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東北糧食儲運瓶頸
2010-7-24 11:3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蘇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區域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糧食生產重心逐步向主產區集中,流通格局從“南糧北調”變為“北糧南運”。隨著糧食流通格局的改變,東北地區在國家糧食安全格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由于遠離主銷區,東北地區糧食儲運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五大突出問題
糧食銷售困難。由于東北地區糧食一季生產,收獲后大量集中上市銷售,糧食購銷時間緊、矛盾突出。雖有國家保護價收購大米、大豆政策,但由于目前執行中央儲備糧收購任務的糧庫庫點少、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農民交售中央儲備糧困難。
糧食倉儲能力嚴重不足。部分倉容老化陳舊,破損問題嚴重;倉儲設施不配套,整體功能不完善;糧食露天茓囤儲存費用標準較實際費用水平尚有較大缺口。
鐵路運輸困難。由于東北地區所處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限制,糧食外運主要通過鐵路進行。由于地處全國鐵路網末梢,到南方主銷區城市運距長、運費高,鐵路運輸矛盾較為突出。
糧食加工業發展滯后。東北地區糧食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糧食產業鏈條短,組織化程度低,整體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不高。大量原糧外銷不僅造成糧食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低,而且加大了鐵路運輸壓力,隨著糧食產量增加,這一矛盾將更加突出。
糧食收購資金貸款政策亟待完善。東北地區糧食總產多、商品量大,長期以來每年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都有部分庫存糧食跨年度周轉經營,很難做到當年全部結清貸款本息。在糧食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一些糧食經營企業還會發生經營虧損,增加了糧食企業的經營和農發行貸款風險,加大了保障糧食收購資金難度。
民盟中央建議:
出臺相關政策,拓寬東北地區糧食銷售出路,穩定糧食價格,支持農民增收。把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納入國家最低收購價范圍;合理確定每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相應增加東北地區中央儲備糧收購儲存規模;盡快將稻谷納入期貨市場交易,并在東北地區設立期貨交割庫,促進糧食流通;幫助東北地區解決政策性糧食保管自然損耗問題,減輕企業承擔政策性糧食存儲發生的減量負擔。
增加對東北地區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的投入。支持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維修和改造,避免重復建設倉儲設施;完善倉儲設施配套,改善糧食收儲和干燥等設施條件,促進倉儲設施整體功能發揮;加快糧食物流體系建設,構筑糧食流出通道;支持農民糧食產后減損設施條件建設。
對東北地區鐵路運輸給予重點支持。繼續增加東北地區糧食鐵路運輸運量;建立北糧南運綠色通道,酌情減免運糧所產生的部分稅金;對各種糧食品種予以運費補貼政策,以降低流通成本,促進東北地區糧食向銷區合理流動。
對東北地區糧食加工業發展給予特殊政策支持。適當增加糧食加工大項目,并給予專項投資、銀行貸款、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支持;加大東北地區糧食養殖轉化扶持力度,通過加工、轉化和養殖增值,既提高糧食資源利用效益和節能減排效果,又緩解糧食運輸壓力。
對東北地區糧食收購資金貸款給予特殊支持政策。適當延長糧食收購資金貸款期限,使糧食購銷經營期與糧食生產期同步,更好地保障新糧收購貸款需要;為引導企業建立糧食商業性儲備,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確定適當規模的合理周轉庫存,并給予儲存費用和貸款利息補貼;對糧食主產區糧食收購資金貸款實行優惠利率,以降低糧食經營資金成本,發揮糧食企業“蓄水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