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結構提升經濟質量
2010-8-27 0: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這幾天,正值南方雨季,三十而立的深圳天空更加湛藍。
屹立在華強北355.8米的賽格大廈,代表了這座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產品的勃興;就在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西邊的高交會展館原址上,一座245.8米的金融新地標——深圳證券交易所營運中心拔地而起。
兩座象征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業的地標建筑,是深圳不斷進行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的最好見證。30年來,深圳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走出了一條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質量不斷提高的升級路徑,每平方公里GDP產出不斷飆升,單位GDP能耗水耗持續下降。據統計,1979年,深圳GDP僅僅1.9億元,去年突破8000億元達到8201.23億元,每平方公里GDP產出4.2億元,年均遞增25.8%。
高樓回望合,蕩胸生層云。從最初“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到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以及最新的互聯網、新能源、生物醫藥等三大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深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道路,顯得愈發明晰而廣闊。
加工貿易
從粗放到轉型升級
敢闖敢干的創新基因,一直強力搏動,深圳在一次次的歷史節點上總是主動求變。
市科工貿信委有關負責人說,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的家底非常淺薄。據統計,1979年深圳工業生產總值僅僅0.71億元,可以用寒酸來形容。面對如此窘境,深圳瞄準全球制造業轉移的機遇,利用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尤其是吸引外資,以三來一補、加工貿易“做熱”產業氛圍。
港資、臺資、日資等大批外資企業,在深圳投資建廠,一批加工貿易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深圳加工貿易很快迎來“黃金十年”,最高峰時達2萬多家的加工貿易企業,成為深圳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動推動力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支柱。目前,深圳外貿出口實現17連冠,其中占出口比重達6成多的加工貿易立下了汗馬功勞。
“兩頭”在外、勞動密集、掙取少量“代工費”……粗放式加工貿易的弊端很快顯現。深圳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力促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目前,以艾美特、沖電氣等為代表的一批加工貿易企業,不斷從提高加工貿易產品技術含量,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提高關鍵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由單純加工向設計、研發、品牌、服務等內容延伸,支柱產業鏈條逐漸本土一體化。
深圳加工貿易企業煥發出新的活力,一批創立品牌的加工貿易企業不斷向先進制造業轉變,并在市場上據占先機。據統計,目前全市10%左右的加工貿易企業擁有自主品牌,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業務逐步開展。在加工貿易企業的自有品牌中,國家及省市名牌就有近百個。
四大支柱引領產業突圍
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一直是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內在追求。上世紀90年代,在加工貿易產業一片紅火之際,深圳毅然選擇了自主創新,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之后,金融、物流、文化幾大支柱產業也隨之崛起,成為這個城市的產業脊梁。
四大支柱產業帶動了深圳實現突圍。僅代表高新技術產業的電子信息而言,深圳憑借“拿來”創新和自主研發,已然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外部設備、電子元器件、家用視聽和軟件的研發、生產、出口基地;深圳港目前是全球第四大港口,連通世界各地的國際班輪,讓深圳融入世界經濟潮流;深交所、平安、招商、深發展等一批金融機構,令深圳成為全國金融業的翹楚。目前,僅福田中央商務區4.3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著126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區域總部,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總部、區域總部超過100家。
在四大支柱產業的帶動下,深圳經濟實現高速增長。據統計,1996年,深圳GDP突破千億元達1048.44億,僅用4年時間到2000年就突破了2000億元,隨后僅僅用了9年時間就實現了從2000億到8000億元的跨越。
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目前,深圳“四大支柱產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去年高新技術、金融、物流和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深圳GDP的比重超過60%。其中,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服務業快速增長,成為推動深圳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去年,深圳三次產業結構為0.1∶46.7∶53.2。作為高端服務業的支柱,深圳金融業增加值達1148.14億元,增長20.5%,占GDP比重提高至14%。
新興產業
成重要發展引擎
深圳一直沒有停止結構調整的步伐,早在幾年前就提出“建設效益深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當前,市委市政府又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總部經濟,令深圳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站在更高的平臺謀求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不斷轉變。
去年以來,深圳相繼出臺了新能源、生物醫藥、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規劃和政策,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扶持力度,計劃到2015年三大產業總規模達6500億元,其中生物產業年銷售2000億元、互聯網產業年銷售2000億元、新能源產業2500億元。目前,深圳正全力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力爭建成世界知名、國內領先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新能源重要基地和低碳城市。
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實施經濟轉型升級,重大高端項目將成為新的引擎。深圳今年將安排投資39億元,投向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軟件產業基地、光明及坪山高新園區基礎設施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加快結構調整,培育新增長極。同時,加快國家生物醫藥基地、生物醫藥企業加速器和產業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大運會新一代互聯網商用示范項目、阿里巴巴國際運營總部和商業云計算研究中心、比亞迪儲能電站等項目的建設,并加快推進邁瑞光明生產基地、奧薩一類新藥基地等項目的實施步伐。
目前,深圳正積極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提供個性化服務,吸引更多高端項目落戶。市科工貿信委近期重點跟蹤的30多個項目,擬投資總額300億,其中超億美元的項目共15個,包括華潤、華僑城、中國石油、賽門特克等知名大型企業的投資項目。
數據
●1979年,深圳GDP僅為1.96億元,2009年深圳GDP達到8201.23億元,每平方公里GDP產出4.2億元,年均遞增25.8%。
●深圳人均GDP不斷增長,2009年深圳人均GDP為92771元,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GDP達1.36萬美元,達到國際公認中等發達水平,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1979年,深圳外貿進出口貿易額0.17億美元,2009年深圳進出口貿易額2701.55億美元,其中出口1619.79億美元,出口連續17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1979年,深圳實際利用外資0.05億美元,2009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41.60億美元。
點擊
華星光電項目填補高技術空白
深圳建市以來最大的產業投資項目——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今年年初正式在光明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破土動工,目前項目進展順利,整個廠區十三棟建筑的樁基和基礎部分工程均已完工,主體工程開始建設,三級人才梯隊初步搭建。
記者了解到,深圳及珠三角地區是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的主要生產地區之一,區域內集中了TCL、康佳、創維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2009年平板電視機產量超過全國的40%。華星光電項目在深圳投資建設,填補了深圳乃至華南地區在高世代液晶面板領域的空白,將有力地提升深圳平板顯示產業的地位,推動我國電視機產業的戰略轉型,增強電子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同時,高世代液晶面板制造業產業集聚度高、輻射范圍大、帶動作用強、市場前景廣,對于以電子信息為主體的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連線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示范區
2009年8月舉行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深港一口氣簽署了《關于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的意向書》等8項合作協議,將引入“深港兩地合作開發”新模式,聯手將前海建成深港現代服務業的示范區、先導區。這將是深圳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內容和載體。到2020年,前海有望創造1500億元生產總值,每平方公里產出達100億元。
深港金融圈
2010年5月下旬,深圳市第五次黨代會報告首次提出,要謀劃、建設“深港金融圈”。這種具有“戰略視野、國際眼光”的戰略目標,得到各方好評。目前深港金融合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已建成了以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為核心、商業銀行行內匯兌系統為基礎、同城跨行支付結算系統為補充,支持人民幣、港幣和美元等幣種,能處理大額實時、電子批量和票據交換等業務的支付清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