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保稅區以市場培育為突破口促經濟轉型升級
2010-8-18 9: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際金融危機退潮,全球經濟回暖,在緊臨深水良港的寧波保稅區,一些外人難以覺察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進口葡萄酒市場、金屬原材料市場、固體化工市場、船舶交易市場……似乎在一夜之間,一批進口專業市場就在一幢幢寫字樓間崛起。
管委會統計顯示,至今年7月底,各類市場已集聚會員企業700多家,注冊資本超過20億元。
另一方面,在“境內關外”的特殊政策引領下,保稅區出口采購配送業務也風生水起,為“寧波制造”進入國際市場搭建起一條“綠色通道”。
一頭是需求涌動的中國市場,一頭是潛力巨大的國際市場,在兩個市場扇面的節點上,寧波保稅區以市場培育為突破口,開始了向亞太重要國際門戶“功能區”的戰略轉型。
尋找轉型突破口
要素制約與產業選擇,這對長期以來被發展速度掩蓋的矛盾,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襲擊下顯露無遺。
在面積只有2.3平方公里的寧波保稅區,如何從依靠資源消耗的工業擴張向依托功能提升的現代服務業轉型,更是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與其他區域相比,土地是保稅區最稀缺的資源。“寸土寸金”在這里并不是個夸張的修辭。
為了緩解土地供應矛盾,去年開始,保稅區引導22家低產低效工業企業轉移出去,收回廠房3.8萬平方米、土地40萬平方米,為轉型升級騰出了一定空間。
但是,這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保稅區可持續發展問題。
“從長遠看,保稅區的轉型發展,要立足于國家賦予保稅區的不可替代的優勢,尋求更高層次的轉型。”寧波保稅區管委會主任馬兆祥說。
這種轉型,其實就是由傳統的工業主導發展模式向開放式的“功能區”轉型,通過創新監管模式,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拓展貿易功能和口岸功能,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打造內外合作的平臺。
其重中之重,是發揮國際貿易、保稅物流、展示展銷等功能,培育高端生活消費品和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市場。
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寧波保稅區的這次戰略轉型得到了海關、國檢、外匯、工商、稅務等各個駐區部門的鼎力支持。
海關按照“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的監管原則,實現了通關數據“一次錄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和進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快速通關。
國檢實施“一次報檢、一次采集、一次檢驗檢疫、一次收費、一次簽證放行”管理模式,特別是“進境商品預檢驗”、進口葡萄酒風險評估和抽批抽項目檢驗,使檢驗周期由7至10天縮短到1天。
海關等部門還積極支持保稅區將保稅功能向碼頭延伸,滿足鋼鐵企業開展鐵礦砂保稅貿易需求。
國檢等部門則積極向上級爭取,使寧波口岸成為全國第7個進口水果指定入境口岸和全省惟一可直接進口水果的口岸,支持寧波保稅區進口水果市場建設。
進口市場風生水起
今年春節前夕,掛著各地牌照的車輛在寧波保稅區進口葡萄酒市場排起了長龍,一個起步不到1年的進口專業市場,使寧波保稅區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也讓寧波成為繼上海、廣州之后全國第三大紅酒口岸。
葡萄酒生產和運輸周期較長,進口商為了確保不間斷供貨,一般需要兩至三個月庫存。“目前瓶裝進口葡萄酒稅率接近50%,利用保稅區的保稅功能,我們可以用同樣的資金運作更多進口商品。”永裕進口葡萄酒交易中心謝建江說。
面對國內快速升溫的葡萄酒消費市場,去年起,寧波保稅區開始建設集保稅區倉儲、展示、加工分撥、配送于一體的進口葡萄酒綜合交易中心,為國內采購商提供低成本的進口交易平臺。
目前,市場已進駐35家會員企業,8個展示交易中心已投入運營,專業展廳1.2萬平方米,專用倉庫1.42萬平方米。今年上半年,保稅區進口葡萄酒180萬升,遠遠超過去年全年60萬升的進口量。
進口葡萄酒市場、進口水果市場等高檔消費品市場的崛起,極大地提升了寧波保稅區的知名度。不僅如此,保稅區還堅持針對腹地經濟需求,大力發展資源性進口商品交易市場。
