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港建設是中國公路物流轉型升級的有效載體
2010-7-21 0: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傳化公路物流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文通
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球金融危機雖已過去,但后危機時代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仍需進一步加快。如何滿足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物流需求?如何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如何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這對物流發展提出了嚴峻考驗,尤其是公路物流。
三道難題
相對于國際物流完善先進的基礎設施、實力雄厚的市場主體、較高的運營效率,國內物流,特別是承擔了國內70%以上貨運量的公路物流,在基礎設施、市場主體、運營效率等各方面卻沒有得到長效發展。雖然公路道路建設已基本完善,但連接和發揮道路通行作用的運輸樞紐(節點、站場)建設卻沒有及時跟上,以貨物運輸為主的公路樞紐建設,在各大城市中幾乎還是空白。而且公路運輸市場主體“小、散、亂”,整體運營效率低下,導致公路物流成為中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一塊短板。公路物流產業鏈上的三大主體——貨主、物流企業、社會車輛也都存在著難以破解的難題。
第一,我們的物流服務提供者——中小物流企業面臨創業發展難。據我們調查統計,中小物流企業運輸量占中國公路物流貨運量的90%以上,總體呈現“數量多、規模小、競爭力弱”特征,普遍表現為管理水平較低,信息化水平低,綜合化程度低。為降低經營成本,他們通常在城郊結合部自發的集聚,這樣形成的“馬路市場”布局散、秩序亂、環境差,缺乏安全、市場信用、創業發展環境,成為政府監管與城市建設整治對象,無穩定性、無良好品牌形象,更不要說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
第二,我們的運輸主體——社會車輛停車配貨難。社會車輛是我國物流運輸的主體,多以個體運輸戶的形式存在,全國約有800多萬輛個體貨運車輛,司機有約2000多萬,他們承載了國內公路運輸的重任。這樣龐大的一個群體卻一直不被社會所重視和服務,甚至遭受各種責難。他們“散兵游勇”式的在全國各地努力找貨,但因缺乏安全、規范的平臺,經常因配不到貨而被迫空車返回;他們吃睡基本在車上,停車基本在馬路邊,堵塞交通,成為政府規范交通運輸、提升市容市貌的重點整治對象。
第三,我們的貨主——制造業企業物流業務外包難。從中國制造業正處于工業化向中后期推進的關鍵階段,面臨結構優化和升級的戰略任務,其核心競爭力提升和成本降低需要物流業給予有力的支撐。但是,制造企業對第三方物流認知程度普遍較低,制造業物流外包比例多年來一直低于20%,許多企業仍以自營物流為主。這個局面的造成,一方面是由于制造業企業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缺乏足夠的信任,擔心過度依賴第三方物流公司會對整個供應鏈失去控制,在物流外包決策上猶豫不定。另一方面,中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散、小、亂、傳統”的經營現狀,無法滿足制造業企業的外包需求。因此,企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作為企業“第三利潤源”的價值未能充分挖掘。
模式創新
如何破解公路物流
行業面臨的三大難
題,提升公路物
流短板,已經成
為現代物流業
發展的關鍵。
傳化物流經過
多年的實踐與
運營在對公
路物流行業三
大難題的深刻
洞察與分析的
基礎上,創新性
的開發了公路港
物流模式,打造了
“以信息交易為核心、
以公路運輸為依托、以國內物流為基礎”的物流企業集群發展平臺,通過集聚“物流服務、物流設施設備和物流需求”三大資源,并整合各類管理服務資源,搭建了一站式服務體系,培育了一批第三方物流企業,開發了一套社會車輛組織化管理的模式,促進了社會分工合作體系的優化。
以傳化物流浙江蕭山基地為例,目前我們已經整合集聚了480多家中小物流企業,2003年至今,入港企業平均營業額增長率達到30%左右,產生了3家超億元物流企業,3家星級物流企業,其中3A級物流企業2家,5A級物流企業1家。我們整合了40萬輛的社會車輛資源,每天吸引3000到4000輛車進場交易,空車配貨時間從原來的平均72小時縮減到目前的平均6小時,大大提高了車輛運營效率,促進了節能減排,有效推動了低碳經濟發展。我們還面向司機提供一系列的服務,讓長期從事運輸業務的主體,在傳化物流基地內享受到了“停車好、配貨好、休息好”的三好待遇,改善了卡車司機的生活品質,實現了社會和諧。
而且傳化通過平臺使中小物流企業與社會車輛的快速集聚交易,資源間的分工合作系統優化,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兩大群體聯合為制造業輸出更加優質物流服務,促進了制造業物流業務的剝離,降低了物流運營成本,強化了制造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長效發展,搭建了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以蕭山區為例,企業外包比例從2002年的30%左右增加至2009年的90%以上;實施物流業務外包的貨主企業從2002年的6000家,上升到2009年的2萬多家,為其降低40%的物流成本。
傳化公路港物流平臺以創新的模式破解了公路物流行業三難問題,實現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統一。不僅降低了物流運營成本,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推動了物流行業的轉型升級;還減輕了道路交通擁堵和節能減排,有效節約和集約化利用城市土地資源,優化城市創業和居住環境,改善當地方投資環境,助推了城市的升級發展。這就是我們所極力倡導的“物流讓城市更美好”理念,是綠色物流發展的內涵所在。
發展建議
通過多年的運營實踐,我們充分認識到,公路港物流平臺作為公共性服務平臺,其社會性及公益性必然存在,決定了平臺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社會支持。因此,對于公路港物流平臺建設我們形成以下幾點認識和體會:
第一,公路運輸樞紐建設是物流業發展最有效的路徑與方法。公路港物流平臺創新解決“三難問題”,實現社會化、標準化、組織化管理,有力拉升公路物流短板,全面促進物流對經濟社會推動作用的發揮。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一定要加強公路港樞紐建設對物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各大城市公路港建設。當公路港物流樞紐實現網絡化,對物流業發展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政府須加強對全國樞紐建設的通盤規劃。要像建設空港、海港、客運站一樣,對公路港平臺建設做好樞紐、節點規劃,與交通網絡規劃、產業規劃、城市規劃相結合,要立足經濟圈和交通圈兩個基本條件,在不具備建設條件的地區要嚴格控制。對公路港物流平臺要制定統一的建設與運營標準。加強對公路物流樞紐的規劃、立項、建設、運營等環節的評價工作,防止一些項目以公路港物流平臺建設為名占用資源。要制定行業準入標準,讓有發展戰略、有品牌、有實力、有成功運營經驗的優質平臺企業來承擔平臺開發和運營項目,保障物流平臺的健康發展。
第三,給予符合標準的公路港物流平臺以政策支持。要把公路港物流平臺當作產業轉型升級的平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來打造,要從平臺規劃、開發建設、資源取得、信息化建設、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給予規范、引導和政策支持。在法律法規上,要出臺規范的平臺管理服務條例。對新投資建設的符合標準物流基地,給予貼息補助。對共享信息平臺運行主體,給予投資額或平臺交易額的一定比例的補助,發揮平臺對中小物流企業的孵化器作用。對入駐平臺的規范化運作企業,在獲得國家資質評定、開通城際貨運班線、建立跨區域經營網點、提升企業規模等方面給予支持與獎勵。
當然,傳化物流還在不斷的探索與完善中,也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各位專家給予的關心和幫助,共同推動中國公路物流事業的發展。我們相信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國公路物流事業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