從他們手中通過,隨意的流入工地,給工程的質量安全帶來隱患。
對此,余彩兵說,由于監管缺位,多數建筑企業一方面可以享受由所謂增值服務帶來的豐厚利潤;另一方面大膽游走在采購產品的標準性和監督性的邊緣。部分監管人員也許本身就是利益鏈條的受益者,面對行業潛規則,他們早就彼此間心照不宣。
當本報記者問及其中的利潤分配時,在工地上干活的丁師傅笑道:“分多少我并不知道,但我相信他們之間的合作肯定是非常‘幸福’的!”
此外,建筑工地實行的送檢制度也存在問題。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劣質建筑鋼材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建設工程項目,全國范圍內不斷地發生類似于“蓮花河畔”的嚴重影響工程質量的事件,使得人們不得不置疑現行的質量監管體系。
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的調研,目前各類型工程項目建設中,建筑鋼材質量廣泛采取工程監理見證取樣送檢制度,這種制度存在先天缺陷。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秘書長王建中對記者說。正是這種質量監測單位實行“對檢測來樣負責”的行業慣例,給了鋼材供應商很大的可乘之機。“鋼材供應商可以將合格的鋼材拿去質量檢測機構檢測,然后向鋼廠供應劣質鋼材,從中牟取暴利。”
此外,通過對檢測環節的調查記者還了解到,建筑鋼材一般到達工地即投入使用,而測試往往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因此,即使在檢測環節中出現不合格,但這些鋼筋也已經投入使用或者即將投入使用,木已成舟,大多只能走過場或賠償了事。
對此王建中認為:“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業監督機構的本位缺失給了不法企業及個人可趁之機”。行業亟待規范施工單位的鋼材采購、檢測流程,亟待建立規范完善的鋼鐵物流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