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落實長三角區域規劃 城際合作需洗牌
2010-5-27 1: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杭州,此間一些研究區域經濟的專家就日前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指出,要落實《規劃》提出的要求,打造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區域內的城際合作思路、機制等,需要自內向外地進行新一輪“轉型升級”。
在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披露的這份《規劃》簡介中,長三角的發展戰略定位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認為,長三角區域以上海為龍頭,在改革開放尤其是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城際合作得以長足發展,但內部一些競爭機制仍未理順,這其中既有體制機制的因素,也有人們主觀認識上的不足。
“舉例來說,杭州到上海的高速公路上至今有兩個收費口,而杭州到南京的就只有一個。”卓勇良說,縮減高速收費口并不存在機制或者技術上的難題,這一問題他呼吁了7年,至今仍然存在。
在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看來,《長三角區域規劃》能否順利落實,關鍵也是能否實現江、浙、滬三地合作機制的有效銜接。“一方面,各地都有自己的地域規劃,一方面要照顧到國家層面的宏觀規劃,在具體運行中,兩者之間存在的矛盾是否能融合好,尚待觀察。”
在卓勇良看來,就浙江而言,這個省可以通過轉型升級打造兩大中心,一是依托寧波、義烏為“雙子星”建立的國際商貿中心,再配合以杭州的高新科技產業、臺州的制造業、溫州的民間資本,這個國際貿易中心便同時擁有港口、物流、制造和高度活躍的外貿優勢;二是打造中國制造業投資中心,加強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再將制造業向我國腹地轉移、形成輻射效應。
而問題在于,類似的規劃上海、江蘇也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相互競爭。“競爭者多了,互相之間就會有一些摩擦,這是不可避免的,”張漢東說。
專家們認為,隨著《規劃》的實施細節逐漸浮出水面,各地有針對性的研究和政策調整會逐步趨于明朗。
就目前而言,長三角的城際合作“硬環境”蔚為可觀,已建和在建的城際高速公路、鐵路頗具規模,其中不乏杭州灣跨海大橋、滬杭客運專線這樣的世界級工程。而“軟環境”方面,長三角地區的跨城市經濟協調機制、各職能部門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制度和征信制度的建立,已為未來的“世界級城市群”打下了良好基礎。
此間一些專家建議,隨著《規劃》出臺,下一步的重點應該是自上而下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就目前長三角而言,土地制約瓶頸性問題能否打破、財稅政策能否更趨于激活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活力,都是值得關注的熱點。張漢東說,“一方面長三角要勤練內功,一方面也需要中央出臺相應政策,使行政力量和市場經濟的自發力量相結合,促成更好的規劃效應。”
“從歷史來看,長三角具有與中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的歷史傳統,從現實來看,中國需要一個在國土范圍內經濟發達、社會穩定、各項事業和諧發展的‘火車頭’。”卓勇良說,作為有較好發展基礎的長三角地區,應擔當起歷史的責任和中央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