長三角紡織服裝產業發達,化纖原料生產商和貿易商集聚,PTA、PVC等大宗原料消費需求居全國前列,其中浙江PTA需求占全國一半以上,蘇浙兩地更是消費了全國74%進口PTA。
地處PTA、PVC的重要國際貿易集散地,寧波保稅區著力培育以各類進口塑料原料、紡織原料為主要交易品種的固體化工市場,引進了400余家市場會員企業。
如今,塑料原料已成為保稅區最大的倉儲商品。今年上半年,全區塑料原料貨運量42.44萬噸,貨值達5.8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2.8倍,有效穩定和滿足了長三角塑料制品、白色家電和紡織服裝等產業的原料需求。
長三角和長江沿線是進口鐵礦砂的主要消費地。針對腹地企業的大宗原材料需求,寧波保稅區加快建設鐵礦砂、鋼材等金屬原材料交易市場,去年全區實現金屬原材料交易額293億元,市場輻射遠至重慶、北京、河北等地。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寧波保稅區固體化工、金屬原材料、進口食品和船舶等四類專業市場實現交易額232億元,稅收1.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120%,預計全年市場交易規模將突破500億元。
“進口專業市場的建設,優化了外貿結構,降低了企業原材料采購成本,滿足了日益增長的城市消費需求,在服務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建設區域性資源配置中心、推進現代物流基地和國際港口城市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寧波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嚴榮杰說。
在專業市場帶動下,今年上半年寧波保稅區實現一般貿易進口9.12億美元,同比增長70%;倉儲物流企業進口13.5億美元,同比增長154.6%;轉口貿易15.3億美元,同比增長2.4倍。
出口采購輻射全球
8月中旬,兩批來自廈門和臺灣的閥門組件先后運抵寧波港,這批貨物將在沃茨(寧波)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作短暫停留,在一個3000平方米的保稅倉庫內,被工人們重新分箱包裝、貼上標簽,發往世界各地。
“現在,這里已經是美國沃茨集團全球最大的訂單中心、采購中心和物流分撥中心,處理著國內26家供貨商的2000多種水暖器材。”公司總經理吳惠芳說。
成立于1874年的美國沃茨集團是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以前,沃茨集團在中國采購的水暖器材由生產廠家自行出口到美國,再由美國的物流中心進行分撥。但是,這樣成本高、交貨期慢,產品的價格優勢也不明顯。
2006年,沃茨集團決定將其全球供應鏈物流平臺轉移到寧波,次年又將中國的供應商作進一步整合,由寧波公司對貨物進行充分優化集拼,再發至境外最終的客戶手中。
“所有產品是整箱整箱出口,再也不會出現以前到處拼箱的情況,一年節省的物流成本就在上百萬美元,送達國外客戶的時間縮短了10天。”吳惠芳說。
這是一種雙贏的運作模式。對于寧波及周邊地區的水暖產品供貨商而言,貨物一進入保稅物流園區就視同出口,完成了出口手續——這無疑是通向國際市場的一條低成本渠道。
無獨有偶,另外一家美國企業也借著寧波保稅物流園區的出口退稅政策,嫻熟地運作著國際采購、國際配送等業務,在短短兩年間成為母公司的中國貨物采購配送中心。
這家叫智佳(寧波)倉儲有限公司的企業針對的是寧波極具生產和出口競爭力的文具和玩具產品。
公司負責人陳利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在中國采購的商品有2000多大類1萬多種。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但智佳去年在中國的采購配送業務不減反增,主要客戶已有40多家,而且大宗貨物比例明顯增多。
除了吸引跨國采購商在寧波設立采購中心,努力擴大寧波產品出口外,保稅區還引進了馬士基、東方海外、德迅、日通、三井等10多家跨國公司,開展國際采購配送業務。
去年,保稅區出口采購配送貨值1.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出口配送貨值1.1億美元,同比增長2倍。
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徐紅表示,下一步,保稅區將立足腹地的比較優勢產業,聯手寧波國貿中心,培育文具、家電、服裝等商品出口市場,強化市場集聚和輻射功能,建設輻射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出口采購基地。
功能轉型再提速
