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交通管制大幅抬升入滬物流成本
2010-5-2 8: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未來的6個月里,繁華的大上海將會因世博會的舉行變得更加緊張和忙碌,唯獨她的母親河黃浦江,卻有機會享受難得的安寧。
由于世博會園區分布在黃浦江兩岸,該水域的安保工作便成了東道主的頭等大事之一,交通管制措施將很多來往船只拒諸門外,但此舉也給視這條黃金水道為生命線的貨主和船東們帶來挑戰。
“打道回府”的貨船
上海月洋鋼鐵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林亮,就是為此感到頭疼的人之一。
4月下旬的一天清早,林亮剛上班就接到公司采購部同事的告急電話,他們從日照港(6.98,0.02,0.29%)運過來的一批500噸鋼材沒能按時到港卸貨。
原來,由于裝運這批鋼材的那條貨船沒有按規定提前安裝導航儀,前一天被擋在黃浦江核心管制區外。幾經交涉未果后,貨船只得掉頭原路駛回日照港。
跑了多年鋼材業務的林亮,幾乎是頭一次遇到如此尷尬的局面。其實,此前他們針對世博期間可能影響鋼材運輸的措施準備了若干預案,包括今年3月下旬國內鋼價不斷上漲之時,公司還硬著頭皮加大了采購量,以備不時之需,沒想到百密一疏。
據記者了解,為確保世博會期間水上交通安全與應急保障,上海市政府規定,自世博會開幕前一個月起,直至世博會閉幕后一個月,黃浦江水域將設立核心管制區,對過往船舶執行準入制度。
準入制度主要內容包括,未配備自動識別系統或智能導航儀的船舶及非機動船,禁止進入核心管制區,即南浦大橋至黃浦江支流川楊河下游100米水域,這段長度約為3.9海里的黃浦江兩岸,正是舉世矚目的世博園區。
不光是林亮他們那條船運氣不好,很多由外埠駛往上海的貨船,因為之前對這一制度不太了解,到了黃浦江口還是不得不掉頭往回走。
水路如此,陸路也不例外。有鋼材貿易公司負責人稱,臨近“五一”假期,很多下游廠商都會增加庫存,正是公司生意紅火的時候,但很多拉鋼材的大貨車因為入滬手續不全,往往要在高速公路檢查卡外排3~4個小時的隊,補辦好通行證后才能繼續行程,時間成本一項就增加了不少。以至于“你的車排了多久的隊?”成為近來上海做鋼材生意的同行們最流行的見面問候語。
避開長三角?
百密一疏的林亮還可以事后補救,上海化工行業的貿易公司同行就沒這么幸運了,
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世博期間對進出上海的化工產品運輸,監控更為嚴格。專業從事國內化學危險品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上海密爾克衛化工物流實業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世博舉行期間,化工產品物流成本至少要提高50%,其中包括應對世博安檢的硬件成本,也有營運效率降低增加的時間和人工成本。
據悉,世博期間危險化學品的運輸監控范圍從上海擴大到江蘇、浙江兩地,對于一些特殊的危險化學制品,主管部門明確要求運輸時要避開世博開館時間。
此外,進出上海的危化品運輸車輛還需擁有“上海世博道口專用通行證”,除經公安部門商定的危化品進出上海指定通行道口外,其他道口及97個進滬無名道口,一律禁止危化品運輸車輛通行。
由于主管部門必須對危化品運輸車輛進行實時監測,4月5日至11月15日,所有進入上海的此類車輛要求配備GPS定位系統,這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同時,危化品運輸企業還應提前24小時將車輛運行信息提交主管部門報備,這意味著企業在調度車輛時,需要考慮更多可能出現的變化。
水路也不例外。據了解,蜿蜒曲折流經上海市區的黃浦江,共分布著35家散裝液態危險品碼頭。按規定,世博會期間,擬在黃浦江水域航行、作業的載運散裝液態危險貨物的船只,其貨主及碼頭作業單位須向海事部門報備運輸和作業總量,海事部門負責對相關單位總量控制指標進行核定。
部分港口則開始對一些危化品進行“一刀切”的管控。據上海港人士介紹,4月30日到10月31日,上海港原則上禁止爆炸品、劇毒品等危險貨物的港口作業。
受化工產品管制地域范圍擴大的影響,上海世博會期間進出上海周邊的南通港、張家港、寧波港的化工產品或多或少都會受影響,很多從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企業由此產生了“避開長三角”的念頭。
一家進口甲苯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北京奧運會期間,危險品還可以避開青島港、天津港(10.34,0.14,1.37%),從南方的港口進出。這次令人頭疼的是,北方口岸的儲罐少,價格高,而且交易清淡,很難滿足現有的需求,更何況世博會要持續半年多時間,不像奧運會,咬咬牙最多一個月就過去了。
物流業“被促進”
盡管業務也受到一些影響,但同樣做鋼材生意的上海圣化物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長江認為,與其抱怨,不如面對現實做足準備。
張長江說,只要車船證照齊全,世博期間進出上海的物流通道還是足夠暢通的,被攔在上海之外的,大多數是沒有辦理合法營運手續的“克隆車”或者“克隆船”。
據了解,長期以來,一些長三角邊緣區域縣市的車輛和船舶,一直沒有辦理合法的運輸手續或者運輸手續不全,以此達到逃避稅費的目的。這些運營成本非常低的車輛和船舶,給整個物流行業帶來了不少困擾。
張長江相信,世博期間加大對進出滬車輛、船舶的稽查和管制力度,以及由此建立的進滬車輛、船舶報備制度,還有物流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有望在世博會閉幕后保留下來,從長遠來看對長三角物流行業發展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