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將采取加大現代物流業等舉措壯大財源
2010-7-27 12: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到2015年,山東濟南市地方財政收入確保完成450億元,10個縣(市)區及濟南高新區地方財政收入全部超過10億元。在今天下午召開的濟南市財政稅務工作會議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強調,在轉方式、調結構的新形勢下,抓不好財源建設就是不稱職。要把財稅工作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在手上,把財源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作為縣區黨政領導班子和干部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不斷提升財源建設水平,在推進省會轉型發展中增創發展新優勢。
2009年,濟南市區域財政收入967.7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0.2億元,比“十五”末分別增長113.56%、98.01%。全市收入超過10億元以上的縣(市)區4個,其中歷下15.6億元、章丘13億元、市中12.5億元、歷城10.7億元。按照會上印發的《濟南市政府關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促進財源建設的意見》,到2015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確保完成450億元,力爭突破500億元。10個縣(市)區及濟南高新區地方財政收入全部超過10億元,其中過40億元的達到4個,30至40億元的1個,20至30億元的2個,10至20億元的4個,財源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各級財政實力明顯提升,財政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富民強市戰略收到顯著效果。
張建國指出,要以服務業跨越提升為重點壯大主體財源。2010至2012年,濟南市級籌集3億元以上資金,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一是大力發展金融業。積極引進國內外、省內外金融機構,落實免征營業稅、金融創新獎、金融生態建設模范獎和金融發展貢獻獎等財稅優惠政策,對創新金融產品、為地方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作出貢獻的金融機構給予獎勵和風險補償。二是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加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建設,
著力培植、引進國內外現代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企業的研發中心、銷售中心、采購中心、營運總部或分支機構,逐步將濟南建成重要的總部經濟集聚中心。三是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旅游產業。2010至2012年,市級安排1億元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動漫創意、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文藝演出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加快文化產業聚集發展,培育旅游消費熱點,支持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高附加值旅游產品開發,打造“天下泉城”旅游品牌。四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統籌安排各項商貿流通資金,培育重點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物流品牌企業,發展保稅物流等新興物流模式,健全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五是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管理,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展政府公共租賃住房和公積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加快棚戶區、農村住房與危房改造,建立多層次、有區別的住房供應體系,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綜合性房地產開發企業和建筑企業。六是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服務外包基地。
張建國強調,要以工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壯大新興財源。在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我市已初步提出把新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市各類產業引導資金都要加大支持,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金融資本加大投入。在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節能減排方面,2010至2012年,市級安排工業和信息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5億元,配合省扶持政策,支持交通裝備、電子信息、機械制造三大主導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支持冶金、石化、建材、食品工業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2010至2015年,籌集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扶持資金6億元,重點用于節能減排項目的獎勵與補貼。同時,利用出口退稅、補貼等方式,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在強化創新驅動方面,落實好“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各類創新平臺建設,打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高端產業集群。在把園區培育成財源建設主陣地方面,落實支持園區發展的扶持政策,安排1億元周轉資金,緩解產業園區征地資金不足的困難。以高新區、經濟開發區等省級園區為重點,強化園區集聚、服務、創新功能,提高園區發展水平和創稅能力。
張建國要求,要以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為重點培育后續財源。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全面落實“非禁即入”政策,放寬市場準入。市級每年安排6000萬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成長型中小企業創業發展。利用財政間歇資金,設立1億元規模“過橋資金”,專項用于解決中小企業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2012年前,將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的資本規模由5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同時,全面落實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對困難縣轉移支付,支持縣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鞏固財源基礎。2010至2012年籌集資金2億元,支持實施現代農業特色品牌戰略,加快都市型、城郊型農業發展,培植壯大鮑家芹菜、商南彩椒等特色品牌基地和都市農業園區,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樹立“全域濟南”理念,市級安排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16個中心鎮和30個一般鎮的規劃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戶籍、土地、投融資等改革,增強承載能力,提高縣域經濟整體發展水平。
張建國強調,要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為重點培育增量財源。要加快新區建設,重點抓好120平方公里西部新城、210平方公里東部新區和120平方公里小清河濱河新區三大新區規劃建設,打造功能突出、特色鮮明、時尚大氣的現代化新城區和新的發展增長極。要抓好城市綜合體建設,初步測算,我市恒隆廣場、萬達廣場等16城市綜合體總用地面積30多平方公里,總投資4000多億元,總建筑面積約7000萬平方米,可提供就業崗位100多萬個,增加地方稅收25億元。要在拓展空間中培植高端產業,精心規劃策劃,以發展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打造一批集多功能于一體的商貿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樞紐中心,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等多種形態的省會經濟,為培植壯大財源提供新的增長點。
會上還印發了《關于改進和加強市級產業發展財政專項引導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見》。
濟南市領導王良、陳先運、申長友、張宗祥、鄒世平、趙文朝,濟南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蘇樹偉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