去年年底,經證監會批準,寧波高新貨柜有限公司正式成為大連商品交易所L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基準指定交割倉庫。這是高新貨柜繼獲批鄭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貨交割倉業務后,又一次重大業務拓展。
在期貨交割庫的帶動下,高新貨柜其他現貨業務量也發展迅速。今年上半年,高新貨柜保稅倉庫的月庫存量由以往的4萬多噸猛增到現在的10萬噸左右,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在保稅倉儲方面,蘭羚鋼鐵實業有限公司利用了保稅倉儲和毗鄰港口的疊加優勢,承接“兩頭在外”的加工業務。目前國內開展鋼材加工的企業中,只有蘭羚鋼鐵具有這一保稅功能。
“一些國內企業先將鋼板原料通過‘境外一日游’出口,再轉到我們這里剪切加工,然后再銷售給國外客戶。”公司副總經理陶榮平說,這一獨特的運作模式為蘭羚鋼鐵吸引了大量合作伙伴。
期貨交割、進口分撥、出口配送、第三方物流……這些基于保稅功能的新興業務的崛起,帶動了保稅區現代物流業的“井噴”式發展。上半年,全區實現倉儲貨運總量66萬噸,貨值18.8億美元,同比增長1.7倍和3.5倍。
而一些新興市場仍在不斷涌現,發展壯大。
由一汽奧迪總部授權的維修用進口汽車零部件配送中心項目順利入駐,一個年銷售額40億元的進口汽車零部件市場已在規劃中;緊隨其后的,還有大型精密注塑機械進口分撥市場。
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公布了全國首批7家符合條件的船舶交易服務機構,寧波船舶交易市場成功入圍,這個新興專業市場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實現了3.86億元交易額,50余家客戶遍及蘇浙、天津、福建等地。
與此同步,由保稅區管委會主導的各類專業市場服務公司、國際貿易服務公司、專業供應鏈服務公司等國際貿易服務平臺也正在加緊籌劃,以進一步提升進出口貿易以及現代物流服務的標準化和流程化,為廣大中小外貿企業提供“一站式”便捷低廉的代理服務。
結合寧波智慧城市建設,保稅區還在大力發展“網上交易”,整合貿易、物流、金融、口岸服務和電子商務等資源,加快推動進出口市場轉型升級,打造智慧市場。
“在未來三五年內,寧波保稅區將率先建成聯結兩個市場扇面的國際商品集散中心、重要的區域性保稅物流基地和具有自由貿易區功能的國際貿易示范區。”馬兆祥說。
寧波日報記者 朱 宇 鄧少華 通訊員 甘 泉
立足實際 發揮優勢
眼下,各地都在著力推進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本報今天刊發的寧波保稅區轉型升級調查報告,頗具典型性,它帶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轉型升級要立足自身實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
保稅區是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借鑒國外自由貿易區的部分功能而設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享有“免證、免稅、保稅”的政策。作為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引擎,保稅區在各個階段發揮著“先行、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但自身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課題。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下,轉型升級變得更為迫切。
轉型升級的路徑如何選擇?寧波保稅區看準了自身的優勢在于市場功能,花大力氣培育進出口貿易,還把有限的工業用地騰出來引進專業市場。這樣就充分發揮了保稅區特有的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國際采購配送、保稅物流、保稅展示等功能優勢,促進了國際貿易轉型升級,推進了區域轉型發展的主要突破口。
轉型升級關鍵在于轉,核心是提升。從傳統的“工業主導”向“服務業優先”,進而提出建設國際貿易示范區的目標,這是保稅區向“功能區”轉型邁出的重要一步。于其他區域來說,也要立足自身實際,在原有基礎上,準確把握自身的優勢,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科學務實,走出一條具有獨特優勢的轉型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