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最大蔬菜集散地年底啟用
2010-9-11 13: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8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部分城市蔬菜生產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流通設施能力不足,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給率過低,蔬菜價格大起大落、農民“賣菜難”和居民“買菜貴”并存等問題,研究部署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六條措施。
改善西安市“菜籃子”產品生產、流通、銷售,調控市場供應,滿足消費需求,昨日,西安市市長陳寶根一行進行實地調研、召開專題會,并提出,將實施一系列舉措確保西安蔬菜市場質優價廉的供應。
昨日上午,西安市市長陳寶根一行先后對在建的西北最大蔬菜副食品集散地、在建的高陵縣大棚蔬菜基地、已建成的高陵日光溫室秋延蔬菜生產基地等進行實地調研。
昨日9:30,在位于西安西郊的西部欣橋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記者看到,占地505畝的一個集農產品物流集散、展銷、交易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產品物流中心各項建設正在緊張進行中。
陳寶根等仔細詢問了該中心設計的蔬菜、水果、糧油、副食、水產、畜禽肉蛋、物流配送、農產品加工8個交易區及其功能。得知信息處理、電子結算、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市場安全監控指揮等現代化科技將被廣泛運用,陳寶根欣然點頭。他指出,蔬菜的流通、銷售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政府一定會給予支持,新建市場要在農產品原有的交易模式上有創新,重點抓好產品質量安全。
據介紹,該中心將在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年交易量將在原北二環蔬菜批發市場420萬噸的基礎上提高6倍;農產品的銷售網絡將由現在的15個省市區覆蓋至全國。
“這一個大棚一年能種幾料,一料能收多少斤菜……”昨日10:40,在高陵縣通遠鎮何村村民楊雪玲家的日光溫室大棚,陳寶根仔細查看田里茁壯的黃瓜秧苗,并與楊雪玲親切交談。
楊雪玲說,這塊菜田有6分地,一年種3料,分別有黃瓜、芹菜、豆角。一料黃瓜能收4000斤,一料芹菜能收1.2萬斤,一料豆角能收6000斤。按照一斤菜收入1元的價格計算,減去一個蔬菜大棚投入6000元成本,菜農一年就能收入2萬元。類似的蔬菜大棚,楊雪玲家共有4個,年收入達6萬元。
“這都是政府好政策扶持的結果。”楊雪玲說,現在一畝地的蔬菜大棚,政府就給貸款3萬元,還另外補助6000元,一畝地投入的成本,一兩年就全部收回了。她家種植大棚蔬菜已有10年了。近幾年,她們村周圍的李村、王村等許多村民都開始改糧田為菜田,種菜收入遠遠高于種糧食收入。
現狀
西安每天需菜量約5000噸
西安是一個近千萬人口的大型城市,每人每天需蔬菜量約6兩,這樣計算,西安每天需菜量約5000噸,僅城區就需3000噸。
西安市商務局昨日公布監測結果顯示:西安地產蔬菜供應淡旺季明顯。5—10月是旺季,地產菜供應充足,且價格便宜,外調菜僅占三成。11月—次年4月,地產菜缺口較大,西安市場每逢這個時期,有60%—70%的蔬菜需從云南、四川、海南、廣東、山東等17個省、128個地區外調。這也是導致市場菜價居高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安共有大型蔬菜批發市場3個,小型蔬菜批發市場8個(城區2個、區縣6個)。所有批發市場日交易量7000多噸,年交易量250多萬噸,其中約百萬噸蔬菜遠銷西北五省區及山西、內蒙古、河北等地。
據不完全統計,西安市目前共有蔬菜零售網點597個,其中農貿市場89個,生鮮大型超市72個,小超市、小市場、便民蔬菜店415個,蔬菜早市21個。
西安即將成為人口突破千萬的國際化大都市,但是現有的蔬菜市場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蔬菜市場建設、蔬菜供應環節都存在一些問題。
蔬菜市場建設布局不合理
現有農貿市場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缺乏暢銷管理機制、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
