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北:打造國家級商貿物流樞紐
2010-5-17 10: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正如在祖國的厚望之下,大武漢重新在中部崛起一樣,“貨到漢口活”,這個曾讓大武漢引以自豪的“看家法寶”,正提檔升級,蓄勢再起。
傳承500年商貿文化,在自我揚棄之中延伸內涵,如今,中國之中,漢口之北,這個國家級商貿物流樞紐區的崛起,正擔負起這個歷史重任,吹響大武漢商貿物流急行軍的號角!
承接轉移“漢口北”布陣出擊
雷曼兄弟與漢口北,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不過,一年多前,前者的“頹然倒下”,竟促成了后者在中部內貿市場的強勢崛起。
2008年歲末,雷曼兄弟公司垮臺,肇始于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嘯”自美國華爾街決口而出的金融危機也由此席卷全球。裹挾的風暴,為2009年標注了艱辛的基調,中國經濟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
位居內陸腹地的武漢平穩的渡過了危機,卻目睹了沿海發達地區在金融海嘯掀起的驚濤駭浪中的種種驚慌失措——
2009年第一季度,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廣東省,其GDP增速驟跌為5.8%;
在這個外貿依存度高達150%的省份,產業積弊凸現,東莞、佛山等地相當數量企業倒閉;
同樣是第一季度,民營經濟的溫室——浙江省,它的GDP增速更是只有3.4%,增速位居全國倒數之列;
杭州工業指標出現負增長,寧波一季度GDP增速創下歷史罕見的1%的低增幅……
盛壓之下,必有變局;危機之中,必有援手。
危機到來之前,中部地區與沿海發達地區唇齒相依;危機降臨之后,中部地區廣泛吸納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與產品,共度危機。
正如湖北省省長李鴻忠所言,金融危機的市場倒逼機制,給沿海發達地區創造了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產品轉型升級的機遇,同時也給了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產業提檔升級的大好時機。
作為傳統優勢產業,家俱中的“廣貨”一向銷路不錯。多年來,深圳、東莞的家俱產業,為該全省GDP作出重要貢獻。
然而,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廣東的家俱業元氣大傷,大批家具企業倒閉,包括泰華、迪高樂等曾風光一時的巨頭。
產業轉移在危機中降臨,中部賦予了廣東家俱產業新的機遇。
以“中國最好 中部最大”為追求目標,這個由國際城、品牌街、倉儲物流、家俱學院、社區服務、生產基地等八大功能組成的世界級家俱產業核心商貿區,徹底突破傳統集群自然形成的粗放模式,徹底縮短大賣場成熟期,按照的“生產、銷售、培訓、研發、博覽、服務”為一體完整產業鏈布局,她甫一開張,便受到全國各地家俱巨頭特別是廣東企業的青睞。
2009年5月22日,廣東省東莞市經貿局及200余家具企業家包機來漢,東莞市政府與黃陂區政府、東莞家具協會與中國家俱CBD分別簽訂合作協議,確定東莞家具整體入駐中國家俱CBD,建立"漢口北東莞產品內銷商貿物流基地"。
2009年6月27日,廣東省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率東莞家具協會、東莞名家具俱樂部、大嶺山家具協會500余家會員單位與中國家俱CBD簽訂金額超過59億元的合作協議。
2009年9月29日、11月14日,中國家俱CBD·國際批發城A館B館、國際家具名店街曲美、億美、富運、耀邦等旗艦店相繼成功開業。
針對客商入駐的火爆,有專家分析認為,作為漢口商貿物流樞紐十大專業市場之一,中國家俱CBD覆蓋了3.6億人口和近千億市場份額,借助廣東家俱的傳統優勢和口碑,將成為沿海產業轉移的一個典型。
正如以上的觀點,家俱業的“北伐”只是一個縮影,整個珠三角區域產業存在同樣“騰籠換鳥”的問題。金融危機端倪初現時,廣東省業已開始全面推行產業和人才的“雙轉移”。
分析人士指出,“廣貨北上”是變局,是被動接受;打造“漢口北”卻是一個布局,是主動出手。
“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危機促成了漢口北的不斷壯大,在國家擴大內需的背景下,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沿海發達地區的燃眉之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共黃陂區委書記袁堃笑言。
與廣東客商一樣,浙江商人雖然擁有聞名中外的義烏市場,但仍看重“漢口北”的后發優勢,一位投資義烏的小商品企業老板介紹到:“武漢所處中部大交通配套的逐步完善,無可比擬的物流優勢使得武漢真正成為中國大賣場。整個華中乃至中西部地區的小商品采購中心,完全有可能放在這里來。”
善弈者一子定乾坤。其實,早在2007年底,在中共武漢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黃陂區就開始了對‘漢口北’的布陣。
根據“漢口北”的相關規劃,在東起黃陂區武湖、西至岱黃公路這片區域內,沿漢口北大道建設小商品、農貿、家具、建材、金屬材料、汽車等十大專業市場群。
在這十大專業市場內,含有交易、展示、物流、娛樂、服務等諸多功能的國際化服務,擁有強大的交通服務網絡、完備的電子交易平臺、齊備的產品種類和健全的信用保障體系,具備完備的政府支持、物流保障、質量安全系統等要件要素。
