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中國薯都”核心區
2010-9-13 12: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以實現貿工農一體化為目標,努力夯實“中國薯都”核心區的發展基礎
“小土豆、大產業、管大用”,是溫總理對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殷切期望。安定區作為“中國薯都”的核心區,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馬鈴薯產業在種植規模、良種擴繁、品牌營銷、貯藏保鮮、加工轉化等方面有了長足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體系趨于完善,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在良種繁育方面,建立健全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優勢品種脫毒快繁、當家品種提純復壯三大良種繁育體系,良種化進程不斷加快,原原種年生產能力達到1.2億粒,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縣(區)級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基地。在種植基地方面,堅持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標準化生產,全面推廣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和綜合抗旱技術,到2010年,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4萬畝,預計總產量將達到135萬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縣(區)級馬鈴薯商品薯標準化種植基地。在市場營銷方面,充分運用定西馬鈴薯等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主打原產地認證、綠色A級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定西馬鈴薯產地商標四個共享品牌,大力實施品牌營銷、搶占終端、終端直銷、均衡銷售等營銷戰略,不斷完善路地聯運、銀地聯貸模式,品牌營銷能力不斷提升,市場體系日益完善,建成了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銷售旺季日交易量達2000噸以上,建立大中型貯藏庫655座、窯窖群1130間、小窯窖9.3萬眼,年貯藏能力達到60萬噸以上,在全國各大終端市場建立直銷窗口52個,“定西馬鈴薯”已成為安定享譽全國的一張重要名片。在精深加工方面,堅持培育壯大龍頭骨干企業,全面推進淀粉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聯合重組,努力推動馬鈴薯企業向集團化發展。共建成精淀粉、變性淀粉、全粉、休閑食品等各類薯制品加工生產線22條,年加工能力達到27.5萬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縣(區)級馬鈴薯精深加工基地。2009年,全區馬鈴薯產業總產值達14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的20.7%;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獲得收入154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4.2%。
隨著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區委、區政府搶抓國家扶持的重大政策機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國薯都”的戰略部署,在全面總結近年來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實踐的基礎上,認真借鑒和汲取全球各地馬鈴薯產業發展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立足全國,放眼世界,審時度勢,以創建“全國馬鈴薯貿工農一體化示范區”為目標,作出了打造“中國薯都”核心區的決策部署。今后,安定區要充分依托馬鈴薯產業已經形成的基礎優勢,著眼于育種、種植、營銷、加工等關鍵環節,堅持良種脫毒化、種植規模化、品種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營銷品牌化、加工精深化、貯藏精細化,堅定不移地走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路子,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打造成“中國薯都”核心區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二、以建設甘肅定西馬鈴薯循環經濟產業園為龍頭,著力提升“中國薯都”核心區的發展水平
國辦《意見》明確提出,“把定西建成全國重要的脫毒種薯、商品薯生產基地及精深加工基地;支持定西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循環經濟基地建設”。這些發展定位和相關特殊扶持政策將給我區馬鈴薯產業深度開發注入強大動力,為打造“中國薯都”核心區帶來了重大機遇。我們要搶抓這些有利機遇,以甘肅定西馬鈴薯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為龍頭,按照“一園三區”的總體布局,以我區口精深加工區、西川種薯繁育區和南川農副產品物流區作為核心區,以我區19個鄉鎮為示范區,以周邊市、縣為輻射區,在此三個層次上推進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良種擴繁、精深加工、鮮薯貯藏、市場營銷、產業文化等產業要素的高度集成,進一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要堅持循環經濟的理念,走“優良種薯繁育-馬鈴薯種植-馬鈴薯加工-廢棄物再利用”的發展路子,促進各類資源循環利用,實現產業鏈條循環發展。到2020年,使安定區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120萬畝,總產量達到220萬噸,原原種生產能力達到2.2億粒以上,馬鈴薯各級加工產品達到40萬噸以上,年馬鈴薯鮮薯交易量達到100萬噸,馬鈴薯貯藏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
一是要著力打造西川種薯繁育區。充分依托甘肅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將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成以馬鈴薯良種脫毒、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為主的良種選育與脫毒種薯擴繁區。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占地面積4200畝,已建成用于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的日光溫室274座;引進了愛蘭、凱凱、百泉等31戶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企業,年可生產各類脫毒苗7000多萬株,原原種9500多萬粒,成為全省原原種生產能力最大的縣區,并正在向產業化發展。今后,我們將依托現有種薯企業及科研機構,規劃建設3.6平方公里的馬鈴薯良種選育及脫毒種薯繁育區,進一步強化園區的農業科學試驗研究和生產功能,吸引省內外馬鈴薯專家和科研機構進入園區,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活動,使園區真正成為馬鈴薯新品種的選育、試驗、示范、推廣基地和馬鈴薯脫毒種薯技術研究及生產基地。
二是要著力打造口精深加工區。充分依托甘肅圣大方舟馬鈴薯變性淀粉公司和甘肅省馬鈴薯變性淀粉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口鎮區以南規劃建設5平方公里的馬鈴薯精深加工區,重點發展以馬鈴薯新產品研發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積極爭取實施馬鈴薯變性淀粉研發中心建設、馬鈴薯精淀粉生產及廢水廢渣制備沼氣發電項目、淀粉全降解環保餐盒及包裝材料項目、馬鈴薯休閑食品生產項目等20個精深加工項目,努力構建以淀粉加工等低耗能低污染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努力將口工業開發區建成以精深加工和新產品研發為主的馬鈴薯系列產品加工區。
