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發展新興產業與溢出效應
2010-5-29 10: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華社上海5月28日電題:長三角發展新興產業與溢出效應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正式批準實施。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消息顯示,《規劃》明確了長三角地區三大戰略定位、八個方面的發展方向及重要任務。
眾多研究者認為,《規劃》不但指明了長三角經濟結構在新一輪增長周期中的調整方向,其巨大的輻射力和溢出效應將使鄰近地區受益。
(小標題)跨省份、國際化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鴻勝認為,長三角規劃的最大特點是打破行政區劃、促進跨省份合作。
《規劃》對長三角區域的定位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無論是“亞太”、“全球”還是“世界級”,都洋溢著“國際化”氛圍。
發改委國土開發和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金成說,雖然沒有具體標準,但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世界級城市群有五個(包括美國東北部、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歐洲西北部等)。單從城市數量、規模及發展水平看,把長三角城市群稱之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沒有問題。
在內部構架上,長三角城市群還有諸多提升之處:比如目前長三角的經濟受地方GDP考核影響,各種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各城市的產業同質化程度比較高,沒有做到各有分工、各展所長。
肖金成說:“如果隨著規劃出臺,這些問題能夠得到逐一解決,以中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發展速度看,未來長三角城市群在世界上的地位還將進一步提升。”
(小標題)一體化、差異化
除三大戰略定位外,《規劃》還提出了長三角在城鎮發展與城鄉統籌、產業發展與布局、自主創新與創新型區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等方面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明確了保障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
《規劃》明確了長三角發展中的“一核六帶”概念。包括上海這個發展核心以及滬寧、滬杭沿線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沿(杭州)灣發展帶、沿海發展帶、寧湖(湖州)杭發展帶和沿湖(太湖)服務帶。
其次,根據各個發展帶的不同特點,制定了針對性的政策。
(小標題)輻射力、提升力
在資本市場上,江浙滬擁有的上市公司超過400家,包括很多龍頭股。
市場人士關注長三角作為全球重要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的定位。長期以來,長三角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中投顧問統計,目前長三角的10多個城市中,第三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的占比超過50%的還不多。與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占比普遍達到70%左右水平相比,長三角服務業的提升空間很大。
長三角著重發展的是“現代服務業”。“其實國際上并沒有現代服務業這個概念,”上海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所長高耀松說,根據業界理解,它指的是附加值較高的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現代物流和創意設計等產業,以及在業態和模式上有所創新的消費性服務業。這意味著,與上述方向相符的行業和公司將有可觀的發展空間。
先進制造業的內涵非常豐富。上海社科院經濟與區域研究室主任陳維說:“中央此前強調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先進制造業有著相當大的交集。”得益于雄厚傳統工業基礎,長三角在新興產業上的布局在全國呈領先態勢。上海市早先確定的九大重點高新產業,就有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軟件和信息產業等與新興產業重合,江蘇省在光伏產業和物聯網產業中也是當之無愧的領跑者。
長三角的輻射力和溢出效應也將使鄰近省份受益。“由于長三角整體已被定位于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這意味著一部分傳統制造業將加速向區域外轉移,”陳維說,比如安徽省,今年初正式公布了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根據規劃,裝備制造業、原材料產業和輕紡產業等六大產業將是安徽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而與這些產業關聯的當地公司,也將隨著長三角規劃的實施獲得發展機會。(新華社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