另外,以“以貿促工、以工興貿”為發展目標,“漢口北”還著力發揮商貿物流區供應鏈、產業鏈的輻射衍生效應,配套商貿工服一體化園區,由此形成了大市場、大商貿、大流通的現代商貿產業集群。
然而,在中部崛起、武漢建設中部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對于如此宏大的未來,“漢口北”仍然不能滿足。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將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袁堃認為,2010年我國消費將在“促消費”政策推動下實現較快增長,消費升級時代正悄然來臨。
正基于此,漢口北的布局也將繼續擴張。翻開武漢市地圖,袁堃指著武漢市北部一片遼闊的區域,信心十足地說:在中共武漢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漢口北”將最終構建一個覆蓋范圍包括武漢境內長江以北的“大經濟共同體”。
“到那時,‘漢口北’將成為全國性的商品集散地,有效地輻射中部六省3.6億人口、102萬平方公里、規模1.5萬億的消費市場,成為中國地區檔次最高、規模最大的專業批發市場之一,繼續加快承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海峽西岸等地區的產業轉移!”袁堃憧憬到。
大商機知名品牌企業搶灘入駐
大市場帶來了大商機,大商機引來了知名品牌企業搶灘入駐。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從開始謀劃到規劃,從規劃到市場細化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建設模式,政府主導謀劃,做好服務。先后出臺了工商、稅務、戶籍、住房、教育和融資等10大扶持優惠政策,鼓勵品牌企業入駐漢口北。
黃陂區副區長、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管委會黨委書記孫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的建設規模速度,充分體現了各級政府謀劃區域發展的理念和責任,上至國家部委,下至黃陂區委、區政府,都非常重視漢口北的項目建設和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錢運錄,財政部部長部謝旭人,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等有關部委領導,先后到漢口北視察指導工作。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要求有關部門把漢口北項目作為湖北重點工程來抓。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市長阮成發,常務副市長袁善臘等領導多次開會協調解決漢口北有關問題。
記者長期從事中國經濟新聞的采訪工作,關注中國經濟發展規律,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能引起中國各級政府的關注和重視,這是最大、也是最好的商機!
精明的商人都看得明白,看得透徹,紛紛搶灘入駐。
湖北卓爾集團董事長閻志,是一位黃陂通,對漢口北的商機他太了解,率先出手,投資60個億,在漢口北建造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建成后年銷售額可達到500億元。
湖北珩生集團考察漢口北后,被這里的優越的交通環境和優質服務理念所吸引,當即決定在漢口北投資56億元傾力打造具有現代化功能管理的亞洲建材城。 日前,記者在亞洲建材城招商現場看到一片繁榮景象。漢口北管委會主任廖傳林告訴記者,這里將是一個年銷售額可達324億的建材大市場。
內地企業搶灘入駐,本港企業也不甘落后。香港縱橫集團、香港德大集團、香港金馬集團,在漢口北分別投資40億元、60億元和52億元,建全球領先汽車綜合商業體——縱橫汽車大世界、年銷售額可達1000億元的湖北漢口四季美農貿城和中國家俱CBD。
記者在漢口北采訪看到和體會到的這里不僅僅是中國最好、中部最大的商貿物流樞紐區,更準確地說是政企和民眾和諧互動大樂園!
“漢交會”提升大武漢商貿地位
依托漢口北現代商貿物流樞紐區,大武漢商貿終于有望修成“正果”!
近日,從商務部傳來消息,由湖北省、武漢市政府主辦,漢口北現代商貿物流樞紐區承辦的“中國漢口北商品交易會”被商務部列為2010年內貿領域引導支持展會名單。
有專家分析,與以出口貿易為主、重在搭建國際商品貿易平臺的“廣交會”不同,“漢交會”是擴大內需政策的直接產物,是我國探尋內生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依托漢口北現代商貿物流樞紐區,武漢將成為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產品最全、影響最廣的商品展示和交易平臺。
這同時也意味著,大武漢發達的商貿流通業終于再次挺起腰身,“漢口北”正成為其新的代名詞。
看似尋常最奇絕,“漢交會”花落“漢口北”凝結著中共武漢市委、市政府、黃陂區委、區政府的心血和汗水。
眾所周之,漢正街市場曾在改革開放初期名噪一時。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高速發展,以漢正街為代表的武漢市場因其老街窄巷、交通擁堵,交易方式落伍,輻射力逐漸衰減。
與此同時,浙江義烏卻悄然取代漢正街成為全國小商品市場冠軍,并從馬路市場,逐漸蛻變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小商品流通中心。
