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貴州經濟發展緣何沒有“圈”?

2010-7-1 12: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通過高速鐵路,貴州與整個珠三角連在了一起,但在貴州省省長林樹森看來,貴州沒必要自我陶醉于處于“泛珠”區域,更不能“自討沒趣”地認為融入珠三角經濟區。

  “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開通之后,兩地優勢互補,人流、物流、資金流加速流通順理成章,并不需要去發文成立什么經濟區。”

  高聳的大廈和逼仄的街巷在車窗左右閃過。出租車司機小劉似乎并不屑于貴陽這個城市,“撤了又建,建了又挖,貴陽就沒消停過,出門就是堵。”

  今年以來,一場高調推進的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以及協辦2011年第9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即“三創一辦”活動正試圖改變與這個省會城市形象不協調的諸多詬病。

  與此同時,“貴陽城市經濟圈”這個關鍵詞也被頻頻提起。

  經濟圈有名無實

  作為貴州省謀求跨越式發展的新思路、新戰略,“貴陽經濟圈”在“十一五”規劃中被提出,并賦予其實施省城龍頭輻射帶動戰略的重任。其核心意義在于打破現在的行政區劃,使社會資源更加合理的配置。

  不過,盡管近年來高層對貴陽經濟圈的發展抱有極大期望,并給予多方政策支持,2007年《貴陽城市經濟圈“十一五”發展規劃》通過實施之初,為確保該經濟圈的建設取得實效,還成立了以原貴陽市委書記、現任常務副省長王曉東亦即貴陽經濟圈的首倡者牽頭,發改委等強力部門參與的專門工作領導小組。但至今,所規劃的起步階段,即2005年至2010年,著力構建經濟圈的以綜合交通運輸網為重點的經濟網絡體系、現代城市體系、特色經濟體系、區域創新體系、區域市場體系,基本建立區域整合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形成城市經濟圈的基本框架等均未見明顯成效。

  根據規劃,貴陽城市經濟圈的范圍是以貴陽市為中心、輻射半徑大約為80至100公里的區域,包括貴陽市和安順市的西秀區、平壩縣、鎮寧自治縣、普定縣,黔南自治州的龍里縣、惠水縣、福泉市、貴定縣、甕安縣、長順縣(即“1+10”)。

  這個規劃區域的國土面積24547.6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13.93%。至2010年,區域內生產總值達到1500億元左右,通過經濟圈的建設,域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達到13000元,農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4000元。至2020年,域內生產總值要在2000年基礎上增加10倍左右。

  時隔5年,貴陽經濟圈仍有名無實,原因何在?

  貴陽的交通條件和城市檔次顯然不能承擔起這個任務。2009年2月12日,在貴州省政府加快貴陽市城市建設專題辦公會上,貴州省省長林樹森指出,因為貴陽發展不力,物流條件和經濟實力還不具備帶動全省發展的實力,直到現在全省仍沒有形成以貴陽為中心的區域市場格局,導致整個市場仍然分散,沒有形成發展梯度。“比如,黔北遵義市認為其屬于重慶經濟體,而黔西六盤水市的有錢人都跑到昆明去發展,黔東銅仁地區也在講他們的經濟中心在湖南。”徘徊圈外

  貴州省省長林樹森認為,貴州發展的當務之急并不是搞什么經濟區,關鍵是盡快改變整個物流條件,把經濟發展起來,“到那時,再講什么經濟區就會有人相信了。”

  連日來,貴州首趟城際快速列車貴陽-都勻“先鋒號”開通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當地媒體的關注度達到了超乎尋常的層度。分析人士發現,有關貴州交通的話題屢屢被寄予了熱望。

  翻看歷史,貴州是一個因交通而設立的省份。明朝時期,太祖朱元璋派大軍征討元蒙殘余勢力,“開一線以通云南”,屯兵貴州,沿驛道先后設立20余衛。1413年,明王朝由周邊各省各劃一塊區域加以整合,正式命名貴州,設為中國第13個行省。特殊的通道意義使得貴州戰略地位凸顯,從而奠定了貴州的版圖基礎。新中國成立以后,因為擁有豐富資源,又適宜戰備需要,貴州成為三線建設的重點省份之一。國家在貴州投入大量資金、設備和人才,建立了航天、航空、電子三大國防基地。

  “你窮、你落后、你自己跟自己玩。”林樹森這樣認為。據林樹森分析,早在西部大開發之前就有的成渝經濟區,按理說應該包括整個西南,最起碼包括貴州的北面。當時貴州北面的一些地區,甚至連貴陽都稱自己屬于成渝經濟區,主動靠近,但人家并不對此感興趣。而正在策劃的川渝陜經濟區也因貴州窮、落后,沒什么油水,選擇往北走,把陜西包括進去。

  據了解,2007年國家做的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里還有一個南(寧)貴(陽)昆(明)“城市帶”,本來是連接三省區的南昆鐵路,其它兩省協商,通過鐵道部把線路拉直并開工,不再經過貴州。這樣貴州就跟誰也搭不上邊了。

  擠進“俱樂部”

  貴陽經濟總量占全省的近1/3,財政總收入占全省的近40%,在中心城市帶動戰略的新布局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責任。林樹森認為,對于貴陽市現階段來講,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龍頭就是城市建設,其發展潛力顯而易見。

  隨著貴陽至重慶、成都、長沙、昆明等快速鐵路建設工作的推進,加上既有鐵路,貴陽在西南地區乃至于整個西部地區的鐵路樞紐地位將得到恢復和鞏固。到時候,貴陽到重慶只需要88分鐘,到成都也就不到兩個小時。現在重慶、成都兩個城市的基礎都比貴陽好。林樹森認為,如果貴陽再不搞好城市規劃建設,提升城市檔次,沒有足夠的容量,形成不了中心,也很難真正成為西南地區的鐵路樞紐,必將再次錯失發展良機。

  林樹森開出的藥方是:政府主要是保公平,依法行政,給人們提供適宜居住、適宜創業的城市環境,按照“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的理念,加快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先決條件。同時加快快路網的合理規劃和開工建設,進而打開城市布局、擴大城市規模。在此基礎上,搞好水、電、氣、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綠化等其他市政設施與城市路網的銜接,使之布局更加科學合理。與此同時,要精心制定一些制度,創新一些工作模式,及時改革影響城市管理的制度,加強城市道路系統的綜合管理。

  據了解,西部大開發,將貴州的交通建設至少提前了20年。

  尤其是2009年,隨著貴陽到廣州、昆明、成都、重慶、長沙、南寧6條快速鐵路的啟動,這將大大地縮短貴州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時空距離,貴州在西南腹地的重要區位將有望得以凸顯。

  通過高速鐵路,貴州與整個珠三角連在了一起,但在林樹森看來,貴州沒必要自我陶醉于處于“泛珠”區域,更不能“自討沒趣”地認為融入珠三角經濟區。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開通之后,兩地優勢互補,人流、物流、資金流加速流通順理成章,并不需要去發文成立什么經濟區。

  按照現有整個交通規劃布局,貴州九個市州地均有快速鐵路通過,只要想辦法把該省銅仁、興義、水城三個地州市首府與快速鐵路連起來,全省市州地主要城市將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這就意味著貴州將以貴陽為中心進入全國主要城市“七小時交通圈”。

  “將來的國家高速鐵路是一個系統,誰在這個系統里有站點,誰就進入‘發達地區俱樂部’。”林樹森這樣形容。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