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剛起步每年成本
2010-9-19 16: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外運長航集團是上海世博會首家指定物流服務商,中國外運長航世博項目組(下稱中外運世博項目組)承擔著世博園C片區56個展館、90多個國家的物流服務工作。丹麥國寶小美人魚、盧森堡國寶“金色少女”、法國六件國寶級名畫和一件國寶級雕塑等曠世名作都經由他們之手安全運抵世博園。中外運世博項目組106名一線員工為了世博放棄了大量休息時間,他們一絲不茍、殫精竭慮、默默無聞地做著后勤保障工作。
在世博會常態運營期內,每天,大量的食物、飲料等保障品要送入園區,小到一瓶水、一包方便面都要清點仔細,工作強度巨大。中外運世博項目組106名一線員工為了世博放棄了大量休息時間,他們一絲不茍、殫精竭慮、默默無聞地做著后勤保障工作。
日前,憑借著出色的工作業績,中外運世博項目組被上海市總工會授予了“工人先鋒號”的殊榮。
心與國寶一同懸在空中
4月9日傍晚,世博園內盧森堡館門口,一輛吊車把臂展高高地伸向天空,吊繩的下方系著盧森堡的國寶“金色少女”,少女被懸在半空中,黃長華的心也懸在半空中。
作為中外運世博項目經理,黃長華雖然通過事先的充足預案和精確的數據分析,有把握保證“金色少女”能夠一次吊裝成功,但第一次吊裝如此重要的國寶,他依舊感覺心是提在嗓子眼上。
吊裝的時候,黃長華沒有多余的說話,只是站在一旁看著現場指揮有條不紊地發號施令。“我不能過多地干預現場指揮的判斷,盡管我很想參與,但顯然現場不能有第二個聲音。”暮色將近,“金色少女”緩緩落下,越是接近3米高的鋼柱,越是讓黃長華緊張。
黃昏中“金色少女”一次性著陸成功,穩穩地站在鋼柱上,沒擦著沒磕著,緊繃的吊車鋼索松下來,黃長華和在場所有中外運世博項目組的工作人員緊繃的心弦都松了下來。盧森堡館館長托馬斯高興地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現場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運送國寶,對我們來說越低調越好,高調了只會增加難度。”黃長華告訴記者,法國奧賽博物館的七件國寶來世博會前,媒體已經報道得沸沸揚揚,且運抵世博園時已經開園,眾目睽睽之下將國寶送入法國館,對物流工作來說難度成倍增加。
在采取常規的避震、恒溫等保障措施后,安全問題讓中外運世博項目組的工作人員必須計算好國寶運輸途中的每一個時間環節,“銜接點一秒鐘都不能差。”
和奧塞博物館七件珍品一樣高調的國寶還有:埃及館的法老舍松契二世面具等八件套、意大利館的米開朗基羅名畫《水果籃》與《捧果籃的男孩》、墨西哥館的女畫家弗里達・卡羅的自畫像等,其中最高調的當屬丹麥館的小美人魚銅像。
黃長華說:“任何一件珍品運送入世博園,都仿佛在T型臺上走秀,想要不低調都難,眾目睽睽之下干活,任何一點瑕疵都可能被放大。”
世博會物流服務項目與其他展會有很大區別,參展方數量之多、展品種類之多、業務復雜性之大、展品規格之高,都前所未有。時至今日,中外運世博項目組在物流作業中沒有發生任何事故。
世博伉儷舍小家
談起自己的親人,李炯就流淚了,30多歲的漢子哭得不能自已,采訪被迫中斷。
李炯是中外運世博項目組會展物流項目經理,C片區所有國家的展品都先報送到李炯手中,再由他安排對方報檢。整個四月,展品如潮水一樣從世界各地齊聚世博園,幾乎將他淹沒。
李炯的妻子李芳也在中外運世博項目組工作,她被派駐世博園C1片區擔任現場操作負責人,負責展館貨物的進館、布展等工作,奔波忙碌于10個展館之間。
