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特征及其防范

2010-5-26 1: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作者:■任青 
  供應鏈金融是近年來風靡全球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與傳統的授信業務不同,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是銀行與核心企業達成的,面向整個供應鏈所有成員的系統性融資安排。“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供應鏈融資模式的出現及其迅速發展,其原因在于供應鏈融資具有“多贏”效果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一、供應鏈融資與傳統授信業務的區別供應鏈融資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模式,是在傳統的授信業務基礎上發展而來,但又與傳統授信業務有顯著區別,其主要特點表現為:
  1、傳統信貸業務注重申請授信企業自身經營狀況,注重審查申請授信企業生產、經營、市場情況,銀行基于企業的商品交易中的存貨、預付款、應收賬款等資產狀況對企業進行信貸支持;供應鏈融除保留傳統授信業務的特點外,銀行不僅跟單一的企業打交道,還跟整個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打交道,更注重供應鏈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之間的合作關系的緊密程度和穩定程度,由于銀行更關注整個供應鏈的貿易風險,即便單個企業達不到銀行的某些風險控制標準,但只要這個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穩定,銀行就可以不只針對該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獨立風險評估,而是對這筆業務進行授信,并促成整個交易的實現。供應鏈金融對整體貿易往來的評估會將更多中小企業納入到銀行的服務范圍,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了中小企業發展。
  2、傳統授信業務的還款來源依靠企業綜合收入,不單純對應單筆交易,借款人流動資產在形態規模上隨著企業經營活動不斷變化,銀行難以有效監控。供應鏈金融借一筆,定一單,還一筆,自貸自償,交易過程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相對封閉運行,具有還款來源自償性,銀行可跟蹤管理,真正做到資金的封閉管理。
  3、傳統的銀行授信業務風險特征不同,傳統授信業務主要表現為融資主體本身的經營風險,風險比較單純,供應鏈融資風險來源于核心企業及整個鏈條風險,根據供應鏈內部運作模式的不同其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也更加復雜。
  二、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風險特點由于供應鏈融資模式的特殊性,對銀行來說,其風險也具有自身的特點。一般來說,供應鏈融資的風險通常源于以下這些因素:
  1、交易合同的真實性
  商業銀行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中,是資金的注入者,更關注整個供應鏈交易的風險,對風險的評估不再只是對借款主體的評估,更多是對交易進行評估,因此,交易合同真實性就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供應鏈健康運行的關鍵所在。銀行對供應鏈企業的信貸支持是基于交易合同真實性和自償性特征,一旦交易合同的真實性不存在,銀行就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2、核心企業風險傳遞
  供應鏈融資是銀行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向整個供應鏈提供金融解決方案,實際上是將核心企業的融資能力轉化為上下游企業的融資能力,提升上下游企業的信用級別。在這個過程中,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中小企業是信用捆綁關系。在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過程中,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風險,這種風險也必然會隨著交易鏈條擴散到系統中的上下游企業,進而影響供應鏈金融的安全性。
  3、沒有完整信用體系支撐
  供應鏈金融的基礎是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緊密而又穩定的協作關系,而這種協作關系維系的關鍵是企業之間的信用。如果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缺乏可靠和穩定的信用關系,那么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也會加大。
  4、立法滯后問題
  供應鏈融資業務是一項業務創新,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業務模式多樣,相對于傳統業務其標準化程度較低。在信用捆綁、貨物監管、資產處置、交易文本的確定等諸多方面涉及一系列新的法律問題,現有法律很難完全覆蓋,這也會給供應鏈金融業務帶來法律風險。
  5、操作風險
  目前供應鏈金融業務自成業務系統,專業化程度較高,從業務準入評級到審批、貸后管理都有別于傳統業務,此外供應鏈金融服務作為系統性業務不僅對核心企業及其供應鏈的運行有總體把握,還要熟悉行業特征、競爭模式、風險表現,因此該項業務對從業人員提出更高要求。而在實際工作中,商業銀行對其內部管理大都沿用傳統業務模式,存在各環節操作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業務發展。
  三、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風險控制
  供應鏈融資業務是商業銀行近年來的一項重要的業務創新。要使這一創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有效地控制創新所帶來的風險。筆者認為,控制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嚴格市場準入,慎選核心企業。在供應鏈系統中,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企業的管理方式存在較大的差別,不同行業之間差別更是顯著。一些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上下游企業往往主要依靠市場確定采購、銷售等交易行為,交易對象的隨機性較大大,上下游企業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穩定程度都相對較低,這類供應鏈系統往往不適合采取供應鏈金融模式解決融資和金融服務問題。因此應建立科學的準入標準,嚴格供應鏈的準入,要求核心企業對上、下游客戶有嚴格的準入、退出機制,與其上下游企業有相對穩定的交易歷史,整個鏈條對核心企業有較高的依存度,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存在利益共享,這樣才有利于銀行對供應鏈進行信用捆綁。
  2、設計與供應鏈融資需求相適應的授信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商業銀行應主動與第三方企業進行合作使供應鏈的交易過程被第三方有效監控,確保交易合同真實,以利于規避操作風險;可以通過某些風險管理環節的業務外包來提高風險控制的有效性,如委托第三方物流監管,可以提高物流監管的有效性,目前國內多家商業銀行與中鐵物流、中遠物流進行業務合作進行全流程貨物監管,保證貨物總價高于銀行授信所要求最低價值,產生了很好的效果;也可以與一些相關機構合作控制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如一些銀行與電子商務平臺、政府扶持小企業擔保部門合作,建立風險補償金,一旦出現資金不能按期回收,可先由風險補償金墊付,同時進行相應追償。
  3、加強貸后動態跟蹤管理。供應鏈金融的特點是供應鏈條中各企業之間資金流與物流的結合,因此,根據業務的不同階段做好貨物流轉、資金流向的監控、對于控制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至關重要。在保證貨物流轉與資金流轉相適應的前提下,控制住現金流也就控制了還款來源,實現了業務自償性。
  4、建立動產、物權擔保的評估評價體系,保證融資額度確定的科學性,避免過度授信。要做好行業、企業的風險預警及應急預案,通過產品、法律文件、資產控制等系列風險控制手段,做好風險緩釋安排。
  5、加強從事供應鏈融資業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做好客戶經理、風險經理、審批后臺人員培訓,建立從業人員認證制度、持證上崗,培育一支營銷和管理的專業隊伍。
 。ㄗ髡邌挝唬褐袊ㄔO銀行(5.00,-0.12,-2.34%)北京市分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