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哈爾濱公路大橋維修4天再現交通窘境

2010-6-11 15: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0日,哈市松花江公路大橋全線恢復通車。在4天的維修時間里,雖然相關部門沒有將橋面交通全面封閉,但半封閉的限行仍讓過江通道凸顯局促:作為應急通道之一的過江浮橋前:10車并排、長達百米的車龍讓僅容兩車并排通行的上橋口車滿為患;繞城高速松北與群力、瓦盆窯、朝陽四個出入口排起了長達兩公里的車龍……松花江大橋這次半封閉維修再次證明,一江一橋根本不夠用,即使一江三橋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哈市過江交通的緊張局面。即使松浦大橋和公路大橋西橋建成通車,也僅僅是過江交通建設的起步之舉。   限行期間:30萬輛車另辟蹊徑過江   “8號那天,公路大橋實行南北向單行,我下班后開車走四環經四方臺大橋過江。”家住哈市南崗區的市民張大偉告訴記者,一路上,他看到群力、瓦盆窯和朝陽等免費收費站外排起了黑壓壓的“車龍”,無奈他只好從收通行費的收費口進入江南城區。   


  
   記者了解到,目前公路大橋一天的通車數量達到12萬輛。據相關部門測算,在公路大橋限行的4天內,至少有60萬人和大約30萬輛車通過浮橋、繞城高速、輪渡等方式過江。從浮橋和繞城高速江南收費站發生嚴重擁堵的狀況可以看出,哈市過江交通僅靠公路大橋是遠遠不夠的,這也從側面驗證了一個問題:公路大橋建成24年至今未進行大修,是受制于日益加劇的南北交通壓力;當到了不得不修的時候,雖然至少有5條過江應急通道,但仍使松花江兩岸居民的出行受到了嚴重影響。     
  業內人士:三座新橋仍無法解決過江難     
  “等到明年年底,松浦大橋、公路大橋西橋和西三環橋先后建成通車后,哈市的過江難問題也只能是暫時性緩解,破解哈爾濱過江交通瓶頸還任重道遠!10日,哈市一位從事了30年交通管理的資深人士如是分析。     
  “今年年初至今,哈市每天新車上牌的數量超過了400輛,機動車保有量超過60萬輛!边@位資深交通業內人士表示,假設哈市每天有一半車輛即30萬輛車過江,算上返程車輛過江車數量應在60萬輛左右。如果再把來哈辦事、旅游、過境的外埠車輛算在內,過江車輛至少還要增加5萬輛。按照公路大橋全天通行12萬輛車測算,哈市至少還需要5座與公路大橋相同規模的大橋才能滿足通行需求。     
  哈市相關交通專家分析說,松浦大橋建成通車后,功能是否能與公路大橋比肩還需要觀察。他認為,目前市民習慣走公路大橋過江,它承擔著哈市95%以上的過江交通流量。哈市城市發展布局在向西、向北發展,松浦大橋的主要功能是聯系松花江北岸與道外區、依蘭、佳木斯等地的交通,對道里區、南崗區和香坊區以及群力和哈西的過江交通分流作用有限。在建的松花江公路大橋西橋將是公路大橋的“超級替補”,但在公路大橋封閉大修時,同樣會面臨車滿為患的過江難局面。因此,過江交通建設再提速迫在眉睫。     
  按照前文測算,哈市至少要有6座公路大橋才能滿足市民的過江需求,即使三座新橋在兩年內建成通車了,要面對的卻是哈市近90萬輛車的過江難題。所以說三橋的建成只能是緩解了過江難,還遠遠達不到天塹變通途的最終目的。  
      
  專家建言:規劃必須持續推進     
  外埠:發展過江交通從未止步     
  上周末,記者赴上海采訪。從地圖上看,從記者浦東駐地到世博會浦東園區和到浦西園區的距離相差無幾。第一天,記者打車經楊浦大橋到浦西園區,用時12分鐘;次日,記者同樣從浦東駐地出發,乘出租車來到浦東園區,時間也只少了1分鐘。記者不由感嘆上海過江交通的暢通。     
  目前,上海的過江交通已經實現了高架橋、過江隧道和軌道隧道的立體格局。在11條地鐵路線中有6條過江通道連接黃浦江兩岸;過江隧道建好的就有8條,在建和計劃建設的隧道尚有7條;此外還有6座過江大橋,閔浦大橋和閔浦二橋正在建設中。     
  同樣是橫跨松花江的吉林市,僅市區內就有10座過江大橋;再說武漢,經過多年來的持續建設,過江難已成歷史,近年來又制定了2015年建成“六橋一隧三地鐵”的宏偉計劃。     
  哈市:在建橋梁僅有三座     
  反觀哈爾濱,按照哈市的總體規劃,過江通道共有15條。除了現有的王萬聯絡線跨江大橋、西四環橋、公路大橋、濱洲鐵路橋、濱北鐵路公路兩用橋等5條過江通道外,在建的有公路大橋西橋、松浦大橋、三環西橋和松花江鐵路特大橋等4座過江大橋,規劃中的還有濱北公路橋、軌道交通2號線過江隧道、經緯街過江隧道、軌道交通4號線過江隧道、紅旗大街過江橋和三環路東江橋等6條通道。     
  但這15條過江通道中,只有9座公路橋,再去掉繞城高速上的兩座公路橋,主城區只剩下7座公路橋和隧道:松花江公路大橋西橋、松花江公路大橋、經緯街過江隧道、濱北公路橋、紅旗大街橋和東西兩座三環橋。目前,擬建經緯街隧道的位置正在建設時代廣場,紅旗大街橋和東三環橋屬于遠期建設項目。這樣一來,在建橋梁只有公路大橋西橋、西三環橋和松浦大橋。     
  專家:過江交通是兩岸繁榮的基礎     
  哈工大交通學院劉景星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城區建設必須功能建設先行,只有基礎設施功能完備了,才能百業興旺。”    
   哈工大交通研究所所長裴玉龍教授說,兩岸繁榮,過江交通是基礎,只有過江通行方便了,車流、物流、人流才會集中,發展才有不竭的動力。   
   采訪中,專家和交通業內人士紛紛建言,上海也好,吉林、武漢也罷,這些兄弟城市在過江交通建設中,一路走來的做法就是哈爾濱的樣板。必須說明的是,這些城市今天形成的過江交通暢行局面,絕非一日之功,而是先預見性地制定了規劃,并獲得地方法規的絕對支持;在實施和執行中,歷屆政府堅持如一地接過接力棒執行規劃,通過多年的不懈耕耘結出了天塹變通途的累累碩果。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