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發新:為創業者唱戲搭好大舞臺
2010-5-23 12: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4月2日,柯發新(右)向孝感市委書記黃關春(中)介紹創業園建設情況
新華網湖北頻道5月22日電(李建輝、李俊蕾)"讓后來的創業者少吃我自己曾經吃過的苦頭,少走我曾經走過的彎路。"湖北弘錦高新產業創業園有限公司(hbhjcyy.com)董事長柯發新發出肺腑的這句話樸實無華,卻道出了他曾經滄海的艱辛歷程和大愛無垠的事業追求。
1965年12月,柯發新出生于江漢平原一個普通農家。沒有顯赫的家境,他卻能夠吃苦耐勞,頭腦敏銳,近二十年商海打拼,嘗盡酸甜苦辣,也積累了可觀的財富。
自1987年始,他先后在應城市熱電廠、應城市鹽化(集團)公司、開元制鹽股份有限公司上班,憑借著嫻熟的業務技能、優異的工作表現、良好的人際關系,他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在國有企業工作的這段寶貴經歷,為柯發新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3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中國大地涌動一股市場經濟洶涌大潮,令柯發新熱血沸騰,他毅然下海經商。他做過商貿生意,但小打小鬧,始終難成氣候,甚至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痛定思痛,他終于深刻領悟到:做傳統產業只是群狼奪食,很難做大做強;要想在商海中脫穎而出,必須另辟蹊徑。
2005年,注冊成立了應城市弘錦鹽化制劑有限公司,開發了以水泥研磨助劑為主的"弘錦"牌系列建材添加劑等高科技產品。當時,他手頭拮據,無錢搭建像樣的廠房,只好在村頭一處閑置地搭起簡陋的工棚進行生產。
2006年,他結識了武漢理工大學的黃從運教授,根據黃教授的建議,結合國家鼓勵節能減排、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產品的產業政策,他決定依托應城巖鹽、石膏的資源優勢與武漢理工大學的科技優勢開發新產品。與武漢理工大學結成戰略聯盟,開展鹽化工產品、節能環保產品的縱深研究開發。至此,他的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08年3月,湖北弘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柯發新實現了創業道路上第一次華麗的轉身。
經過幾年的發展,湖北弘錦科技有限公司高科技新產品發展到十余個,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并儲備了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和產品,員工增加到40余人,累計為國家貢獻稅收200余萬元。
企業發展了,他始終不忘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實踐著科學發展觀。近年來,捐資社會福利,捐款給地震災區,資助家鄉建設達20余萬元。由于出色的工作和優異的表現,2006年他當選為應城市第七屆人大代表。在參加人代會及代表活動的間隙,他走企業、下農戶、進社區調研,收集經濟發展、市政建設、社會民生等方面的資料,整理提煉了四份提案提交人代會討論,忠實履行了一個人大代表的職責和義務。
在繁重的工作同時,柯發新十分注重自身和員工的學習和"充電",他本人多次參加武漢大學等高校以及科技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2008年獲得美國北弗吉利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9年,他還選送2名管理人員去武漢大學學習深造,為企業發展儲備人才。
2007年10月,柯發新受邀參加觀音湖(孝感)投資洽談會。在這個會上,他受湖北省人民政府"創新創業,促進就業"總體方針的啟發,一個大膽的想法胎動腹中――進軍高新技術服務業,投資建設高新產業創業園(孵化器)。當他的朋友和生意伙伴得知這個消息時,都認為這個項目風險太大,勸他放棄。他說:我創業時,缺少的就是創業平臺和創業環境,走了不少的彎路。目前應城有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和地處武漢"1+8"城市圈的區位優勢,缺乏的就是創業意識的培育和創業服務機構。我做這個事,就是整合社會資源,構筑創業創新平臺,倡導全民創業,引導創業者、服務創業者,讓創業者少走彎路,減少創業成本、降低創業風險。即使投資有風險,我也要做,大不了從頭再來。質樸的話語,體現了一個企業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此后一年多時間,他上北京、下廣州、深圳,跑武漢,走訪專家和各地科技創業園,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和觀摩學習;找各有關部門報批項目,征用土地;多方聯系合作伙伴,結成戰略聯盟;聘請專業的策劃設計公司對創業園做了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規劃設計。
2008年10月,由湖北弘錦科技有限公司、應城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應城市科技局和武漢理工大學共同發起設立的湖北弘錦高新產業創業園(武漢理工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應城市創業服務中心)項目獲有關部門正式備案。
2008年11月14日,創業園項目奠基。2009年元月正式破土動工。
創業園項目位于應城市經濟開發區長荊大道,規劃占地面積500畝,分兩期建設,首期開發100畝。建設項目包括創業中心大樓、標準工業廠房、定制工業廠房、研發辦公樓、物流倉儲庫、生活配套設施及完整的水、電、氣、道路、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地面建筑物投資概算人民幣1.5億元。全部項目建成后,可容納入孵企業150家、入駐企業30家,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該項目對應城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硬件建設的同時,園區軟件建設也逐步展開。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成立了應城高新產業創業園技術研發中心;與湖北錢源中小企業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搭建了創業園投融資平臺;與中國商業儲運總公司合作成立了物流倉儲中心;加入武漢科技孵化器協會,成為該協會的理事單位。這些機構分別為入園企業提供科技服務、投融資服務、物流倉儲服務及管理咨詢服務。園區管理機構設置到位,具備為入園企業提供綜合行政服務、信息服務、人才培訓和物業生活服務的功能。
目前,創業園的建設及招商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2009年12月底第一期工程竣工,2010年4月開園,已經開始迎接創業者及入駐企業入園,入駐企業已達12家。
培育一批科技型的企業和企業家,培育一批引領應城當前和未來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園區創立的宗旨,也是柯發新未來的追求。
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柯發新在創業路上實現第二次華麗轉身,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