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有效承接產業轉移需突破三大瓶頸
2010-8-18 8: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全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大背景下,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多重政策優勢疊加,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了發達地區進行產業轉移的“黃金落腳點”。參加第五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的專家普遍認為,北部灣經濟區要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尚需突破環境資源約束、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民間資本參與不足等三大瓶頸。
多重優勢疊加,北部灣承接產業轉移正當時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處于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東臨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沿海、沿邊、沿江,是我國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區,是最便捷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地理區位十分優越。
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要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嘉里物流(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集團企業發展總監吳哲夫說,北部灣區位優勢顯著,發展海運很有前景。目前,公司正在尋找機會與廣西的物流企業合作。
美國鋁業亞太區總裁陳錦亞告訴記者,美國鋁業判斷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必將給廣西這樣的西部省份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既然是機會,美國鋁業就一定不會放過!
一系列數據也說明了北部灣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的成果。2006年以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投資規模超過1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就達43項,總投資超過3700億元,投資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項目更多。
而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區的大西南臨港工業園,今年以來,接待各地前來考察投資的客商60多批400多人,洽談項目30多個,新引進企業項目11個。截至7月底,入園工業企業88家,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欽州中石油1000萬噸煉油項目、中國電子(行情,資訊,評論)信息產業集團北海電子產業園引進深圳電子產業轉移項目、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等標志性工程的建設更是體現出北部灣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質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中國東盟合作的不斷加深,為北部灣經濟區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廣西北海工業園區一直致力于引進有志于將產品銷往東盟市場的港澳臺和世界先進企業,利用北部灣靠近東盟的區位優勢,為引進企業“打開了另一扇門”。
調整升級尚需破解三大難題
盡管近年來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形勢良好,但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北部灣經濟區要想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尚有三大待解難題。
難題之一:基礎設施建設依舊是發展瓶頸。
近年來,北部灣經濟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建設6條出海高速公路,積極推進泛亞鐵路建設,傾力打造防城港、鐵山港、欽州港三個億噸大港。
但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目前來看,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依舊是瓶頸。廣西北海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陳勛說,在當前形勢下,加大加快北部灣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此拉動產業集群的發展,是北部灣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當務之急”。
不僅北部灣經濟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發展瓶頸,周邊國家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制約因素之一。如,曼昆公路在雙方進內路段的建設等級和載重標準不同,導致通關產品到口岸后需卸貨重新裝載,既增加成本,又降低效率,這對眾多入駐北部灣面向東盟的企業來說形成了制約。
難題之二:資源環境約束成為“繞不開的一道坎”。
今年一季度,廣西單位GDP能耗上升5.95%,是全國12個單位GDP能耗上升的省(區)之一,引起了環境保護部的關注。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表示,面對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廣西將堅持完成全年目標不動搖,確保全年萬元GDP能耗降低3%,確保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相關專家則表示,治本之策仍在于堅持可持續發展,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廣西北部灣發展研究院院長古小松提醒,產業轉移是一把“雙刃劍”,承接好了,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承接不好,反而影響發展。廣西承接產業轉移,如何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難題之三:海量民間資本尚未激活。
2006年以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投資規模超過1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達43項,總投資超過3700億元。投資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項目不計其數。但是,專家分析,在龐大的投資群里,民間資本所占的分量不到四成。
一方面是難以激活社會上巨額民間資本,另一方面是需求資金大、融資難的新興產業亟待發展,民間資本“缺席”產業轉移過程讓北部灣經濟區陷入“兩難”。
三方面工作助力產業轉移
針對北部灣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所面臨的瓶頸,專家建議,目前北部灣經濟區應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加快本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與東盟國家在相關領域的合作,構筑“大物流”體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陳勛多次用“加大加快”這樣的詞語強調北部灣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緊迫性。陳勛說,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形成集聚效應,吸引更多企業前來投資,有助于形成引進完整產業鏈。
而與東盟國家的合作,有助于中國東盟之間的經貿交流,也為北部灣引進企業產品拓寬了市場。有專家認為,中國與東盟之間基礎設施的發展,將吸引為數眾多有心拓展東盟市場的企業投資北部灣。
其次,理性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正確處理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皬V西北部灣是中國最后一片潔凈的海域,同時又處于工業發展的高潮,正確處理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至關重要!北本┐髮W生命與科學學院教授、著名動物學家潘文石近日在廣西演講時說。
專家建議,在引進項目時,北部灣經濟區應盡可能多的引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行業企業,這不僅有利于形成廣西優勢產業,高知識含量的行業企業污染環境的可能性也大為減少。
第三,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廣西大學教授陳起源認為,擴大民間資本的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同樣,北部灣要迅速成長,也必須大力扶植民營企業。
防城港市市長莫恭明表示,作為中國-橋頭堡的防城港市,經濟社會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急需大量的民間資本涌入“助推”。
對于民間資本進入的形式,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于平認為,除了政府的扶持政策外,比較現實一點的是民企、國企合作。因為很多行業都是在國家計劃當中的,比如說汽車、船舶、金融等等,讓民企另起爐灶并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