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進入發展新階段
2010-6-8 15: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涉及山東省30多個省直部門、歷時一年編制完成的15.9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和6.4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組成的半島藍色經濟區總體規劃綱要,主體橫跨區包括山東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臺、威海、濰坊、日照6市以及濱州的無棣縣和沾化縣所轄陸域的51個縣市區,經國務院同意,已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作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這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進入加快發展新階段。
去年6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對藍色經濟區總體目標、基本思路、發展重點等方面作出明確安排,共涉及51個縣市區,聯動區包括規劃主體范圍之外的省內幾大區域。根據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以3000多公里海岸線為主軸,突出做大做強海洋經濟這一主線,堅持交通同網、市場同體、環境同治、產業聯動、信息共享,將7市51個縣市區設定為主體區,與其他市縣區組成聯動區,互促互動,聯動發展,從而實現陸域與海域的統一大布局。在半島藍色經濟區空間布局上,山東提出構建“三帶三區”總體發展框架,即在16萬平方公里海域上,由近及遠形成海岸、近海、遠海3條開發保護帶,此舉相當于將山東的陸域面積擴展了一倍,既可承載養殖捕撈、遠洋漁業、海洋食品等海洋經濟第一產業,也可承載造船、海洋新能源、生物產業、海洋工程、環保產業、海洋化工等海洋經濟第二產業,更可承載旅游、物流、海洋信息產業等海洋經濟第三產業。
據悉,山東省按照“突出重點、凸顯特色,接長短板、拉長鏈條,提升素質、拓展空間”的思路,重點選擇鏈條長、關聯度高、帶動效應大的產業,以科技研發為先導,實施集中突破,著力在海洋生物產業、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能源礦產業、現代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業、海洋文化旅游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生態環保產業8個方面形成產業優勢。這八大產業體現了高端技術、高端產品、高端產業引領發展的方向,在“藍色產業體系”的框架之下拓展經濟區發展新空間。
此外,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將帶動山東經濟融入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在更廣闊、更深遠、更持久的層面上,為山東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創造出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