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轉型下的鋼鐵流通格局之變

2010-6-9 0: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蔡進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規劃即將開始之年。對我國來講,目前基于高能耗、高污染以投資為主導的拉動經濟增長模式,值得反思,也將是不可持續的。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大環境下,整個鋼鐵市場流通格局也會相應發生變化。目前,要從四個方面把握這種變化。
增長格局:放緩并轉型
    從鋼鐵流通市場的增長格局來看,過去及目前的高速增長格局,將會不可持續,今后將進入“后擴張期”。所謂“后擴張期”,其特點是:一方面由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動,產業還會擴張,但是其增長速度會明顯地逐年放慢。另一方面,是在擴張中,整個流通市場的經營方式會出現轉型,用以往靠規模擴張來賺取利潤的模式來推動企業、市場、產業的發展已經不可能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將是鋼鐵經銷商必須要關注的戰略問題,既是對現有經營模式的挑戰,也是轉變經營方式的一個機遇,不僅企業要轉型,產業、市場也要轉型。至于后擴張期何時到來,目前業內估計中國鋼材產量的飽和量在7億~8億噸,如果按照現在超過20%的產量增長速度計算,2~3年時間就達到飽和了。
  
   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大環境下,整個鋼鐵市場流通格局也會相應發生變化。目前,要從鋼鐵市場的增長格局、流通格局、流通企業的分化和經營方式這四個方面把握這種變化。
流通格局:生產企業勢微
    今后,在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博弈中,流通企業的主導地位會越來越明顯,這也是和增長格局變化相對應的。在以往產業高速增長的時候,自然是生產企業占主導地位,所以其話語權就強,但在產能達到飽和后,地位將逐漸衰弱。
    這幾年我們做了很多基礎建設,再過5年,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干線鐵路的建設,就比較完備了,到2013年,我們總鐵路里程數將和美國一樣,屆時,流通企業的主導地位會越來越突出。目前我們統計,在整個鋼鐵貿易量中,由流通企業所經營的約占68%,今后其比重不會減少,而且會越來越增強。不是說鋼鐵生產企業不能直銷,一些大企業、大項目或者國家重點工程,完全應該由生產企業去直銷,但鋼鐵行業畢竟是一個由千家萬戶的客戶構成的龐大市場,其中的生產、加工企業要做到個性化的配送和經銷,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有流通環節,在國外的例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企業格局:分化明顯
    流通企業在整體規模上升的同時,分化比較明顯。從統計來看,目前鋼鐵流通企業分成四個集團軍:一是經營額上千億元的企業,包括浙江物產、天津物產等五家;二是300億元以上的,有十幾家,如上海百聯,安徽徽商集團等;三是100億元以上的,有幾十家,大都是民營企業;第四個就是100億元以下的眾多中小企業。雖然他們都在發展,但是分化比較明顯,在市場資源配置中所發揮的作用也不一樣。
    雖然在分化,但是我覺得作為鋼鐵經銷商來說,一定要有一個怎樣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的戰略思想。作為流通企業,一定要做大,否則其資源配置能力就弱,市場占有份額就小,很難被社會、政府、市場、用戶認可。鋼鐵界的日本企業美達王,最輝煌時有四千萬噸的經營量,從全球采購,向全球銷售。企業做大了才有社會地位,才有資源配置能力。二是要做強,無論企業多大規模,一千億元也好,利潤二十億元也好,背后一定要有能推動其做強的支撐體系,也就是經營模式,就像沃爾瑪連鎖模式、麥當勞標準化生產一樣,必須要形成他人很難競爭的經營模式,而不是簡單的買與賣,否則做大了也占不住腳。而做強的根本就是不斷探索創新自己的經營模式,不僅是大企業,就是規模10億元的民營企業也應該考慮這個問題,否則很容易被淘汰。三是實現自己做優的目標,其中最基本的是企業的效益、利潤率高。現在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的平均利潤率不到2%,所以做優的目標很重要,而更長遠的則是做出品牌、企業文化,做出企業標準讓大家都跟著來做,當然,這也是比較難一些的目標。
經營格局:模式多樣化
    過去的鋼貿企業的經營方式是簡單的一買一賣,現在則是多種方式。
    一是物流和供應鏈的方式。流通企業對生產廠家的鐵礦石、焦炭、帶鋼等產品的物流服務都去做,鋼鐵企業只負責生產,其原料、產品納入流通企業的服務網絡,目前很多企業在這樣做,當然,這種模式需要以企業和銀行建立密切關系為前提條件。
    二是延長企業自身的產業鏈。其中有“貿易+物流”的方式,也有“貿易+物流+金融”的方式,很多以倉儲為主的物資企業,圍繞倉儲業務,做一些金融業務,這是正在發展中的新模式,叫做供應鏈金融,大企業可做,小一點的企業也可以做。另外就是“貿易+流通加工”模式,這更為廣泛,特別是和最終客戶聯系比較密切的經銷商,做這種模式更是如魚得水,這是鋼鐵供應鏈所必須要有的流通加工環節,也是今后在轉變經營方式時將會普遍遇到的。原來都是比較初級的裁板材、截線材,現在則開始走向高端化了,像中鐵物資集團、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等,對精密度很高的鐵路材料都可以加工。
    經營方式變化的第三方面是現貨和中遠期合同的電子交易。這在國外是沒有的,對于經銷商來說,不但可以做,而且對于價格預期等方面也非常有幫助,其中怎樣和企業的實際業務結合起來,是需要思考的重要方面。
    (本報記者蔡放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