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最大”并非“最強”

2010-5-30 1:1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曹亞慧
    一家網站針對中石化 “問題汽油事件”的投票調查顯示,近一萬人參與投票,結果顯示,70%以上的人表示“汽油門”事件后不會放心地為車加油,有一大部分人表示會受到國企汽油問題影響,而不再過分相信石油國企。信任危機不言而喻。
    目前,中國前5名的大型國有石油企業,均擁有國內最強有力的系統支撐、最強大的資金后盾、最先進的技術水平、最龐大的石油運輸隊伍、最頂級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等之最,但是正如中石化相關負責人所說的:“盡管已經有了嚴密的內控體系,但這次事故表明,仍然有個別人管理不善、把關不嚴、違規操作。”
    僅僅一個小疏漏,導致物流失控,進而導致信任危機,強大的管理團隊,管理本應成為最硬的實力,事故頻發,卻演變成了 “非管理最強”、“非物流最強”,進而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那就是 “非國有最強”。
    有專家表示: “國內企業無論是在石油儲備庫建造和設施配套,還是物流規劃問題上都非常落后,跟不上石油和成品油需求的步伐。”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石油公司應該首先解決物流問題,但是這一問題卻被央企所忽視。相互之間信息封閉,對庫存的管理非常落后。擁有著雄厚的資金、政策、資源背景,卻不是最強健的市場競爭者,這與石油央企的地位極不相符。
    目前,國內民營油品企業的狀況普遍不佳,且資金量不夠,面對大型國企不愿意與之合作的尷尬境地,民企可能會選擇與外資石油企業合作。如果外資借此進入后,石油大企壟斷的本質并沒有實質性變化,還可能會引向另一個新壟斷。
    加強資源整合,完善一體化物流鏈條,石油央企的 “最大”才能變“最強”。在國內成品油運輸方面,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石油企業在相互競爭中,也應該通力合作,共同打造一個石油市場的 “陽光體系”。這不僅有利于石油央企自身的強健,也利于國家石油產業的安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