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站樞紐東西廣場明日正式開工建設
2010-5-28 3: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明天,杭州東站樞紐東西廣場綜合體項目,就要正式開工了。這一項目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意味著杭州的高鐵時代已經指日可待了,杭州與長三角各主要城市間的“同城效應”即將實現。
昨天,杭州日報新聞會客廳請來了5位重量級的嘉賓,為大家深度解讀東站樞紐東西廣場。
他們分別是來自城東新城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浙江省社會經濟和規劃設計方面的專家(排名不分先后):
酈仲華:(杭州市鐵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張建華:(中南建筑設計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注冊工程師)
孟海寧:(浙江工業大學城市與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徐劍鋒:(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黃文柳:(杭州市城市規劃院副總規劃師)
具有超大規模的城市綜合體
主持人:明天就要開工建設的杭州東站樞紐東西廣場綜合體項目,是浙江省重點工程、杭州東站樞紐的重要配套工程,但對于很多人而言,可能腦海中老東站的廣場印象是根深蒂固的,能否請酈總介紹一下東西廣場綜合體項目?
酈仲華:簡單地說,這是一個超大規模的城市綜合體,以東站樞紐站房為界分為東西兩個廣場,又以站房為紐帶連成一體。它既是高鐵與地鐵的無縫銜接,又是樞紐和城市的親密接觸。在整個城東新城規劃建設中,東站樞紐和東西廣場綜合體可謂是重中之重,和原有的老東站廣場截然不同。明天開工建設的東西廣場綜合體占地600畝,差不多60個足球場了,地上地下總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加上站房本身,總投資有100多個億。它最強的功能就是交通“零換乘”,非常方便,有高鐵、地鐵、磁浮、運河水上巴士,出租車,公交……東站樞紐除了飛機,別的交通方式都有了。廣場非常強調交通疏解和流線的順暢,同時考慮其他功能,旅游集散,商貿展示,商務休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綜合體能把高鐵帶來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
樞紐帶來的不僅是客流,還有資金流,信息流等等。希望這個樞紐建成后,不僅僅是個交通樞紐,更希望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承擔重要角色,成為城市發展的樞紐。最近國務院批準了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在這一區域一體化發展,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大背景下,東站樞紐綜合體的建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東站樞紐是多元產業的爆炸原點
主持人:東西廣場的設計理念是非常超前的,還把京杭大運河碼頭引入西廣場,豐富了城市景觀,增強了交通換乘功能,更提升了地區的綜合價值。能否請張院長為我們做一個通俗易懂的深入剖析?
張建華:中國的人口系數很大,交通流量和美國相比肯定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這種規劃的理念,是對各種交通方式的有效的轉換。
我們這個設計本身是比較新的,承擔了很多的城市社會功能,首先是把各種交通方式扭和起來,實現一個有機的整合;其次,在解決交通問題的時候,也承擔一定的城市功能,商貿商務等等。在世界各地,基本上只要聽說高鐵在做,相應地塊的增值都是很快的,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是非常重視交通的。希望通過我們建筑規劃師的工作,能為城市交通的梳理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交通的系統化絕對能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比如我在上海工作,那里的房價太高,我可能就會考慮,高鐵時代,住到杭州來,綜合體的開工建設事實上也解決了很多問題。
其實產業布局也是由交通方式決定的,客觀上講,交通工具的改善,方式的多元化,對我們的產業布局,絕對有很大的裨益。商貿物流是非常依賴交通的,所以功能的強化,也就實現了產業的多元化,高端的商務啊酒店啊都會相應形成,就好像一個信息的爆炸原點。
自行車時代,公交時代,小汽車時代,到現在高鐵時代,它體現出一個時代的進程,是運勢而生的。
東西廣場是超活躍的“立體城市”
主持人:這樣一個嶄新的東西廣場,引入了“立體城市”的設計理念,將城市空間進行垂直疊加,從而產生高度復合化的豎向結構,在產業布局上,也結合交通樞紐,形成旅游、展示、商務辦公、酒店等功能的高強度開發,能否請孟老師從您的專業視角出發,來聊一聊我們的新廣場?
