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城鄉統籌 推進科學發展
2010-5-24 23: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河北邯鄲作為一個典型的資源型重工業城市、農業大市,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比較突出,統籌城鄉發展任務繁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于“全域邯鄲”,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做好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推進城市和農村共同繁榮,城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堅持城鄉規劃“一張圖”。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前提。統籌城鄉必須從規劃入手,充分考慮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發展需要,合理配置市域內的要素資源,促進城鄉互為促進、互動發展。一是科學編制中心城市規劃。著眼于增強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圍繞構建“1+6”城市格局,對納入中心城市的峰峰礦區、邯鄲縣、永年、成安、肥鄉、磁縣,實行市縣一體規劃、產業統籌布局、道路快速連通、體制有效銜接,把都市區規模擴大到385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面積55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220萬,城鎮化率提高到58%以上,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二是加快中小城市規劃。針對中小城市少、對廣大農村的輻射能力不強的問題,加快涉縣、館陶、大名、曲周等重要節點縣城的規劃建設力度,靠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集聚發散,發揮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力。三是統籌做好鎮、村規劃。聘請有資質高水平的設計單位,做好鄉鎮規劃,打造一批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標準示范鎮;統籌行政村規劃,科學規劃村莊的產業布局與發展、市政基礎設施等,加快并村擴鎮工作,引導農民向中心鎮、村集中。
堅持產業布局“一盤棋”。在市域內科學合理布局產業,是邯鄲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從市域層面,要重點推進“一城四區”規劃建設,即主城區南部150平方公里的冀南裝備新城,打造冀中南地區增速快、質量高的裝備制造業增長極;主城區內西部23.9平方公里的邯鋼工業新區,打造國家級鋼鐵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區、內陸型地區鋼鐵產業綜合聚集區等;主城區內東部23.5平方公里的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集高科技產業、商貿、金融、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新城區;主城區北部的廣府生態文化園區,建設集古城、水城、太極城于一體的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使之成為主城區后花園;邯鄲市南部漳河北岸52平方公里的漳河生態科技園區,建設在河北省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生態城、科技城、文化城和都市休閑港。在合理布局產業的基礎上,關鍵是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城市要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新材料及現代物流、商貿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抓好總投資50億元的美的邯鄲工業園,建設華北地區最大的白色家電基地;推進投資69億元的新興裝備管材生產基地,建設世界最強最大的特殊無縫鋼管生產和研發基地;著眼“十二五”,謀劃儲備一批上百億元的大項目、好項目,以產興城、以城帶產。要抓好現代國際汽貿城、華信時代廣場、趙王城遺址公園開發等,積極引進沃爾瑪、大潤發等現代物流項目,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視購物等,構建大市場、大商貿、大流通格局。農村重點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發揮邯鄲作為全國小麥、棉花、玉米等優勢產區及蔬菜、辣椒、花生等特色產業之鄉的優勢,突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組織好糧、棉、油、肉、蛋、奶等骨干農產品(15.46,0.46,3.07%)的生產;狠抓農業科技創新,推動兩項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運用,積極發展循環農業。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方向,以專業合作組織為載體,培育一批實力雄厚、知名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龍頭、大集團,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堅持基礎設施“一張網”。針對城鄉之間基礎設施建設差異大,互通性和共享性差等問題,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基礎設施傾斜力度,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共建聯網、共享互通。從市域層面,要著力推進邯長、邯濟鐵路擴能改造,邯黃鐵路、石武客運專線邯鄲段建設,京珠、大廣和邢安,青蘭和邯大及高速外環建設,以及京港澳高速、107、106國道、定魏、邢峰公路和309國道、邯臨、邯大、成峰、魏峰公路改造建設,加快邯鄲機場升級國內支線樞紐機場建設力度,構筑網絡化綜合交通體系。在此基礎上,要積極推進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適時加快供水、供電、供氣、供暖、廣播電視、通信設施等一體化步伐。要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完善城市承載保障功能,提升市民生活質量。要抓好中華大街南北延、人民路東西延等主城區路網建設,加大供熱、供氣、供水、供電工程建設,加快城中村改造、棚戶區和采煤沉陷區治理、五倉區開發等,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不斷滿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發揮主城區“五河穿城”優勢,打造秀美水景。要推進城市公園綠地、道路綠化、庭院綠化和拆墻透綠,構建立體化綠網格局。
堅持社會事業“一本賬”。近年來,隨著中央和河北省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貫徹實施,邯鄲市農村社會事業有了較快發展,公共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城鄉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差距更為明顯。必須按照有利于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實施城鄉統一的就業扶持政策,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繼續加大教育投入,通過南部高教區、邯鄲一中遷建、盟校及標準化學校建設,不斷提升育人育才水平;加快啟動中心醫院東區建設和市婦幼醫院項目,完善社區衛生中心網,方便群眾就醫;加快集大劇院、博物館、圖書館和城市規劃展覽館為一體的文化藝術中心及叢臺廣場建設等,啟動建設體育中心、游泳訓練中心,滿足市民的文化休閑娛樂需求;鞏固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貧困生救助,讓每個孩子都上得起學;著力完善“新農合”、農村低保、醫療保障、養老保險制度,實現農村社保與城市并軌;加強基層文化站、村文化廣場、農村書屋等建設,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