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科技之筆 繪長壽之路
2010-9-1 23: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吉林省高等級公路建設局(簡稱吉林省高建局)視工程質量為生命,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堅持全壽命周期成本理念,打造了一條條長壽耐用路。
于2008年9月28日通車的吉延高速公路是吉林省首條采用長壽命路面的高速公路。當時,負責管理這條路建設工作的吉林省高建局經過科學考察和充分論證后,做出一個決定:將瀝青路面厚度由通常的15至18公分增加到25公分。在建設過程中,通過嚴格管理,充分保證施工質量。吉延高速公路成為國內最長的全路段瀝青路面厚度采用25公分標準的高速公路。如今,已通車兩年的吉延高速公路路面未出現破損,運行狀況良好。而于此前修建通車的省內其他高速公路,都是運行不到一年便開始小修不斷甚至需要大修。
吉延高速公路通車一年后,它所采用的長壽命路面技術通過了吉林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交通運輸部專家認為:長壽命瀝青路面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吉林至延吉高速公路全線采用長壽命瀝青路面結構取得成功后,吉林省高建局將長壽耐用理念在所負責的高速公路項目中全面推廣,當然并不是機械地照搬吉延高速公路的建設標準,而是根據每條路的具體情況確定路面厚度及材料的配合比,保證建設質量。
今年,吉林省高建局負責管理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中,將有圖們至琿春高速公路、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松原至雙遼段、長春至長白山高速公路營城子至撫民段、長春至松原高速公路等四個項目建成通車,通車總里程達545公里。在通車里程長、管理人員少、通車時間緊的情況下,公路建設質量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為保證質量,吉林省高建局借助技術進步,改進管理效能,構建起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長效機制,通過大量采用新技術以及嚴格的質量管理來實現建設優質高速公路的目標。
在建設管理中,吉林省高建局嚴格落實質量責任制。他們制定責任分解表,把保證工程質量的責任分解到每名參建者,從單位工程分解到每一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直到每一道工序,簽訂質量責任書,給參建者建檔立案。
為進一步完善“政府監督、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四級質量保證體系,吉林省高建局加強工程質量試驗檢測工作,局里成立了試驗檢測處,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測管理,同時,借助社會專業試驗檢測機構的力量,對所負責的高速公路建設工程進行全面的試驗檢測。每次檢測后都將結果以及整改意見通報所有的參建單位,做到了用科學的數據反映工程質量,用科學的數據控制工程質量。同時,他們嚴把材料進場關、缺陷處理關、開工審批關、施工控制關和階段驗收關,不合格材料堅決不準進場,進場材料不經檢驗合格不準使用。
在抓好建設工作的同時,吉林省高建局還注重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吉林省處于寒冷地區,氣候溫度對公路建設影響較大,吉林省高建局結合吉延高速公路建設開展了“季凍區長壽命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的研究”,這項課題于2009年通過國家鑒定,專家認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07年以來,吉林省高建局先后和交通運輸部公路所、交科院、同濟大學、長安大學等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共完成科研課題16項,并都運用到工程施工中。除“季凍區長壽命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的研究” 被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外,“寒區隧道保溫供熱防凍試驗研究”、“澆注式瀝青混凝土的應用研究”經國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吉琿公路景觀設計與評價研究”、“碎石土路基壓實工藝及檢測方法的研究”經國家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吉林省高速公路工程建設信息管理系統”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獲得2008首屆年度優秀項目管理軟件最佳應用實踐獎。目前,還有在研課題6項。研究人員常到施工現場采集數據、指導施工,為工程建設提出很多好的建議和意見,對提高工程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他們還積極探索采用新技術、新工藝,以提高工程質量。
采用諸如客土噴播、纜索護欄、ETC收費、橋面噴砂拋丸、智能瀝青灑布車、超前地質預報等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工程質量,提升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為保護生態環境,在公路建設中,吉林省高建局提出“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的口號。對必不可免遭到破壞的生態,他們采用人工介入方式加快生態恢復速度,如在一些被施工破壞的邊坡采取客土噴播的方式,將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營養的基質材料混合膠結材料噴附在巖基坡面上,在巖基坡面上創造出宜于植物生長的硬度的、牢固且透氣、與自然表土相近的土板塊,種植出可粗放管理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恢復自然生態。按傳統工藝建設的橋梁,橋面容易留下裂縫隱患,吉林省高建局在建設中推廣使用橋面噴砂拋丸工藝,既保證橋面鋪裝的平整度,也能及時發現裂縫隱患,從而全面提高了橋面鋪裝質量。為保證隧道安全生產,吉林省高建局涉及到隧道生產的項目采用超前地質預報,對隧道圍巖的地質情況進行監控。對空心板梁采用混凝土彈模儀控制放張時間, 從而保證橋梁的質量。諸如此類的新技術、新工藝為工程質量提供了多重保證。
乘長風可破萬里浪。吉林省高建局借助科技之風,揚管理之帆,在白山松水之間鋪筑起一條條高質量的坦途通衢,為高速公路建設的長足發展做出了可貴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