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2011年有望成正式國際標準
2010-8-10 20: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興的物聯網領域誕生了首個由中國提出并制定的“準國際標準”,并有望在明年成為正式的國際標準。昨天,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交通運輸部聯合在京宣布,“抓斗大王”包起帆十年磨一劍,領銜研制并負責領導起草的《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已經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的“可公開提供的規范”。
“這項國際規范來源于上海港的科技創新成果―――集裝箱電子標簽。”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包起帆告訴記者,該系統實質上就是以集裝箱為跟蹤目標的一種物聯網,采用了電子標簽(RFID)與互聯網的結合,可以為貨主、港口、船公司、海關、商檢等相關單位,提供集裝箱在經過各物流節點時的實時狀態信息,實現了集裝箱運輸信息由“告知”到“感知”的變革,對提高集裝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謂電子標簽,就是給集裝箱裝上一把“電子鎖”,外形像個小方盒子,裝箱時用移動式讀寫設備往盒子里寫入集裝箱信息、貨物信息和物流信息。集裝箱在經過港區道口、碼頭橋吊時信息會被自動讀取,并顯示在專用網站上,貨主、船公司、港口方、政府監管部門都可以查詢。如果集裝箱中途被非法打開,網頁就即刻顯示紅色報警。從2001年開始,包起帆就帶領科研團隊開展了集裝箱電子標簽系統的研究。2005年12月3日,中國第一條裝有電子標簽的集裝箱航線正式起航,完成上海至煙臺的真實環境應用;2006年,該項目從電子標簽與局域網的結合拓展到與互聯網的結合;2007年11月20日,開始了中美國際集裝箱航線電子標簽系統實測;2008年3月10日,“中海寧波”輪從上海港駛往美國薩瓦納港,開始了全球第一條集裝箱電子標簽國際航線的商業運營。此后,加拿大、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生產商、物流商、貨主,主動找到上海港,要求開通電子標簽航線。
國家標準委、交通部昨天宣布,今年7月1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了編號為“ISO/PAS18186”的《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這是在物流和物聯網領域,第一項由中國提出并積極推動制定、ISO正式發布的可公開提供的規范。該國際規范相當于法律上的“暫行規定”,是ISO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和工業界市場伙伴自身快速發展需要,正式發布的一種準國際標準的規范性文件。
包起帆說,為了提高中國在國際標準體系中的地位,國家標準委、交通部、發改委、科技部、上海市齊心協力,通過漢堡、上海、巴黎、華盛頓等國際會議,用3個月時間就使得這項標準成為準國際標準,被譽為“ISO程序中的光速”。他表示,《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是一項實用性很強的規范。它的發布和推廣,有利于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電子裝置及其系統在物流領域的開發推廣,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商業應用價值。“今年7月22日,ISO/PAS18186已正式進入國際標準草案(DIS)投票,該標準有望在明年成為正式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