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擴張依舊 通脹預期須防
2010-5-11 1: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布,4月份CFLP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5.7%,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該指數已持續14個月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中國經濟已走向穩定較快增長的軌道。
若把PMI比做宏觀經濟的一支溫度計,那么此溫度計最新顯示出的經濟溫度,則正由趨熱轉變為過熱;若把PMI當成宏觀經濟運行的一支壓力計,那么,4月份的數據則反映出當前我國通脹壓力正大幅增加。“4 月份采購經理指數表明制造業活動的擴張正小幅放緩。意味著政府的緊縮政策正開始給過熱的經濟降溫,從而有助于抑制未來幾個季度的通脹風險。”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師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對此評論。
PMI持續攀升
“現在總需求始終維持著擴張的基調。”中信證券報告中表示,報告還分析,歷史數據看,3 月份和4 月份的PMI 相對較高,特別是4 月份相對3 月份平均高1.2 個百分點。如果剔除2 月份的春節因素影響,PMI 自2009 年10 月已經連續6 個月維持在55%以上,各類需求指標持續上升。
從11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產成品庫存指數和進口指數下降,降幅分別為2.1和0.6個百分點,其余各指數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新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上升較為明顯,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從指數水平來看,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向60%逼近;購進價格指數超過70%,達到2008年下半年以來最高點。其中生產指數略有上升。
4月份生產指數為59.1%,比3月份上升0.7個百分點。在20個行業中,除煙草制品業、醫藥制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3個行業外,其余17個行業均高于50%。其中以金屬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超過70%,另有7個行業達到60%以上。
而進口指數略有回落,新出口訂單指數基本持平。本月進口指數為53.1%,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在20個行業中,以金屬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為首的13個行業高于50%。
購進價格指數繼續攀升。4月份購進價格指數為72.6%,比3月份上升7.5個百分點,是11個分項指數中升幅最大的,較上月擴大了3.5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為,預計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將明顯加大,從而形成物價上漲的壓力。從行業來看,20個行業全部高于50%,其中以金屬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業為首的13個行業高于70%;從產品類型來看,原材料與能源、中間品和生產用制成品類企業購進價格指數最高,達到70%以上。
購進價格指數過高充分反映出當前正在加大的通脹壓力,或許,就像這跳升的企業生產成本一樣,中國經濟的額頭正在“發燙”。
貨幣政策瞄準通脹預期
5月1日公布的PMI數據出現大幅攀升,5月2日央行立即宣布了調升存款準備金率的決定,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央行推出一個新的貨幣政策,會均衡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決定,應該是有關決策部門在綜合目前的通脹形勢、經濟復蘇目前所處階段等因素的基礎上研究作出的。PMI會是央行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并非此單一因素決定了此次調控政策的出臺。今后央行將延續"先量后價"的操作思路,主要以數量型工具控制通脹預期。而且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則延緩了短期加息的預期壓力,是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逐步回歸常態的表現。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也認為,PMI4月數據和央行2日宣布提升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有一定的聯系。PMI數據的大幅攀升說明企業訂單較多,經濟形勢目前總體較好,但仍然無法打消投資者當前對A股市場二次探底的擔憂。因為即使PMI上升,未來的經濟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由于地產調控等原因正改變著市場對經濟的樂觀預期,從這一點來推斷,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為吸收由外匯占款等原因帶來的過剩流動性,不一定是貨幣政策的轉向。而且李迅雷還指出,PMI不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指標,且覆蓋樣本偏少,存在代表性不足的問題。
宏源證券一位高級研究員則更加肯定地指出,PMI數據反映的通脹預期和央行的政策抉擇之間一定存在聯系。目前央行的一系列貨幣政策無論是價格手段還是數量手段,目標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管理通脹預期。目前流動性依然充裕,央行已進入持續調控收緊流動性的過程。然而,前兩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效果不是特別明顯,如果在短期內加息的話,可能又超出了當前中國經濟的承受能力。因此,再次采取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是相對溫和,又能繼續強化市場對央行調控流動性、管理通脹的預期。(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