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佛山向城市轉型要空間

2010-5-20 10: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產業轉型的同時,城市該如何轉型?佛山思路清晰:以大規模“三舊”改造為抓手,改變“攤大餅”式發展模式,為城市發展贏得空間;改變單純充當工業基地的城市定位,以金融服務業、工業服務業和現代物流業為重點,提升城市服務現代產業的能力;統籌城鄉發展,加速城市化進程。
南方日報記者黃琪晨龔晶
從廣州芳村經龍溪大道驅車進入佛山南海,千燈湖高新金融區取代了原有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以全新的生態休閑金融區形象映入眼簾,成為佛山城市轉型最為直觀的“招牌”。
然而,工業化初期的佛山,雖擁有一系列享譽海內外的制造業品牌,卻給外界留下“村不像村,城不像城,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城市印象。
為此,省委明確要求佛山推動產業轉型、城市轉型和環境再造,全面提升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
佛山市委書記陳云賢認為,已進入工業化晚期到后工業化初期階段的佛山,謀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必然規律。在這一階段,以縮小佛山城鄉二元結構、建設城鄉一體化、提升城市服務產業能力的城市轉型勢在必行。
從“鎮鎮像農村”到“城在花園中”
佛山的城市轉型從土地開始。
地理面積鎖定在3800平方公里,真正的土地使用率超過30%,即使在珠三角,佛山的土地利用強度也處于較高水平。有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佛山用3倍的建設用地增加率換取30倍的經濟增長,但城鄉規劃的滯后,形成了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突出、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的大量舊城鎮、舊廠房、舊村居用地。對土地進行二次開發,是佛山社會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土地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在全國第一個提出三舊改造,連續幾年來已經完成3萬多畝項目。”陳云賢舉例說,順德容桂的天富來工業城,把一層廠房改造成7層廠房,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7倍。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招玉芳認為,佛山通過“三舊”改造,達到支持經濟發展、推進宜居城市建設和城鄉統籌、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為老百姓營造好的生活環境以及讓更多集體經濟得到更多收入的效果。
據統計,佛山已完成和正在改造的691個“三舊”改造項目,改造前占地約3萬畝,平均容積率約0.8,平均建筑密度約60%;改造后建筑面積將增加2399萬平方米,平均容積率提高到約2.0,平均建筑密度降低到約35%。
今年佛山的重點工作之一是規范有序地推進更大規模的“三舊”改造,并推行“532”計劃,即在今年、明年、后年分別完成5萬畝、3萬畝、2萬畝地的“三舊”改造。
通過實施大規模“三舊”改造,昔日“村村像城鎮,鎮鎮像農村”的佛山,正在向“城在花園中,花園在城中”的嶺南生態城市轉變,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佛山贏得了城市轉型的寶貴空間,為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制造基地”到“服務之都”
對于已進入工業化后期的佛山來說,城市轉型必須考慮如何圍繞產業發展方式轉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來作文章。其中,迅速布局發展現代服務業,成為佛山城市轉型的迫切需求。
“工業設計正在掀起順德傳奇。”讓世界工業設計權威機構———德國紅點的主席彼得·扎克驚奇的是,僅一年多時間,“可怕的順德人”便將下屬鎮的北滘工業設計園蛻變成廣東工業設計園。目前這里聚集了國內外500多位設計師,其中長期在該園區居住的大師級人物有數十位。過去一年,廣東工業設計城產值近億元,撬動制造業工業產值超百億元,目標是在未來6年將廣東工業設計城打造成全球工業設計服務外包基地,服務外包將占總業務的50%。
這也是佛山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和代表:發展現代服務業,不僅為佛山服務,更要向周邊城市,周邊省份,甚至國外輸出佛山工業設計服務。
而作為廣東建設金融強省七大基礎性平臺之首的廣東省金融高新區,前身只是微不足道的區域商務區。佛山金融服務業的悄然崛起被外界稱為是“無中生有”。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也是佛山區域競爭優勢提升的另一動力。目前。該市的物流成本已從4年前占生產成本的21%下降到15%。佛山通過集中國家的政策資源,以鋼鐵、家電、家具等專業物流城市配送模式為特色和示范,應用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引領現代物流業向高端發展,成為華南的物流中心。
一條清晰可見的脈絡是,不管是工業設計、還是金融服務、現代物流,佛山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過程中,服務外包成為發展方向,“不僅為本市服務,還要服務周邊城市、走向世界”,從而最終提升城市的素質。
這被外界解讀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佛山模式”。依托這樣的思路,去年佛山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到35.1%。
城市化從“量”到“質”
2003年之前,南海獅山鎮的沙頭村周圍還沒有一條像樣的水泥路,連創建衛生村的標準都達不到。2006年,隨著本田變速箱項目落戶獅山,沙頭村市政道路、公交路線、衛生醫療、環保設施等配套設施建設也第一次對接上城市規劃的思路。
4月下旬,佛山啟動了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項目啟動儀式,被認為是佛山城鄉一體化發展進入加速期的標志。今年佛山將著力在“2+5”城市中心組團之外的鄉村重點推進一批道路、交通站場、生態、污水處理、天然氣、電力、通信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與一般經濟發達區域城鄉統籌強調工業反哺農業、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等相比,佛山的城鄉統籌更多地體現為城市化的管理和建設,從而讓佛山在城市化水平達到92.27%(全國平均水平是46%)的數量上,全面提升城市化的質量。
除了城鄉統籌,佛山環境再造也被認為是城市往高級階段發展的最佳體現。“寧可掉幾百億GDP,也要把環境搞上去。”這句環保口號背后,是對陶瓷、水泥、小鋁型材熔鑄等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鐵碗整治。
汾江河上,因河流污染而中斷26年的端午節龍舟賽去年重燃“戰火”,環境再造正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提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持久動力。
珠江觀潮
新興產業“新貴”
秘訣在城市轉型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興產業,各地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欲搶占先機。佛山出手不凡,一下子引進了LED光照明、光電顯示、電動汽車及新IT產業幾大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勢頭初步顯現。
佛山何以在瞬間完成由傳統制造業“大戶”向新興產業“新貴”的轉變?答案是布局早,工作系統且有規劃。
佛山人意識到,發展方式轉型不僅局限在經濟發展,也體現在城市提升,文化發展,社會管理,民生等事業促進上,也即城市轉型上。
近年來佛山的一系列戰略舉措之間環環相扣,互有支撐。從鐵腕治污,推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到大規模推進“三舊”改造,為城市發展騰空間,再到大張旗鼓發展金融服務業、工業服務業和現代物流業,根據省委部署,在產業轉型之際,佛山已經開始城市轉型。
這也使佛山形成了一條獨特的科學發展模式:以產業特色為依托,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三大主攻方向,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服務業與制造業相配套為發展路徑。其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是產業轉型,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是城市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是環境再造。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一系列新興產業生根發芽,并搶占了行業內制高點。佛山以城市轉型支撐產業轉型的經驗,值得深思。龔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