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官產學研”一體化現代物流服務(實訓)基地
2010-8-18 23: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
一、背景
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好轉,物流業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2009年4月24日,本著雙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原則,中國遠洋天津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遠天津物流)與天津濱海職業學院 (以下簡稱濱海學院)簽署了校企合作意向書,標志著校企雙方合作正式拉開了帷幕。
以此為契機,由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遠物流)牽頭,聯合濱海學院,中遠網絡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遠網絡物流)和中遠天津物流,正式共建成立“官產學研”一體化現代物流服務(實訓)基地 (以下簡稱基地)。2009年8月,中遠物流正式上報中國物流學會,申請設立中國物流學會—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產學研基地。
2009年11月,中國物流學會在廈門召開第八次物流學會,正式批準設立中國物流學會—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產學研基地,并現場頒發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牌匾。
二、產學研基地簡介
1.發展目標。
以培養現代物流人才為核心,以企業(中遠物流、中遠網絡物流和中遠天津物流)和高校(濱海學院)為聯合研究主體,政府(濱海新區)提供政策支持,研究機構(中國物流學會)提供研究指導,建立基地“官產學研”一體兩翼合作研究組織架構,以促進區域物流產業發展為宗旨,官產學研互交、互聯、互補、互助,實現多方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2.基地功能。
基地人員培訓。濱海學院作為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負責新員工上崗和老員工的專業繼續教育培訓;中遠天津物流作為學院的校外實訓基地,承接師生企業頂崗實習任務,訓練實際動手能力。
專業人才培養。行業協會、學院和企業共同開發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材,培養合格的物流專業畢業生。
職業資格鑒定。發揮行業協會(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作用,開展職業資格證書教育與技能鑒定。
學生就業安置。依托基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學生可以縮短上崗的過渡期,實現實習就業的無縫鏈接,實現從學生到企業專業技能人才的“零過渡”。
創新研究。發揮校企雙方專家的作用,整合資源,可以進行學術交流、課題研究、項目開發、技術開發等。
對外技能培訓。利用基地的開放性特征,面向社會進行上崗、轉崗、適崗、崗位遷移與發展培訓。
創業孵化。依托基地師資力量,以中遠天津物流業務發展為基礎,鼓勵學院在校學生主動創新,參與企業新業務開拓,共建創業孵化基地。
三、已做工作
截至目前,依托產學研基地,中遠物流、濱海學院、中遠網絡物流、中遠天津物流四家研究主體各項工作都已深入開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實現了“區域發展有促進、學院教學有推進、研究水平有提高、企業效益有提升”的初步目標。
1.基地人員培訓成效顯著。
2009年7月至9月,濱海學院20名一線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在中遠天津物流進行了頂崗實踐。頂崗實踐老師深入企業各部門進行實踐,對業務操作過程中的知識點和人員的所要掌握的技能進行了詳細的了解,理論結合實際。
截至目前,濱海學院共有30多名學生深入中遠天津物流產品物流部、儲運部實習實訓,實習后學生普遍反映在公司學到了書本上沒有學到的東西。中遠天津物流派出10名員工到濱海學院參加報關、物流、儲運等知識培訓。
2.初步啟動融資物流新業務實訓和就業安置計劃。
依托基地,通過校企深入合作,目前已經啟動了融資物流實訓和就業安置項目,共同研究制定物流管理融資物流人才培養方案,濱海學院已經派出多名學生進入中遠天津物流開展融資物流實訓學習。同時,基地計劃依托中遠物流、海虹貨代等企業開展融資物流專項培訓工程。
3.校企合作完善壯大基地物流管理專家和技術專家隊伍。
依托基地,濱海學院建立了校企合作項目教授工作室。該工作室承載組建教授團隊,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的功能。目前,該工作室已與中遠物流初步達成共識,擬聘請中遠物流的企業管理專家和技術專家為校方客座教授。
目前,濱海學院已經建立了由企業管理專家、技術專家、學校教師組成的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為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提供咨詢指導服務。在校內開展濱海講壇活動,企業派一線專家和技術人員到學院進行現代物流技術的演講與交流活動。
4.職業資格認定成效顯著。
