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提防賴賬風險
2010-6-2 12: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wuliuba 關注度:摘要:... ...
各方對歐洲經濟的擔心仍在持續發酵。 三個月倫敦銀行隔夜拆借利率(LIBOR)從21日的0.4968%上漲至25日的約 0.536%,創下去年7月以來的最高。這說明各大銀行之間放貸審慎,對同行違約的擔憂上升。
西班牙央行宣布接管地區儲蓄銀行 Cajasur,向其注入5億歐元現金保持償付能力。此外,西班牙4家儲蓄銀行擬合并組成全國第五大金融集團,合并后資產逾1350億歐元。這讓市場對于西班牙銀行體系的健康問題深感憂慮,而這種憂慮仍在進一步擴散。在整個歐洲市場,信貸市場流動性趨緊正在從猜測轉為現實。
一旦流動性變差, 公司債發行將變得更加困難,企業的融資計劃可能延后,這勢必影響歐洲企業的資金鏈。專家提醒,與歐洲企業有貿易往來的中國貿易商要加倍小心了。此刻,“看 緊”客戶,避免發生貿易風險乃中國外貿企業的重要任務之一。
資金鏈告急
外電報道稱,本月全球公司債發行金額可能創近10年最 低,公司債風險利差則將出現“雷曼兄弟”破產以來的最大升幅。而銀行間的借貸成本近來也出現飆升。
有媒體報道,5月份全球公司債發行總額從 4月的1830億美元萎縮到470億美元,為1999年12月以來最低。與此同時,美林債券指數顯示,5月份全球公司債和政府公債的利差平均值為188個 基點,大大高于4月21日創下的今年142個基點的低點。而上一次公司債風險利差在1個月內出現如此高的升幅是在雷曼宣布破產的隔月,當時公司債利差在1 個月內上揚了108個基點。
事實上,一些機構已經對與歐洲,特別是與被稱為“歐豬五國”的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五國公司有 貿易往來的企業發出警示。知名商業信息服務機構——美國鄧白氏集團(D&B)在給客戶的建議中指出,與上述歐洲五國交易的公司必須要極其警惕對手 的風險,例如破產風險和支付風險。“這種風險將持續保持很高的等級,直到2010年11月”。
另一方面,鄧白氏跨區域付款數據(歐洲內部貿 易紀錄)顯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公司在第一季度的付款情況急劇惡化;愛爾蘭和意大利的公司也表現很弱。“我們認為,當信用政策縮緊,歐洲五國的付款情況會 更加惡化,進而營業收益率也會減弱。”
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公司海外事業部行銷管理部部長柴登云告訴本報記者,目前看,企業接到歐洲的訂單還比較正常。“由于我們在歐洲的客戶比較分散,所以平均下來仍顯得比較穩定,總量還略有增加。”不過,他表示,公司對于客戶付款等貿易風險一直有所注意。
風險警報升級
在金融危機時期,中國許多外貿企業曾遭遇海外客戶“賴賬”,甚至是客戶消失的情況,造成了巨大貿易損失。如今,歐洲債務危機是否會再次導致中國外貿企業的貿易風險警報升級?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金融市場與中國金融市場的模式不完全相同。“歐洲是比較成熟、高級的市場,以債權市場為主,而中國還是以信貸為主。所以,不能以我們的思維評判歐洲金融市場。”
不過,近期關于歐洲貿易企業違約的報道已經在國內媒體上出現。江西一家媒體報道稱,近幾個月以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南昌營業管理部已經陸續收到當地外貿企業的報案,出現了希臘投保案件,明顯集中在紡織服裝類企業。3個月之內,至少有3家參保的江西企業出險,涉及貨款達100萬人民幣以上。
柴登云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歐洲客戶的付款狀況還比較正常。不過企業一直采用相對穩妥的付款方式。“我們要求信用證方式付款比例較多,對于開證銀行,我們都選擇信用較好者。”
他告訴記者,盡管現在歐洲的客戶并沒有出現拖欠貨款的情況,但企業還是比較小心。“我們通常都是不見貨款不發貨的。”
柴登云向本報記者介紹了企業相關的業務流程:先有客戶支付預付款,之后雙方簽訂合同,企業按合同組織生產,當客戶將尾款付清后,企業再發貨。“這樣一來,我們的貨款就非常安全了。”
他同時表示,企業已經連續多年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險,一旦出現貿易風險,可以獲得相應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