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東啟西,紐帶作用彰顯
2010-5-28 3: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剛剛獲批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是我國第一個跨省份的區域規劃,與2006年的初稿相比,長三角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有了明顯的擴容。其中,“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的定位首次被提及。《規劃》冠于長三角地區發展最新定位時也設定令人驚羨的時間表:到2015年,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引導裝備制作、化工、冶金、物流等產業向沿江地區集聚;建成特色鮮明、規模集聚、布局合理、生態良好的基礎產業基地和城鎮集聚帶。
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旅游休閑、現代物流、生態農業以及資源加工業,形成生態農業集聚、城鎮有序發展的新型發展帶。
成為全國性重要旅游休閑帶和區域性會展研發基地。
依托臨海港口,培育和壯大港口物流、大型重化工和能源基地,發展新興的臨港產業、海洋經濟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綜合經濟帶。
這一發展帶主要包括滬寧杭交通沿線地區,將按照集約、創新、優化的原則,建成具有世界發達水平的都市連綿區域。
沿杭州灣縣市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港口條件,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的制造加工業和重化工業。
民生影響
本報訊(通訊員懷雯)近年來,淮安進一步發掘整合優勢文化資源,以運河為軸心,加大投入,著力打造蘇北第一個以運河文化、運河文明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館群。
據了解,近年來淮安以中國京杭大運河文化節為切入點,重點建設了歷史名人館、戲曲博物館、運河楹聯館、大運河名人館、陳潘二公祠和吳公祠,除了上述“四館二祠”外,淮安在建的博物館還有淮安水利博物館、淮安榷關博物館、鹽文化陳列館等博物館。預計3年內,淮安將建成各級國有博物館20座,私人博物館20座,未來幾年內,博物館數量將達到50座。
長三角定位
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城市規模:
南京市區常住人口不超過700萬
《規劃》鼓勵人口向沿江、沿灣、沿海以及主要交通沿線、資源環境承載壓力不大的重點城鎮集聚和轉移,適度提高人口增長速度,同時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上海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萬以內;南京市區、杭州常住人口不超過700萬。
城市定位:
南京將打造“一圈兩基地兩中心”
世界級城市群,是《規劃》一大亮點,明確了以上海為中心,以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為副中心的格局,城市功能也有了清晰定位。
上海:強化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高端服務功能,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大都市。
南京:作為泛長三角門戶,重點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長江航運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南京都市圈。
蘇州:強化與上海對接,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創新型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勝地。
無錫:發揮產業、山水旅游資源優勢,建設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服務外包與創意設計基地和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杭州:充分發揮山水資源和歷史文化優勢,建設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
寧波:發揮沿海港口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石化、鋼鐵、能源和裝備等臨港重化工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國際貿易、商貿會展、濱海旅游等現代服務業……
有人說,《規劃》是長三角未來“謀變”的重要一步,它到底會對南京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會對南京都市圈、寧鎮揚經濟板塊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一批對《規劃》敏銳的專家在接受采訪時進行了解讀——
南京:
新起點上打造四大“名城”
《規劃》提出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一核六帶”空間格局。南京市建委研究室主任、專家陸玉龍認為,南京呼應長三角的發展就是加強“兩帶一圈”的建設。即滬寧城市帶、寧杭城市帶和南京都市圈。
早在2004年,陸玉龍率先提出“寧杭城市帶”概念,在他看來,目前長三角城市群形成以滬寧、滬杭、寧杭三個城市發展軸,仿佛三角形的三條邊。其中,滬寧、滬杭兩條較強,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水平較高,寧杭“一條邊”相對弱一些,“此次《規劃》提出培育寧湖杭發展帶將改善三邊不均的局面。”他認為,滬寧城市帶的發展目前也面臨南強北弱的局面,“滬寧城市帶南線即蘇錫常地區,經濟發展已經較發達,未來的重點是推進滬寧城市帶北線的發展,這就需要南京加快跨江發展,加快與南通、泰州等地區的合作。努力將滬寧城市帶打造成長三角地區的核心軸線。”
