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行動,確保通往機場的高速公路救援生命線暢通
2010-5-11 16: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保證救災物資快速通行,青海省高管局立即安排部署,迅速啟動救災應急保通預案,在沿線公路收費站開通了抗震救災綠色通道,對運送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的所有車輛及從災區運送傷員的車輛一律免費優先通行。各收費站立即成立了以站負責人為組長的保通小組;各路政大隊本著“以人為本,全力救災,保障暢通”的宗旨,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全力投身到救災工作中;各隧道監控所針對運送抗震救災物資車輛在馬平高速公路日漸增多的狀況,加強了對隧道供配電等設備的巡查和維護,增強隧道供電的可靠性。
“緊急行動,確保通往機場的
高速公路救援生命線暢通”
的號角就此吹響……
曹家堡收費站曹家堡機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狀況:大批救災人員、物資、設備到達西寧機場,大量的傷員被空運到西寧機場等待救治,每天起落航班最高達110架次,這也使曹家堡收費站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平時最多只有6人的收費島一下增加了20來人,收費車、公務車、軍警車、救護車、抗震救災車、綠色通行車等車輛同時涌向車道,車道少,通行壓力大,出口車流量瞬間劇增,有時僅幾個小時車流量就高達3900余輛,遠處聲聲緊急的警笛聲已隱隱傳來……保通小組的人員迅速行動起來,果斷將入口救災專用車輛臨時改為出口收費車道,立刻啟用便攜式設備,將車流引進入口車道,職工在出、入口島頭協調指揮,根據車流量及救災車輛上路情況隨時調整通行方向。在無報話工具的條件下,職工們靠手勢、呼喊互通消息,協調指揮。終于在大家接力指揮下,車輛短時間被分流疏通。自4月14日8:00至4月22日0:00,所有抗震救災車輛無一受阻。
日月收費站日月收費站所在的湟倒一級公路,是通往玉樹災區的主生命通道。高路入云,地勢險要,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稱。常年風沙大、氣溫底,自然環境惡劣。日交通量達一萬多輛。災情發生后,六條收費車道開辟兩條綠色通道為抗震救災專用通道,占全部通行車道的34%,在保證抗震救災“生命線”暢通的情況下,用66%的收費車道讓90%的正常車輛通行,交通壓力超乎想象。
保安人員將收費車輛從50米外疏導成整齊的兩路,把近三分之二的路留給救災車輛通行,他們每隔四五米就站一個人員解釋疏導。日月收費站地處湟源縣日月藏族自治鄉,為開放式收費管理模式,一些當地的月票車、農機車、拖拉機、摩托車等通行頻繁,日平均通行量達700余輛次,占日總交通總量的7%,且全部辦理月票證、免費通行證后免費通行。當地學生上學、農民種地等都往返于日月收費站,這給抗震救災保通工作帶來困難。為此,他們制作橫幅大力宣傳,青年突擊隊員專門值守,讓每一位過往的學生、種地的村民從院區行走,并將日月鄉所有免費車輛查驗免費通行證后疏導從院區通行,同時用“禮讓救災車輛優先通行,也是對抗震救災的一種支持”、“請不要占用生命通道”之類的溫馨話語,提醒路人支持救災工作。這樣,既保證了學生安全,緩解了車道壓力,又維持了良好的收費秩序,確保抗震救災車輛在路上不誤一分一秒。
4月20日16:05,一輛車牌為青E-2528號貨車因剎車失靈,側翻倒在入口三道邊坡處。站工作人員全力出動進行施救、保通。事故造成入口二道島頭防撞筒被撞壞,筒內沙礫散落一地,入口三道光幕及波形梁被嚴重損壞,無法正常收費。日月站緊急通知湟源分中心等相關部門進行搶修,保通小組、青年突擊隊緊急出動,在只有兩個車道可用的情況下,一個車道作為抗震救災專用通道,確保生命線暢通;一部分人將收費車和救災車輛從百米外疏導成兩路,各行其道,有序通行,提高了通行效率;其余人員拿起掃把等工具,迅速清理車道沙礫、碎物,通過一系列應急保通,車輛逐漸減少,車道恢復正常秩序,“生命線”保持暢通。
多巴收費站當搭載著來自全國各地救援人員和救災物資的車輛首尾相接、急速向西,閃爍的車燈劃破寒冷的黑夜時,多巴收費站值守在保通一線的每一名工作人員心里都很著急,考慮到不少外地駕駛員對前往玉樹的路線不熟,延誤救援時間,站工作人員連夜手工繪制了從西寧通往玉樹的黃金交通線路圖,背面用文字注明可以通往玉樹災區的東線、南線、北線三個方向的路線及公路等級、路況信息,還寫上“途經危險地段減速慢行”、“為你24小時免費提供飲用水及食品”等溫馨提示語,給星夜兼程的救援人員一份溫暖、一份力量,確保救援隊伍平安快速抵達災區。截止到4月22日,共計發放地圖1000多張。
四月的青藏高原,天氣乍暖還寒。19日晚,日月山境內普降雨雪。 20日凌晨3時,下行線方向車輛劇增,大部分都是重型貨運車輛。日月山境內遇惡劣天氣時行駛車輛常有剎車失靈現象,為保障“生命通道”安全暢通,當班保安員不顧雨雪站在島頭分流疏導,讓部分車輛從出口三道通行,全體人員齊心協力歷時1個多小時,共計放行救災車輛93輛。20日晚,又是整整一夜的雨夾雪,雖然通行的車輛不多,但當班工作人員發揚“在崗一分鐘,奉獻60秒”的精神,收費、保通兩不誤,安排專人向救災運輸車輛繼續發放面包等,并輪流隨時清掃“生命通道”積雪。雪不停地下,他們不停地掃,還拿抹布隨時擦去島頭標志牌積雪。 “因天氣特冷,我們燒了幾壺熬茶,供給抗震救災車輛司機,既暖身,又可解困。”多么樸實的話語,卻道出了青海交通人心系災區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