依托基地,濱海學院積極引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以及中國貨代協會貨代資格認證項目,目前,濱海學院學生取證率達90%以上,積極推進了高等職業教育“雙證制”模式改革。
5.物流專業建設與教材建設齊頭并進。
2009年至今,校企教師合作已經出版了《集裝箱碼頭操作與管理實訓》(全國十一五規劃教材)、《物流管理》、《物流基礎》、《企業物流管理實務》等教材,進一步提升了骨干教師和教師團隊的理論研究水平。
6.濱海學院成立中遠物流軟件系統應用實驗室。
為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濱海學院國際物流與現代服務實訓基地的物流軟件應用,中遠網絡物流將最新研發的物流信息系統(系列產品)捐贈給“基地”,在濱海學院建成了以“理貨業務系統、綜合物流系統、船代物流系統、融資物流系統、WMS業務系統、TMS業務系統”為載體的中遠物流軟件系統應用實驗室,為教師教學科研、學生實習實訓,搭建了物流信息技術平臺。
與此同時,濱海學院與用友股份公司建立合作,共建濱海新區企業信息化實訓基地。未來將大力發展ERP技術、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演練等新項目,進一步提高了基地品牌影響力。
四、兩點體會
1.對于濱海學院。“官產學研”基地建設不僅提高了在校學生的物流業務開拓和物流操作能力,改善了學院物流教學條件,而且增強了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提升了學院教學與科研水平。
2.對于中遠物流及下屬企業。“官產學研”基地建設不僅節約了大量培訓成本,而且儲備了大量物流人才隊伍,提升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物流操作水平。
五、下一步計劃
下一步,依托“官產學研”基地,我們提出六點發展計劃。
1.發揮 “官產學研”優勢,搭建天津濱海區域物流交流平臺。
未來,依托基地“官產學研”合作優勢,由天津濱海新區政府搭橋鋪路,提供政策與資源的有力支持,共同推動以物流專業為載體的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參與的職教集團,搭建天津濱海區域物流交流平臺,使得產學研基地成為濱海新區政府物流產業振興與發展的信息咨詢、項目研發、技術服務的重要力量。
2.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實習基地建設。
為進一步完善實習基地建設,提高基地物流裝備水平,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校企合作模式,計劃在濱海學院校內建設現代化物流倉儲實習基地。其中,濱海學院提供土地使用權和部分物流技術裝備,中遠天津物流負責提供倉儲裝備,并提供先進物流技術和現場操作指導,將部分現有物流業務轉移到濱海學院倉儲基地實地運營。通過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濱海學院學生和社會培訓人員可以在校內實現物流理論和相關技術學習基礎上,在校園內就可實現真實的物流運營和操作實踐,并能取得專業實踐指導,實現校園到企業實際運營的無縫銜接和“零過渡”;天津中遠物流可以在節約員工學習培訓成本基礎上,大量儲備物流技術后備人才,并通過“官產學研”交流,提升操作技術水平。
3.多方優勢互補,聯合開發物流軟件。
未來,依托中遠物流核心專利技術和先進信息系統,延伸擴大基地現有實驗室建設規模,以基地實驗室為基礎,以中遠物流現有業務運營和新業務開拓為實例,廣泛培育并深入開發在校學生的軟件編程能力,多方優勢互補,升級已有物流信息系統,聯合開發物流軟件。
4.強化物流專家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教學實踐水平。
未來,在現有建成的教授工作室和物流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基礎上,加大校企之間物流專家、教師、學生、員工的崗位互換、交流和培訓工作力度,中遠物流將派出物流專家與濱海學院做學術交流并受聘兼職教授,進一步增強濱海學院物流專家力量。
同時,濱海學院將依托中遠天津物流實習基地,提高學院學生的物流實踐和操作能力,爭取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進而承辦全國物流領域職業技能大賽。
5.發揮 “官產學研”優勢,重點培育多層次物流緊缺人才。
未來,為滿足濱海新區對具有國際意識、創新精神、精通現代物流運營與管理的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官產學研”基地各方力量,將進一步加大現代物流技能訓練工作,加大職業資格技能培訓力度;依托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申請物流職業資格技能鑒定資質;進一步擴大對外技術服務能力,開展社會職業素質訓導工作,力爭成為濱海新區物流多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6.依托基地開展物流創新,申報相關研究課題。
目前,《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還有待深入研究,多項課題研究亟須物流企業和相關院校參與研究,中遠物流具備參與相關規劃細則的研究實力,可以依托物流研究機構如中國物流學會,進行創新研發,填補技術空白,申請承擔《規劃》子課題研究或國家級相關物流課題,結合企業實際,探討并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同時,結合濱海新區戰略發展需要,在現有基礎上,聯系濱海區域實際,聯合申請區域物流研究課題,為濱海新區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