夫妻倆同在世博會,6歲大的兒子就被送到了李炯的母親處。4月30日,兩人已在園區里連續工作數日,第二天就要正式開園,準備工作處于最后沖刺階段。當晚世博會開幕式結束后,李炯接到母親的電話,“媽媽說,讓我們倆放心家里,好好工作,不要擔心老人和孩子。我一聽,當場就落淚了,心里愧疚。”李炯接完電話,跑進廁所哭了5分鐘。
作為項目經理,各種項目的進展情況、運作情況都會匯總到李炯手上,他需要隨時跟蹤每票貨物的報關、報檢、操作信息,并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展商。
可以說李炯是名副其實的“信息中心”,每天都開展著信息頭腦風暴。李炯的郵箱時刻處于開啟狀態,確保能及時回復每一封郵件。由于C片區的參展國大部分是歐美國家,存在著10個小時左右的時差,為了保證和展商信息溝通的通暢,每天回家后依然是李炯的工作時間,收發、回復郵件直至晚上12點。
李炯坐在物流中心辦公桌前與展商落實各項展品運輸、報關、報檢等各項流程,李芳則在世博園C1片區現場操作各國展館的展品物資,他們夫妻倆“男主內,女主外”。
在世博園建設期,現場的操作條件比較有限,這給展品運輸帶來許多難度。每次在貨物操作之前,李芳都會多次來現場,根據場館外圍道路情況合理安排貨物運輸路線。貨物一旦到現場,李芳便和貨主方面進行及時溝通,和外國工程師進行配合,指導現場工人進行貨物的拆箱、裝卸,確保貨物安全、及時進館。
9月1日,李炯的兒子第一天上學,夫妻倆不可能同時送兒子去上學,于是商量后決定由李芳送兒子去上學,李炯堅守世博崗位。李炯說:“兒子第一天上學我沒有去,錯過了重要的一天。”之后他話鋒一轉,“但是世博也是一生一次啊。”
打破常規作業模式
丁一欽是世博園二號倉庫的現場經理,是中外運世博項目組里的“老法師”,擁有35年的倉儲管理經驗,但進入園區工作后,“老革命”卻遇到了“新問題”。
有一天,非洲一個國家運來一個大木箱子,打開箱子后,里面共有1045件展品,但在入庫單上只寫了“一個木箱”,如果按照單子入庫,萬一展品少一件怎么辦?單子上沒有寫,哪里去查?
丁一欽帶了8名組員,花了5個小時把每一件展品都登記在冊,小到一根木條都不放過。這樣的“義務勞動”丁一欽都不記得做了多少次,他說:“我們要以人性化的操作滿足不同國家的個性化需求。”
世博園2號倉庫是海關監管倉庫,在相當于5個足球場大的倉庫里堆放著世博園內各國家館的展品、游客日常供應的水、糧食、地圖等保障品,哪個國家的哪件東西放在哪個位置,丁一欽如數家珍,他的大腦就像計算機。“我每天都要來回走好幾遍,時間久了,自然記得清清楚楚。”
“倉庫人對倉庫的熱愛、對崗位的責任往往都是用腳來丈量的,他們每天在倉庫里走好幾個來回,一個來回就是16分鐘。”倉庫經理田野告訴記者。在24小時運轉的倉庫管理崗位上,許多職工有上班無下班,最忙的時候每天下班到家洗完澡發現天已經亮了。
四月初,中外運世博項目組進入最忙碌的時刻。展品操作、保障品倉儲與配送業務量激增,這給項目的運作帶來了人力、運力、機力上的緊張。
為了能及時、準確地完成每一票人物,團隊人員在園區現場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連續作戰,有的甚至3天都沒有回家,累了趴在辦公桌上休息一會,餓了用方便面充饑。
加拿大館總代表大山親自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捷克館送來了表揚信,還有更多國家館工作人員用中文說出的“謝謝”和誠摯的微笑,是對中國外運長航世博項目組服務工作的最好肯定。
世博會結束后,中外運世博項目組的工作還將繼續,展品的存儲、回運等大量后續工作還等待著他們。當世博順利開幕的禮花在浦江兩岸綻放時,他們在工作;當世博勝利閉幕的掌聲在人們心中久久回蕩時,他們將依然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