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構建大交通運輸新格局 打造兩小時交通圈
2010-7-26 12: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的前期工作,2015年底前建成西環鐵路,推進中線地方高速公路和萬寧至洋浦地方高速公路建設,形成‘田’字型高速公路網絡。到2015年,形成島內‘兩小時旅游交通圈’……”《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有多個章節均涉及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繪制了海南未來交通建設宏偉藍圖。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背景下,海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可以預見,安全、便捷、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不久將由藍圖變成現實,為國際旅游島建設加油助力。
構建進出島交通大通道
提高海南的開放度
在國際旅游島建設進程中,交通無疑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省旅游委副主任、《規劃綱要》起草組負責人鄧小剛在解讀《規劃綱要》時闡述了一個觀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有長遠規劃,通過強化交通、旅游等基礎設施建設,目的是解決影響海南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問題。
“完善進出島交通基礎設施,就是要謀劃重大交通項目,構建大交通運輸新格局,著力打造開放度更高的海南,助力國際旅游島建設。”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董憲曾說。
《規劃綱要》對進出島通道建設提出了明確目標,即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海口至廣州、海口至南寧高速公路建設;對海口美蘭機場、三亞鳳凰機場進行擴能改造;適時建成開通運營博鰲機場;開展西部機場前期工作。重點建設洋浦、海口(馬村)、八所、三亞、清瀾5個港口,盡快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的港口格局。加快推進馬村海洋石油專用碼頭和服務基地建設。加快建設郵輪碼頭,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推進國際郵輪母港發展。
“構建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就是要將四面環海的封閉之島變成交通順暢的開放之島。《規劃綱要》重點強調要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其重要性顯而易見。”董憲曾說。
在國家有關部委和廣東、海南兩省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工作已進入立項審批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并行階段。有關部門正著手開展15個課題研究,包括水下地形測量、工程測量等。
“盡管困難不少,但我們也要積極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爭取項目早日獲國家批準立項。” 董憲曾說。
董憲曾向記者透露,眼下省交通部門還著手開展海口至廣州、至南寧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海口至廣州,海口至南寧高速公路建設與國家高速公路網銜接。兩條高速公路通道打通后,將為海南真正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圈創造條件。
海運是海南對外聯系的主要運輸方式,約98%的進出島物資通過海洋運輸。未來幾年,我省將著重突出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和三亞港四大重要港口建設,內與清瀾港構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確的“四方五港”格局,外與粵西、廣西沿海港口形成開放合作、競爭有序的西南沿海地區港口群,構筑與華南腹地、北部灣、泛珠三角地區、全國大陸連通,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
郵輪、游艇旅游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亮點。董憲曾說,海南將加快建設郵輪碼頭,擴大和提升三亞郵輪母港功能,在海口等地規劃建設郵輪母港和碼頭,并規劃修建一批游艇基地和游艇俱樂部。目前,有關游艇產業布局規劃的相關工作正在加緊推進。
打造島內“兩小時旅游交通圈”
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董憲曾說,建省22年來,海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有長足發展,但從新的發展形勢和服務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高度看,我省交通基礎設施總量仍顯不足,“田”字型高速公路網尚未形成,部分主干道路況水平和技術等級難以滿足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需求,部分重點工業園區、產業園區、港口等尚無干線公路連接,島內路網建設和服務功能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規劃綱要》提出,2010年底前建成開通東環鐵路,2015年底前建成西環鐵路,適時建設西線鐵路擴能改造和洋浦支線鐵路項目。推進中線地方高速公路和萬寧至洋浦地方高速公路建設,形成“田”字型高速公路網絡。提升現有國道、省道技術等級,改善農村道路交通條件。到2015年,形成島內“兩小時旅游交通圈”。
服務國際旅游島建設是“十二五”期間全省交通發展的龍頭和主線。
未來幾年,海南公路網建設將有大手筆。 據透露,交通部門目前正加快推進三亞至保亭至五指山、屯昌至瓊中烏石、萬寧至儋州白馬井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使海南真正形成“田”字型高速公路網,使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850公里。盡快建成連接高速公路和旅游景區所在縣市的四通八達的高等級公路網。
省交通運輸廳也確定了今年重點推進的項目:加快海口至屯昌中線高速公路項目、三亞繞城高速公路主線、國道G225海榆西線改造工程、洋浦一小時交通圈南連接線工程、金牌港疏港公路等項目建設,爭取西線高速公路大中修及配套設施改造工程年內開工。
針對目前公路網技術等級偏低,通行條件較差的實際,董憲曾表示,“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完成國省道干線公路改造1000公里,使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90%以上。做好疏港公路、園區出口公路和其它運輸方式集疏運公路建設,加強鐵路、港口、園區與高速公路、干線公路的順暢銜接;推進縣鄉道的改造建設,提高技術等級,打通縣際“斷頭路”,全面完成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任務,適時推進行政村公路聯網、人口較多且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村瀝青(水泥)路建設,改善農村道路交通條件。
董憲曾說,至2015年,全省公路網密度將從現在的59公里/百平方公里達75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東環、西環高速鐵路建成后,海南將形成以環島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國省道為干線,縣道和旅游公路為支線,農村公路為補充“干支結合、互通互聯、方便快捷”的島內“兩小時旅游交通圈”。“屆時將大大縮短市縣間的距離,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董憲曾說。
打造環島濱海景觀公路
為旅游開發增光添彩
旅游景區建設,離不開完善的交通基礎配套設施。然而,目前我省旅游公路、景區公路配套還不盡如人意,部分重點旅游景區尚無干線公路連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旅游業的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逐步完善旅游交通設施,延伸沿海公路主干線,分期、分段建設沿海觀光公路,配套完善觀光景點設施。
董憲曾表示,“十二五”期間,省交通主管部門將全力編制好全省旅游公路規劃,分段推進海南島沿海觀光公路建設,新改建300公里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符合國際服務標準的旅游公路,盡快打通景區(點)之間的“斷頭路”以及主要賓館、住宅區與旅游景區的連接線,構建特色突出的環島濱海景觀公路,盡快建成連接高速公路和旅游景區所在縣市的四通八達的高等級公路網。逐步建立以東中西三條南北走向高速公路為主軸的交通主通道,著力打造以南起三亞至海口的東部椰樹海岸、經樂東至澄邁的西部金色海岸、經保亭至定安的中部生態旅游帶的旅游新格局。
據了解,長達30公里的西線高速公路連接昌江棋子灣的旅游公路目前已進入招標階段,不久將開工。另外,連接黎母山旅游公路、福山至馬裊等旅游公路等項目的前期工作也正在加緊推進。
未來幾年,隨著環島濱海景觀公路的建成,將為海南濱海旅游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