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供應鏈上的成本節約點
2010-7-28 10: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對于符合條件的出口業務實行增值稅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政策有利于鼓勵中國企業出口產品。
但在現行的增值稅出口退稅制度下,由于增值稅退稅率往往低于增值稅征稅率,出口企業無法全額抵退出口貨物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從而仍需要承擔一定的成本(以下簡稱“出口成本”)。對于出口企業而言,通過哪些籌劃方案可以降低這部分出口成本進而提高競爭力,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方案一:在銷售環節籌劃
對于一般性生產企業而言,出口成本=(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增值稅征稅率17%-出口貨物退稅率)。在該方案下,集團性企業可考慮對其供應鏈的銷售環節重新安排,將與出口銷售相關的職能和風險從生產企業轉給貿易企業,由貿易企業從生產企業購買成品后銷售到國外市場。由于貿易企業從生產企業處采購的價格一般低于生產企業直接把產品出口給海外客戶的離岸價格,因而在該方案下出口成本將降低。
方案二:在采購環節籌劃
在海關的特殊監管區域,如保稅物流園區,可以幫助加工貿易企業實現國產原材料向進口原材料的轉變。保稅物流園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在保稅區規劃面積或者毗鄰保稅區的特定港區內設立的、專門發展現代國際物流業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貨物從中國境內區外運入保稅物流園區視同出口,可享受出口退稅;貨物從保稅物流園區運入中國境內則視同進口。
借助保稅物流園區,國內原材料供應商可以不直接把原材料提供給國內從事加工貿易的生產企業,而是先將原材料銷售給國外加工貿易委托方,原材料則實際運入保稅物流園區內。此時國內原材料供應商可享受原材料出口退稅。國內加工貿易生產企業在加工貿易模式下向國外加工貿易委托方免稅進口該部分原產于國內的原材料,用于國內加工業務。
但在該方案下,需要考慮可能產生的額外的物流成本。如國內原材料運入和運出保稅物流園區的運輸費用,在保稅物流園區內的倉儲費用等。
方案三:在生產環節籌劃
貨物的出口退稅率是由出口貨物的海關編碼所決定的。不同的出口貨物,例如零部件、半成品與成品,以及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其海關編碼不同,相應的出口退稅率也可能存在差異。集團企業可考慮對其供應鏈的生產環節重新安排,改生產和出口成品為生產和出口半成品,從而改變出口產品的海關編碼,以適用較高的出口退稅率。
由上述三個方案可以看出,通過優化供應鏈是可以降低出口退稅成本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上述籌劃方案時,企業需考慮自身是否符合適用條件,是否會帶來額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