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定位為西北交通樞紐物流中心
2010-5-7 19: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務院下發47條意見支持甘肅發展
蘭州定位為西北交通樞紐物流中心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蘭州等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建設蘭(州)白(銀)都市經濟圈,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建設,盡快打通斷頭路,促進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形成,建設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鐵路大通道。同時,增強蘭州機場樞紐功能,加快蘭州機場改擴建,合理規劃建設蘭州國際航空港,積極開辟蘭州至日韓、港澳等國際和地區航線。并做大做強以“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為代表的歌舞、影視、戲劇、動漫文化品牌,培育《讀者》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
蘭州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實施“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蘭州等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打造隴東、河西兩大能源基地,構建各具特色的組團式發展格局,全面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打通資源能源運輸通道,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同時,以“兩州兩市”(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隴南市)為重點,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建設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農產品生產與加工等產業基地,著力發展循環經濟,突出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旅游業和物流業,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支持蘭白經濟區率先發展
大力支持蘭(州)白(銀)核心經濟區率先發展。建設蘭(州)白(銀)都市經濟圈,積極推進蘭州新區、白銀工業集中區發展,做大做強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藥等主導產業,把蘭白經濟區建設成為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發揮“率先、帶動、輻射、示范”的中心作用。
推進高速公路建設打通斷頭路
在公路建設方面,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建設,盡快打通斷頭路,促進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形成。開工建設永登(徐家磨)至古浪、安西至星星峽(甘新界)等國家高速公路,積極開展雷家角至西峰、蘭州南繞城、營盤水至武威、臨洮至渭源、白疙瘩(甘蒙界)至明水(甘新界)、大石碑(甘陜界)至天水、蘭州至朗木寺、延安至天水至武都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加大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力度,建設敦煌至當金山口、岷縣至合作等二級公路,省內國道達到二級以上技術標準,所有縣城通二級以上公路。啟動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建設。加強旅游景區與干線公路的連接。加快推進蘭州、酒(泉)嘉(峪關)、天水、張掖、平涼等公路運輸樞紐及物流園區建設,提高農村客運站覆蓋率。
建設四通八達的鐵路大通道
在鐵路建設方面,加快建設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鐵路大通道,積極推進蘭渝鐵路、西(安)平(涼)鐵路建設,新開工建設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加快推進寶雞至蘭州客運專線、銀川至蘭州增建二線、蘭州至成都、干塘至武威、蘭州至張掖鐵路增建三四線、蘭州鐵路樞紐改造和蘭州集裝箱中心站建設。抓緊開展蘭州至合作、天水至哈達鋪、敦煌至格爾木、額濟納至哈密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展西寧至成都、平涼至慶陽鐵路論證工作。適時啟動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開辟新的國際和地區航線
在民航建設方面,增強蘭州機場樞紐功能,加快蘭州機場改擴建,合理規劃建設蘭州國際航空港,積極開辟蘭州至日韓、港澳等國際和地區航線。改擴建敦煌、嘉峪關和慶陽機場,新建夏河、隴南、張掖、武威、金昌等機場,適時實施天水機場遷建工程,開展新建平涼機場前期論證工作。鼓勵在甘肅設立通用航空公司,建設通航起降點,提升航空應急救援能力。
推進蘭州集裝箱節點站建設
積極推進蘭州商貿物流中心、蘭州集裝箱節點站、天水現代物流園和武威煤炭集疏運中心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縣城超市及配送中心、鄉鎮超市、村連鎖農家店等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培育和發展金融產業,積極引進金融機構,扶持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機構發展。對農村金融機構執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適當加大支農再貸款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創造條件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市場。大力發展會展業,辦好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
加大城市大氣污染防治
著力解決重點流域水污染、礦區環境污染、城市大氣污染、農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加大蘭州等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和清潔生產支持力度。加快實施水污染防治工程,提高城鎮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推進城市垃圾等固體廢物和醫療垃圾等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加強蘭州等重點城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培育大型文化企業集團
支持敦煌藝術、麥積山石窟藝術等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開發,做大做強以“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為代表的文化品牌,培育《讀者》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支持建設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慶陽農耕和民俗文化產業園、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和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加大旅游產業投入,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區內外交通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重點支持絲綢之路、敦煌莫高窟、甘南香巴拉、黃河風情、麥積山、崆峒山、黃河石林等精品旅游線路和一批精品旅游景區建設,積極推進慶陽、會寧、臘子口、哈達鋪等紅色旅游基地建設,加快白龍江、小隴山、祁連山林區森林旅游發展。擴大旅游產業經營范圍,扶持旅游產品開發。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參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新聞背景
對蘭州經濟發展的第一次“定位”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東部地區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已經基本生成。在這一背景下,中央開始考慮將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向大西北轉移。
1988年初,在全國“兩會”上,時任甘肅省省長賈志杰的座位恰好和民盟中央主席費孝通排在一起。德高望重的費老對甘肅和蘭州有著深厚的感情,對甘肅的經濟發展尤為牽腸掛肚。會議期間,兩位高層人士經過充分的溝通交流,費老提出了建立黃河上游多民族經濟開發區的設想。賈志杰認為,這一設想為甘肅迎接國家經濟建設重點西移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第二次“定位”來自于童大林的發言。
1990年8月,隴(海)蘭(新)經濟帶經濟研究促進會第四次年會在蘭州召開。這屆年會不同以往的特殊之處在于,它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和西部地區發展與政策研討會合二為一,放在了一起。因此,會議涉及范圍之廣,與會專家級別之高都是空前的,來自隴海、蘭新鐵路沿線地帶11個省區6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國家有關部委和西部其他6個省區的300多名政府主管領導、經濟專家匯聚一堂,共商隴蘭地帶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區域合作大計。童大林在這次會議上將蘭州比喻為“金腰帶”的皮帶扣。時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洪評價這次年會是我國區域經濟合作方面的一個盛舉,也是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一件大事。
第三次“定位”是按照李鐵映的構想進行的。
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掃清了思想障礙。中央為了克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過于滯后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著手計劃在內地建立一批內陸開放城市。蘭州再次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
當時蘭州的決策領導層已經認識到,與先進地區相比,蘭州經濟之所以發展緩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開放度偏低,導致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因循守舊,缺乏緊迫感和競爭意識。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根據蘭州市所處的戰略地位、市情特點,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優化環境,外引內聯,走出一條以開放促改革,促改造、促開發的內陸開放城市新路子。1993年7月,李鐵映來蘭視察工作,拍板定下了“西北地區商貿中心”的調子。
蘭州經濟三次定位之間是一種相互補充和揚棄的關系,是一個充實、完善和再認識的過程,三次定位構成了蘭州宏觀經濟整體藍圖的三個側面。隨著今后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蘭州必然會對自身的定位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定位本身不可能一成不變。
大力支持蘭(州)白(銀)核心經濟區率先發展。建設蘭(州)白(銀)都市經濟圈,積極推進蘭州新區、白銀工業集中區發展,做大做強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藥等主導產業,把蘭白經濟區建設成為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發揮“率先、帶動、輻射、示范”的中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