“漢正街已經落伍,武漢的商貿流通業急需戰略轉型!”近年來,許多有識之士發出了這樣的疾呼。
中共武漢市委、市政府認為,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提升傳統市場檔次,實施戰略轉型,正是以漢正街為代表的武漢商貿重塑品牌、重塑輝煌的出路。
更為緊迫的是,根據武漢市相關規劃,到“十二五”期末,漢正街市場的傳統批發功能已經淡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稱,要重振武漢商貿業雄風,須從建設現代批發市場群入手。
顯而易見,這個重任只有“漢口北”能夠承擔。
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武漢新港及天河航空城、6條高速公路合圍黃陂南部,形成獨特的物流優勢;
集群化、現代化、國際化采購中心、中國第四代專業市場典范的超前優勢;
一流的交通服務網絡、電子交易平臺和信用保障體系等一系列配套附屬功能的硬件支持……
這些優勢及特點初一聚合顯現,“漢口北”便引起強烈關注。
2009年12月28日,漢口北現代商貿物流樞紐區批發第一城正式開業,包括小商品、皮具、鞋業、兒童用品、酒店用品在內的五大市場同時迎客,100萬種商品吸引了武漢及周邊城市近10萬人前往。
開業當天,漢口北批發第一城完成銷售額5億元。不到10天內,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蜂擁而至,市場交易額突破20億元。
與如此火爆的場面相比,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入駐批發第一城的很多客商來自漢正街。
在漢正街經營多年皮具生意的批發商陳先生說,原先在漢正街經營了上十年,對新市場需要幾年的培養期這一特點有一定心理準備,但沒想到剛入駐漢口北不久,生意就能紅紅火火。
針對新興市場群的火爆,著名學者茅于軾分析說:“‘漢口北’把降低經營成本的功夫做足了:選址武漢水、陸、空樞紐核心區,內外交通位置便利,切實降低了物流成本;武漢具備多品種多門類成熟批發消費慣性,對周邊覆蓋面廣,市場培育難度小,有效降低了經營成本;各級政府鼎力支持的標志性項目,將商戶擔心的風險成本降到了最低;精英團隊組合,實力與品牌保駕護航,百萬種知名品牌同場經營也讓品牌成本將降至最低。這一切都將利潤最大化的轉交給經營商戶。”
正如茅于軾先生的分析,許多從漢正街前來入駐的客商紛紛表示,除了市場人氣好過預期外,經營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相比市區中心,這里物流、倉儲、搬運費用要低出一半左右。很多從漢正街遷來的批發商戶,不少已將物流中心移過來了。
與批發第一城相類似,作為漢口北商貿物流區樞紐區最早開業的專業市場群,中國家俱CBD將承接核心城區家具市場及家具產業向漢口北轉移的重任。
根據武漢市政府對核心城區市場“退二進三”的發展戰略規劃,中國家具CBD是是500公里產業半徑內惟一規模化產業集群,擁有全國第一個超規模的國際家具品牌旗艦店集群,曲美、億美等品牌紛紛在此扎堆。
“曲美旗艦店就是華中6省銷售總部,規模大、功能全、品類多,就像家具4S店,不僅可以充分地展示完整的產品系列和品牌形象,同時廠家實現了營銷、服務前移,滿足了顧客全方位的需要。”入駐中國家俱CBD的曲美家具董事長趙瑞海說,“我們一開業就受到武漢市及城市圈顧客的歡迎,去年的國慶黃金周相當于以前3個月的銷售額。”
如今,隨著一系列專業市場的開業,全國各路商人紛紛簽約入駐漢口北。整個市場群預計5年內全部建成,屆時年銷售額達5000億元。
“以‘漢交會’為契機,將漢口北現代商貿物流樞紐區打造成商貿物流千億板塊,助推武漢進入‘萬億元俱樂部’”。從袁堃激昂的話語里,我們再次品味出“貨到漢口活”的燦爛明天!
短評:
超長規發展來自于超前思維
世界一流的眼光奠定了“漢口北”在擴大內需政策中快速崛起的基礎,超前思維為“漢口北”成為大武漢的商貿新引擎提供了保障。
在“漢口北”采訪,記者一直為決策者的遠見卓識叫好。在建設“漢口北”這一國家級商貿樞紐區的過程中,決策者最期望的,不是GDP,不是稅收,而是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建立一個最先進的交易平臺;決策者最焦心的,不是項目,不是招商,而是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為客商提供一個最優的交易環境。譬如,如何適應國家擴大內需、沿海優勢產業轉移這一趨勢,為海內外客商及消費者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商務、交易和生活環境;如何提高與大武漢這一中部中心城市地位相稱的公共行政管理水平……毫無疑問,解決好這些問題,必將在重塑大武漢商貿輝煌的進程中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不難看出,面對重塑商貿中心地位這一歷史重任,來自政府的這只“看得見的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中國最好中部最大”這一目標凝聚人心,武漢商貿業提檔升級的步伐不可能邁得這么快;沒有戰略規劃的超前合理調整,“漢口北”不可能從一開埠就引起強烈關注;沒有機制體制上的創新來提供保姆服務,“漢口北”便無法在短時間內匯聚如此多的海內外客商和品牌。
在中部地區快速崛起,追趕沿海發達地區的過程中,政府的眼光、思維及膽魄,將直接決定發展的快慢優劣。放眼中華大地,各地發展條件不同、資源稟賦各異,但只要決策者堅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善于用世界眼光和超前思維謀劃發展、解決難題,就必然在中部崛起中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