三是要著力打造南川農副產品物流區。充分依托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將定西南川經濟開發區建成以馬鈴薯市場交易、倉儲物流、信息發布、價格形成、質量檢測為主的農副產品物流區。目前,定西南川經濟開發區已完成建設面積1000畝,培育發展了綠色農產品加工、物流服務等龍頭企業54家。今后,我們將按照建設“西北商貿承接區”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公鐵聯運優勢,規劃投資60億元,建設占地面積700公頃,集交易、配送、倉儲、加工、會展等功能,輻射周邊18個縣市800萬人口的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到2020年,年貨運量達到1500萬噸,市場交易額達到100億元,輻射半徑達到300公里,真正把安定區建成全國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
三、以建設“四大基地”、“五大中心”為重點,全力推動“中國薯都”核心區向高端邁進
打造“中國薯都”核心區,必須依托現有產業基礎,以馬鈴薯循環經濟產業園為龍頭,著力建設“四大基地”、“五大中心”,探索完善適合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循環經濟鏈條,推動馬鈴薯產業開發向高端邁進。
——全國最大的縣(區)級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基地。以旱農中心、愛蘭、凱凱為依托,生產適于市場需求的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和原原種、原種,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加速選育早熟出口型商品薯品種、高淀粉、低還原糖加工品種和中晚熟高產主食品種。積極爭取實施馬鈴薯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建設、馬鈴薯脫毒組培快繁中心等項目,努力將安定區建成良種脫毒、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為主的馬鈴薯良種擴繁區。到2020年,引進、選育馬鈴薯新品種10個,生產脫毒馬鈴薯原原種2.2億粒以上,把安定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縣(區)級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及供應基地。
——全國最大的縣(區)級馬鈴薯商品薯標準化種植基地。按照“突出特色、規劃先行,注重規模、相對集中”的思路,建立商品薯標準化生產基地,形成優質、穩定、可控的產業帶和產業片,提高區域集中度,創造規模優勢。積極實施馬鈴薯標準化商品薯生產基地建設,到2015年,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10萬畝,產量達到160萬噸,商品薯標準化示范面積穩定在40萬畝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優質商品薯重點生產基地。
——全國最大的縣(區)級馬鈴薯精深加工基地。把馬鈴薯加工業作為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性措施來抓,進一步壯大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爭取實施馬鈴薯精淀粉節水技術改造、廢水廢渣綜合利用、法式速凍薯制品等一批重大項目,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輻射帶動全區乃至全市馬鈴薯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安定區成為集研發、精深加工、綜合服務于一體的標準化馬鈴薯加工示范區。力爭到2020年,使全區馬鈴薯各類精深加工產品達到40萬噸以上、加工業增加值達到15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縣(區)級馬鈴薯精深加工基地。
——全國最大的縣(區)級馬鈴薯倉儲基地。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一標準、科學規劃,經濟實用、示范帶動的原則,按照種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級、分類貯藏的要求和“家家建窖、戶戶貯藏、規模經營”的貯藏窖建設思路,積極爭取實施馬鈴薯良種貯藏窖和萬噸蔬菜恒溫庫等項目建設。力爭到2015年,全區馬鈴薯貯藏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倉儲基地。
——形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價格形成中心。就是依托現有馬鈴薯交易倉儲優勢,積極組建馬鈴薯期貨交易所,大力發展馬鈴薯期貨交易;積極探索經紀人代理、競價拍賣、電子統一結算和網上交易等現代營銷方式;實行國內重點市場與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信息聯網,及時收集整理、發布國內外鮮薯和馬鈴薯加工產品的價格動態信息,使安定區成為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馬鈴薯及其主導加工產品價格形成中心。
——形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信息發布中心。就是依托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進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冷鏈系統、信息系統、電子結算系統、檢驗檢測系統的建設,建立馬鈴薯信息服務中心,向內延伸到各鄉鎮協會和村級協會,向外延伸到終端市場和直銷窗口,為信息收集、整理和發布提供準確的平臺,提升定西馬鈴薯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形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物流集散中心。就是要依托天定、平定、天高速公路和隴海鐵路、寶蘭客運專線在我區交匯的交通樞紐優勢和毗鄰蘭州的區位優勢,大力提升完善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服務功能,推進定西物流園區建設,配套發展和培育壯大物流配載、中介服務、電子商務、郵政快遞等新興服務產業,使安定區成為立足定西、服務西北、輻射全國的“中國薯都”物流集散地,成為全省期貨物流、冷鏈物流、高端物流等綜合物流示范中心。
——形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技術研發中心。就是依托甘肅省馬鈴薯變性淀粉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在變性淀粉,特別是在馬鈴薯變性淀粉工程技術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形成變性淀粉制備和應用的系列創新專利技術,建立具有保持國內變性淀粉工藝及應用工程技術及開發處于領先水平的技術團隊和工程技術實施隊伍,形成將領先技術轉化成行業產業技術優勢的綜合工程技術開發能力。依托甘肅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旱農中心),建成開放的馬鈴薯品種和技術創新與交流平臺,與國內外馬鈴薯技術界建立廣泛聯系,使之成為全省馬鈴薯學科的科技創新基地、成果示范基地和技術培訓基地。
——形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產品宣傳展示中心。就是依托“定西馬鈴薯”這一享譽全國的重要名片,使安定區成為全國脫毒種薯、精淀粉、全粉、變性淀粉、水晶粉絲、薯條薯片等產品的宣傳展示中心。同時,創造性地謀劃和培育一批產業文化項目,進一步挖掘定西馬鈴薯文化內涵,并通過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品、小曲、秦腔等藝術形式和省級以上媒體、互聯網、馬鈴薯節會等擴大影響,增強馬鈴薯產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提升“中國薯都”核心區的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