孟海寧:我感覺它有很多創新,首先引入的立體城市的概念是很新的,它是一種緊湊城市的規劃思想,這種理論強調分層、在功能上多層,交通上快捷,在用地上是非常緊湊的,從一種交通方式,轉換成多種其他方式,來實現無縫連接。這是國外很多城市采取的方式,同時把交通平臺可達性加強,交通地區在節點上產生公共性的品質,使我們整個東站廣場,也成了城市的一個功能區,東站樞紐和以往的火車站是絕對不一樣的。
第二個,我感覺它的整個交通空間的場所感很強烈,把傳統的交通觀念進行改變,變成一個城市的超活躍的、怡人的都市平臺,極具多樣性和可選擇性,使得整個地塊有很強的實力,也給周邊地區帶來很多正效應。
第三個我感覺它的業態學,文化上的布控,都是很強的,旅游展示,物流展示,等等,都是文化的傳播,建筑形式上用了錢塘潮,這將成為我們杭州的一個新的地標,新的文化符號,所以整個的建設,效果會非常好,能給市民帶來一個美好的便利的生活。
宏觀來看,一個城市內部有很多區域的分塊,新開發的地區,需要像東站樞紐這樣的磁極來帶動,它的磁力效應非常大,會像個巨大的磁鐵一樣,能吸引各種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
“雙面佳人”區位優勢顯著
主持人:可以說杭州東站樞紐的東西廣場很好地體現了“城市交通高效化、城市土地集約化、城市功能復合化、城市生態多樣化”的宏觀設計原則,請問徐所長,在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最大化”方面,東西廣場擁有哪些優勢?
徐劍鋒:首先東站樞紐東西廣場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這里是杭州的東大門,橋頭堡,你算一算,如果一個商務人士,他要從城西到上海,要花多少時間?現有的交通體系下,他得先從城西趕到杭州城站火車站,再乘坐動車組抵達上海;他如果從城東的東站樞紐出發到上海,又需要多少時間?坐的是高鐵,只需要38分鐘。兩者一比,這個交通時間成本的優勢就出來了。
還有就是東西廣場的創新優勢,理念上的創新,比如立體城市,比如城市復合體,這樣超前的設計迎合了一個時代發展的需要,在設計這樣一個樞紐的時候,你必須留下相當的“提前量”,因為當城市的規模達到比較大的時候,它會造成一個趨勢,居民不斷向外轉移,市中心主要就是商務寫字樓。而城東新城它是個“雙面佳人”,一方面它本身就是接壤老城區,另一方面又拓展,把城市原來擁擠的負面效應,乾坤大挪移轉換成多元的正面需求。
東站樞紐及廣場綜合體的面積達到130多萬平方米,投入100多個億,規模效應不可小覷,不僅僅是鐵路便捷為主,還有各種快捷的路上交通,還有水上巴士,產業的優勢,物流,還有其他的商貿旅游,這些產業都會相得益彰。所以說,無論是從產業布局來看,還是考慮居住、交通,優勢都非常明顯。
“現代驛站”集萬千寵愛關注于一身
主持人:聊了這么多,我們知道東西廣場是整個東站樞紐、城東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開建意義重大,能否請黃老師介紹一下整個城東新城的規劃情況?
黃文柳:東西廣場的開工建設,可以說是集萬千關注寵愛于一身的,這會極大地刺激周邊的土地開發。按照規律,國際上高鐵開發區都是經濟效益聚集區。
一般來說,以樞紐為核心,一個圈層是商貿的,以旅游服務、信息服務為主;第二個圈層是混合型的,商務和居住;第三個圈層就是完全是居住。其實,古代的驛站,在本質上就是這么一個交流的中心,一個各路人士短暫交流停留的平臺,那么整個東站就是一個更大的多元平臺,可以用“現代驛站”的理念來定位。
對比一下上海虹橋的發展,高鐵周邊的發展是“三高”,高端的商業、高端的商務和高端的居住。東站樞紐也不例外,它是一個綜合開發體,從整個形象上來說,樞紐一定是最主要的核心。一個交通的集散地,所有的慢行系統、步行系統、車輛、行人,都集中梳理在一起,地上的,地下的,商業的,居住的。
還有一些居住驛站、旅游驛站、商業驛站,是向外的一種演繹,這里正好是外地游客進入杭州后,對城市的第一眼印象。在城東新城,不是說高樓大廈就是現代化,更強調一些內在的品質,低碳的、環保的、綠色的,規劃上主要是強調濱水的環境空間,創造一個怡人的步行環境,讓市民有一種在家的親切環境。
所以東站樞紐首先是一個交通換乘大平臺,然后是城市綜合體,最后提升為杭州的一個新中心,應該說城東新城的未來是極具期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