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冷鏈物流:價格 品質一個都不能少
2010-6-23 1:5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范云兵
冷鏈物流可以很好地保證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因此,業內專家一直在為農產品實行冷鏈運輸方式進行鼓與呼。但采用冷鏈運輸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農產品的價格必將提高,這也是政府部門對農產品冷鏈的支持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的重要原因。畢竟,在農產品價格已成為影響社會安定重要因素的今天,保證農產品價格合理運行和質量同樣重要。
那么,采用冷鏈運輸方式,會從多大程度上提高農產品價格?各方對于其價格變化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研究者:成本增加卻帶來效益提升
“我們通過實驗證明,使用冷鏈運送農產品不僅不會給企業帶來成本壓力,而且能夠給他們帶去更大的利潤空間。”專業制冷服務提供商——英格索蘭公司的劉芳博士說。
在印度,葡萄是產量最大的水果之一,但每年因為流通過程中的腐爛,商人和農戶都要承受巨大的損失。近日,英格索蘭與當地政府、企業共同做了一個葡萄研究,具體考察了其經過冷鏈后的投入產出比。
英格索蘭工作人員選定兩組葡萄作參照對比:第一組葡萄經常溫處理、運輸、銷售;第二組經冷鏈處理、運輸、銷售。結果顯示,第一組葡萄的總運營成本為每千克5.03盧比(包括農場到包裝車間的運輸成本4.4盧比、配送中心到零售商店的成本0.63盧比);而第二組的總運營成本達到了每千克10.14盧比,高出第一組一倍多(預冷成本0.43盧比、農場到包裝車間的運輸成本7.82盧比、冷藏陳本0.08盧比、配送中心到零售店的運輸成本1.03盧比、展示柜的展示陳本0.79盧比)。
但是,在產品的競爭力方面,冷鏈運行下的葡萄顯示出了強勁的競爭力。冷鏈運輸大大降低了葡萄的腐敗、失水、破損等情況,使得第二組的利潤高出第一組每千克6.95盧比之多(包括降低溫度損失獲利4.33盧比、降低破損率獲利0.09盧比、減少品質降低獲利1.26盧比、降低浪費率獲利1.27盧比),除去高出的每千克5.11盧比的運營成本,第二組產品的凈利潤增加了1.84盧比。也就是說,雖然運營成本上升了,但耗損低了,企業反而會有更大的利潤。
每千克葡萄增加1.84盧比的利潤,這意味著什么?劉芳表示,根據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的葡萄產量為620萬噸。按照這個實驗數據推算,假如中國的葡萄都通過冷鏈運輸,需要增加6億美元的投資,但產出卻能增加8億美元,凈增產值2億美元。
劉芳告訴記者,英格索蘭還在美國做過草莓的相關實驗。結果表明,采摘后的草莓馬上預冷到2℃并經冷藏運輸,能夠給企業帶來最大的利益,再次證明了冷鏈能夠給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
對此,業內專家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專家表示,英格索蘭的實驗只是一個理論值。在中國,葡萄大量上市的季節跟印度相比,氣溫要低很多,不會有印度那么大的耗損;同時,620萬噸葡萄產量僅僅是一個絕對產值,除掉產地消費和深加工的用量,不是所有的葡萄都要經過流通。即便是葡萄冷鏈運輸會帶來不菲的利潤,但是前期投資太大了,企業愿意不愿意承擔風險?