其中包括:西安現有的農貿市場建設規劃工作的指導性和前瞻性不夠,因為許多市場剛建好不久又面臨拆除、老城區改造等問題,而新城區的建設規劃中沒有預留農貿市場建設用地。龍頭批發市場和售菜網點的建設數量不足,布局上不盡合理,部分居民聚居區仍存在買菜不方便的情況。蔬菜流通的網絡體系建設還需完善。即將成為大都市的西安,目前農貿市場建設,在用地等政策和資金支持方面,都不及南京、成都、貴陽等城市,農貿市場建設力度還應加大。淡季或是極端天氣里,大量蔬菜靠外地調運,導致菜價居高,說明在“菜籃子”工程建設方面,應對風險的機制還應進一步完善。
蔬菜淡季產量僅占旺季1/4左右
目前西安市日光溫室面積僅4萬畝,能確保冬季正常生產的不足1萬畝,且檔次不高,冬季供應量明顯不足。春夏季露地生產面積較大,供應相對充足,造成蔬菜全年供應淡旺季明顯,淡季產量僅占旺季的1/4左右,加之蔬菜儲備機制不健全,經常出現冬春季節或遇自然災害時市場供應不足,農產品價格波動大。在“菜籃子”產品生產中,財政性投入資金不完善,社會資本投入較少,導致農業基地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薄弱,農產品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新菜農技術培訓工作滯后,導致一些高檔、特色蔬菜生產難以取得突破,直接影響到市場高端菜品供應、市民對蔬菜品種多樣化的需求。
目前西安市100萬噸以上的大型批發市場只有北二環欣綠蔬菜公司一家,產地批發市場的數量、功能十分有限,難以發揮集散地作用。國家對政策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受通行費的政策在我省和西安市部分路段仍難以有效執行。
西安將出臺系列舉措保障“菜籃子”供應
昨日中午,陳寶根在西安市政府主持召開了保障蔬菜供應的專題會。西安將在本地蔬菜產、銷、質檢等各個環節上實施一系列舉措,并研究制定立法,確保西安市民自給自足的“菜籃子”供應。
舉措一
菜田管理將有立法依據
陳寶根指出,西安將把“菜籃子”產品生產、流通、質量安全等指標納入目標任務考核指標體系,確保全市“菜籃子”產品的充足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菜籃子”工程建設的考核檢查,并將“菜籃子”建設任務按照各部門職能納入到年終考評指標。
由市法制局、市農委牽頭,盡快對上世紀90年代制定的《西安市蔬菜基地管理條例》和《西安市新菜田開發建設基金管理和使用辦法》進行修訂,盡快報人大審議。今后,菜田的建設和管理將有立法依據。
舉措三
加大“菜籃子”建設投入
根據“菜籃子”工程建設規劃,都市農業專項資金向“菜籃子”工程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方面傾斜。嚴格按照《西安市蔬菜基地管理條例》和《西安市新菜田開發建設基金管理和使用辦法》,促進新菜田開發建設。積極探索建立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菜籃子”工程。
舉措二
制定“菜籃子”規劃
由市農業委員會牽頭,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根據西安市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實際需要,組織編制“菜籃子”工程建設“十二五”規劃。
規劃將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加強“菜籃子”產品生產、流通、加工、質量監管等基礎設施建設。合理確定“菜籃子”產品生產用地保有數量、“菜籃子”重點產品自給率和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標,促進“菜籃子”工程持續健康發展。
舉措四
產銷環節加大先進技術應用
市政府將重點加大以技術攻關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工作為主的技術服務,全面提升蔬菜產業的經濟效益,推動蔬菜產業的發展。
同時,還將加大農產品市場體系規劃和建設力度,加快完善以大型批發市場為龍頭、以城區農貿市場為中心、以社區小市場和便利店為基礎、以蔬菜早市為補充的四級網絡體系,促進菜籃子產品流通。
舉措五
建立產品風險應對機制
相關部門將探索建立“菜籃子”產品生產和供應平衡調節機制,用信息引導生產,避免總量供求失衡和價格大幅波動。同時,完善“菜籃子”產品儲備體系,統籌產銷平衡,維護市場穩定。建立“菜籃子”產品生產保險制度,擴大重要“菜籃子”產品保險覆蓋面,維護“菜籃子”產品價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