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本轉向工商業地產
2010-6-10 8: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在深圳私募基金非常熱。你到任何一個地方吃飯,旁邊可能就有兩個人在談私募基金。”長期專注風險投資的德豐杰龍脈中國基金執行董事李廣新告訴記者,“國內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登陸創業板,平均每家公司年凈利潤約2000萬,也就相當于國內一套高檔商品房的增值。這說明什么呢?中國的地產,不管是住宅還是商業地產,潛力太大,體量太大。我們接觸過一些投資者,特別國外的投資者比較注重資產分配、配置比例,注重長期經濟趨向。他們問我們,除了投資一部分到風險投資基金里面來,中國的地產是不是有機會?個人覺得只要價位合適,還是有介入價值的。”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也表示,“2010年以后,未來商務地產的走勢會更好,全世界的資金尋找中國的投資機會時可能會看到中國的商務地產,而中國商務地產對外的限制比住宅限制要小得多。”
摩根大通副總裁陳思沖拋出一些全球性的數據:全球前15名房地產商中,大部分都擁有很多商業地產,這些公司持有商業物業的比例占60%-100%,占100%的基本都是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香港一些房地產公司投資性物業的比例也從60%提高到80%。與此同時,內地上市房企也逐漸將商業地產的比例提高至30%-35%,中長線商業地產的比例會越來越重。
據高力國際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投資者們通過開發、投資組合或單獨購買等方式,加快了在中國工業地產市場上的投資擴張步伐。與此同時,由于傳統房地產產品逐步失去其原有的吸引力且越來越難以獲取,本地投資者們包括一些來自保險基金(最近被中央政府批準),以及私人企業的富余資金,對工業地產市場表現出很大的投資興趣。
高力國際對中國十大現代物流倉庫開發商的調查報告顯示,自2004年(當年普洛斯集團在上海開發了第一個現代物流園)至今,跨國企業在華增加了700萬平方米的現代倉庫用地。可以預期在今后2~3年內,市場上將會增加400萬平方米的物流用地,約1050萬平方米。
國際投資者或海外資本在投資中國商業地產時主要擔心哪些方面的風險?摩根大通銀行副總裁陳思沖表示,主要是投資商業地產的渠道風險,一些直投基金會在國內購買一些物業,基金投資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比如德豐杰在全球有十幾只基金,從2005年開始在“金磚四國”都有投資,但2009年以來,在“金磚四國”的這些基金,僅在中國是繼續增加投資,這可以看出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