中間商:普通果蔬基本不用冷鏈
“采用冷鏈運輸方式,葡萄的賣相肯定會好,但我們的前期投資成本會很大。”一位在新發地從事多年水果批發生意的攤販告訴記者。
葡萄在9~10月份大量上市,正是夏末秋初水果容易腐爛的季節,若保存不當,運輸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損耗。“但是我們還是選擇傳統運輸方式。”該商販說,但葡萄成熟后會有一部分是放在當地冷庫的,否則會大量的腐爛在地頭。在經過當地的冷庫預冷之后,大量的葡萄是通過卡車以泡沫箱+棉被的方式運到銷地。
現在,全國各地的道路交通四通八達,新疆的葡萄很快就可以運到北京了,不像原來要走半個月。采用這種方式肯定會有耗損,但會有相應的價格優勢。
在新發地從事多年海南蔬菜批發的李克清也同樣表達了對價格變化的態度。他告訴記者,對于從事熱帶水果批發的商販來說,為了節約成本,同時保證產品質量,他們更多的是采用大型冷藏集裝箱,但這也僅僅限于必須采用冷藏運輸方式的熱帶水果,如荔枝、楊梅等。
而對于蘋果、橘子以及他從事的菜椒等產品,“就沒有使用冷藏車的必要了。”他說。海南蔬菜運往北方的季節是冬季,北方的冬季氣溫比較低,蓋幾層棉被注意保暖就可以了。“目前,現在北京上市的蔬菜,主要是山東菜而非海南菜。山東跟北京的距離很近,完全不用冷藏車,因為使用冷藏車減少的損失,還不足以抵消其運費,更別提其他方面了。”李克清說。
那么,采用冷藏車運輸農產品,和普通卡車到底有多大差別?河北永年縣的一位蔬菜批發商張相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他從河北永年用普通貨車運10噸菜椒到北京新發地市場,運費大概在1700~1800元,而同等噸位的冷藏車大概要2200~2300元,多出500元。目前菜椒的價格是2.8~3元/公斤,一車菜椒能賣2.8萬~3萬元,利潤比較低;若再增加額外500元的運費支出,張相紅的利潤就更低了。
張相紅說:“所以,我基本上不會采用冷藏車運輸,那樣成本太大。其實拉一車菜椒到新發地,基本上一天就能買完了,蓋上一層棉被,不會有太多損失。但如果用冷藏車,那價格肯定比別人高,也就沒什么優勢了。”
相比于這些批發商,大型連鎖企業對冷鏈卻表現出了較大的熱情。物美集團供應鏈管理部負責人馮劭桐告訴記者,終端零售企業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是非常大,也非常迫切的。無論水果、蔬菜、生鮮種植得再好,最終是要呈現在超市店面。“我們在十幾年的經營當中認識到,一家超市要火,首先生鮮要火。”馮劭桐說。
因此,物美大力發展農超對接,拉直供應鏈,最大限度地減少流通環節,節約流通成本,以增強生鮮的競爭力。而在農超對接的環節中,物美積極推進冷鏈物流,采取有效的措施,爭取實現各類根莖果葉蔬菜保存一星期口感不變的目標,以優質的生鮮最大化爭取顧客。“當然,農產品冷鏈物流肯定會提升運作成本,價格也會有所上漲,但卻提高了超市的綜合競爭力。”馮劭桐說。
消費者:不能接受運輸成本
引發的價格上漲
“使用冷藏車運輸會提高農產品的成本。”這是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中批發商們的觀點,而“很難接受鮮活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是記者在農貿市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消費者張大媽告訴記者,現在農產品價格這么高,當然希望能夠降下來。她說,消費者倒是能接受因為產品的產地、品質不同而產生的價格差異,但像葡萄、蘋果這種大眾消費食品,價格不應該相差太多。“如果僅僅因為運輸方式的不同,就在價格方面產生較大差異,我肯定不會購買。”
張大爺也說,如果是探親訪友,應該會買賣相、品質較好的水果,但也僅僅限于高檔一些的產品。像蘋果、橘子這樣的日常消費品,價格當然是越低越好。
總體看來,大部分消費者還是不愿意接受因為流通成本增加而帶來的價格上漲。
不過,也有一部分消費者認為,高品質的運輸帶來高價格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在物美選購酸奶的小李就告訴記者,采用冷鏈運輸能夠保證易腐食品、果蔬等產品的品質,勢必會造成價格的上漲。“只要能保證產品質量,價格高一些我還能接受,當然,最好能夠控制在5%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