陸玉龍表示,長三角地區兼有京津唐的人才優勢和珠三角的資本優勢,在引進外資、先進技術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長三角要成為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不能光靠引進,更多的是要注重自主創新,“在未來的發展中,南京應依托自身的區位優勢,建設文化名城、生態名城,彰顯城市特色,加強自主創新,建設科教名城、國際產業名城。”
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李程驊認為,《規劃》對南京的經濟地位進一步確立,大大提升了南京在長三角、泛長三角地區的門戶和樞紐作用和國際化水平,輻射力和要素集聚功能將進一步增強。
南京都市圈:
承東啟西,成長三角重要樞紐
南京財經大學物流營銷學院院長、教授喬筠在《規劃》出爐的第一時間就進行了仔仔細細的研究,“規劃涉及的是上海、江蘇、浙江,隨著這兩省一市的產業升級和城市地價的攀升,產業鏈上一些低端行業就需要向臨近的安徽、江西、山東、福建等地轉移,也需要向中西部轉移。南京都市圈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將起著‘承東啟西’的重要作用,對長三角地區拉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
喬筠說,長三角區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必須加快產業轉型和產業布局調整,加快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一體化。目前,交通基礎設施的對接版圖已經越來越清晰,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加快形成以上海港為中心、蘇浙為兩翼的長三角國際航運中心格局已經成為未來的一項重要任務,“南京早有打造江海物流樞紐的想法,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進行,本次規劃恰恰賦予了新的動力。‘股權多元化、投資國際化’的組合港將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模式,這種航運物流航母的出現將大大提升南京以及南京都市圈國際航運的戰略地位。”
寧鎮揚經濟板塊:
一體化渠道更暢通
“打破行政壁壘,謀求寧鎮揚三市一體化發展”是三市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規劃》明確要求加強區域兼并重組,實現稅收統一,這對寧鎮揚一體化的發展將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一體化的渠道將會越來越暢。”喬筠認為。
城市影響
鏈接:
今年3月26日,長三角經濟協調會第10次會議在浙江嘉興召開。會議一個重內容就是,各成員城市領導共同簽署了“長三角異地養老合作”等6個課題。其實這幾年來,老百姓已經感受到一體化帶來的好處。今后,長三角地區更多“軟件”將實現互通……
就業:一張證三地通用
實現長三角的人才無障礙流動,在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了,現在的關鍵是要打破行政壁壘,實現統一認證。比如,以前浙江的導游想去上海工作,導游證要重新考過,以后就不用了,三地通用。對就業來講,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地方認證,整個長三角都有效。
看病:好醫生會來家門口
目前,醫保卡互通已經開始推行,今后資源共享的范圍要擴大到兩省一市,更重要的是,現在的互通是單向的,以后將變成雙向乃至多向。不僅杭州的醫保卡能到上海用,上海的好醫院到南京、杭州開分院將更容易。
旅游:無需地陪,更快更省錢
現在的旅游團費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地陪費用,這就是區域分割帶來的弊端。實現長三角的旅游一體化,地陪就可以不需要了。如果這一舉措擴大到整個長三角的所有城市,就可以完全實現區域內的“無障礙旅游”,老百姓旅游就更便宜了。
本組撰稿本報記者顧小萍
特約記者宗禾
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體制比較完善,城鎮體系完整,科教文化發達,已成為全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馬鞍山
鎮江
揚州
本報訊(通訊員紀載慶徐賢禮)明日,南京3條地鐵新線將正式開通,鎮江江天汽運集團和南京長客集團也將聯合推出鎮江至南京馬群汽車客運站的高速客運班車,同時原中央門汽車站直達班車線路保留。
鎮江至南京高速客運班車由鎮江汽車客運站一站始發,直達馬群汽車站或南京中央門汽車站。相比老線路,馬群的線路更加方便,而且班次也會更多。鎮江車站目前開展15元特價票乘車活動,跟鐵路票價相比,價格上占了不少優勢。
“世博游”6月份提價
新開至南京馬群班車
本報訊(通訊員馬文)記者從馬鞍山旅游市場了解到,6月份,馬鞍山“世博游”價格將普漲30元左右。
“‘世博游’越來越火。”馬鞍山市一家旅行社老總告訴記者,“世博游”線路剛推出時,該旅行社一周發兩三個團隊100多人,現在一周要發10個團隊,游客達到400多人,“6月份時人會更多。”這位老總介紹說,6月份,上海的住宿很緊張,尤其是周末幾乎是“一票難求”。“5月份,上海的賓館酒店跟旅行社的價格要比掛牌價低不少,但到了6月份,給旅行社的價格與掛牌價相比已相差無幾。一次入園和二次入園價格分別達到560多元和690多元,普遍比5月份的報價高30元左右。”
本報訊(通訊員焦秋利)日前,由顧長衛執導“美好江蘇”江蘇旅游形象宣傳片正式開機,作為首站拍攝點,揚州的瘦西湖、東關街、西園曲水等景點被拍攝入鏡,揚州傳統手工藝刺繡場景已拍攝完成。揚州景點的片段在此片中占有1/6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