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投資區將成城市副中心 重點發展三區域
2010-5-23 1: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規劃區范圍】
東至七一圍墾,西至洛陽江,南至泉州灣,北至福廈高速公路,包括秀涂港,總面積為200平方公里。
□早報記者 江曉媛 文/圖
昨日,《泉州臺商投資區總體規劃》(2010—2030)專家論證評議會召開,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中國建筑學會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建筑師周暢,臺灣大學建筑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后林德福,日本株式會社昭日和設計社長松田善弘等受邀參加,專家們對規劃給予充分肯定,一致原則通過。
記者獲悉,本次規劃確定的泉州臺商投資區定位為國家級臺商投資區,泉州城市副中心,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支撐的濱水生態新城。
近期重點發展三大區域
根據規劃,至2015年,該區城市人口規模為3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35.7平方公里;至2030年,城市人口規模為7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82平方公里。
近期,該區將重點發展環湖服務區、金融商務區、臨港產業區三個區域。
環湖服務區將啟動以百崎湖管理創新中心為代表的研發總部建設。
金融商務區將加快推動洛陽江口商務區開發建設,形成集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創新、信息、配套服務中心為一體的世界級金融區。
臨港產業區將加快推動臨港保稅物流園區的建設,完善臨港物流區功能,提升保稅物流園區的效率,盡快形成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進出口通道。
突出濱海都市核心景觀
城市遠景規模上,按90萬人進行控制,建設用地控制規模約為93.5平方公里,未來將向北、向東相應拓展、完善功能,同時將洛陽組團和張坂組團北部區域、東部山霞組團納入城市建設范圍。
本次規劃還制定了空間、產業、生態環境、城市形象四項發展戰略,規劃形成濱水組團有機構成,強化與泉州中心城區交通聯系,錯位競爭發展新興產業,對接臺灣面向國際發展現代服務,保護山林綠楔自然生態系統,保護開發海岸河口生態環境。在城市形象上,展示濱海現代都市核心景觀,突出山海綠帶自然景觀軸帶。
【產業】
新興產業為縱 臨海產業為橫
該區產業空間布局總體為“兩帶六園區”結構。
“兩帶”即T型產業發展帶,包括縱向的新興產業發展帶和橫向的臨海產業服務帶。新興產業發展帶作為臺商投資區核心產業園區的南北向聯系,以發展新興產業為主導,貫穿新材料和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光電產業園區和傳統工業園區;臨海產業服務帶作為臺商投資區核心產業園區的東西向聯系,形成沿海產業研發、制造、物流、服務的綜合發展,軸線貫穿臨港物流園區和傳統工業區。
六大產業園區分別為新材料和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光電產業園區、傳統工業產業園區、現代裝備制造業園區、臨港物流園區和藍色經濟培育區。
【交通】
“五橫五縱” 45分鐘到主要市縣中心
目前,泉州臺商投資區主要有福廈高速公路、國道324線、沿海大通道、通港公路、張青公路5條對外公路通道;鐵路僅擁有漳泉肖鐵路;港口坐擁秀涂作業區;航空方面,附近有泉州晉江機場;城市道路主要為洛秀東西主干道、城市快速路等級,通過后渚大橋與泉州中心城區聯系。
據規劃,該區整個道路網絡將形成“五橫五縱”的骨架路網格局,支撐臺商投資區快速機動車交通要求。“五橫”為324國道、惠城大道、洛秀東西主干道、百東大道、沿海大通道,“五縱”為沿海大通道、洛秀南北主干道、洛秀東環路、張坂大道、張經21路。
324國道、洛秀東西主干道、洛秀南北主干道均為快速路,并與繞城高速出口相連,實現外部交通與內部交通的有效銜接,其余骨架路網均為主干道,并具有對外交通功能。
據介紹,該區道路系統規劃實現完善道路網絡建設,提升主要干道平均車速達35—45公里/小時,與泉州其他組團間小汽車通達時間30分鐘以內,至泉州主要市縣中心地區在45分鐘以內的目標。
引入4條軌道交通線 3條城市快速公交線
未來,臺商投資區內將引入4條軌道交通線,分別為2號、4號、5號線和6號線,形成“兩橫兩縱”的軌道線網布局。
另外,該區規劃3條城市快速公交線路,分別沿洛沙大道、杏秀路、百東大道布置,形成聯系各個組團的公共客運主骨架;設置1處綜合公交樞紐,位于泉州東站,主要換乘交通方式為鐵路、長途、軌道交通、常規公交、小汽車、出租車、非機動車;設置一般公交環城樞紐10處,分別位于各片區,主要換乘交通方式為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規公交、小汽車、出租車、非機動車;規劃2030年,共需公交車輛1200輛,出租車1600輛。
【空間布局】
構建城島一體格局
規劃提出“融山、水、城、海、島于一體”的城市格局,構成“兩帶、兩軸、一心、九區”組團狀的空間布局結構。“兩帶”即藍色生態帶和綠色生態帶;“兩軸”即濱水休閑軸和臨山景觀軸;“一心”即管理創新中心。
規劃對臺商投資區劃分了“九區”,分別為古鎮風貌區、濱水宜居區、環湖服務區、民族風情區、科技產業區、臨港產業區、現代產業區、金融商務區、藍色經濟培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