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冷鏈運輸之困
2010-4-6 1: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范云兵
編者按:3月23日,在本報刊登的 《冷鏈 “關天”》的報道中,有關疫苗冷鏈的問題引起了很多讀者的關注。一位多年從事冷藏車銷售工作的張建偉 (化名)給記者打來電話,講述了他在工作中看到的疫苗冷鏈物流問題,值得有關部門重視。
“疫苗的冷藏運輸存在著很多問題,是流通過程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這其中有‘天災’也有‘人禍’。”張建偉告訴記者,現在有些地方疾控中心為了壓縮成本,極力壓低冷藏車的價格,而因為價格便宜,疫苗冷藏運輸車存在著質量安全隱患。更讓人擔憂的是,在疫苗冷藏車招標過程中,部分省級疾控部門將“雙排皮卡車”列入招標清單,并將冷藏車運輸改為普通車輛+保溫箱的配送模式。“這樣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將該車作為公務車。”在采訪中,居然有人如此回答記者關于運輸方式的疑問。
中標車質量有瑕
“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衛生部最早開始做疫苗的冷鏈工程。”張建偉告訴記者,那個時候,衛生部疾病控制司有一個項目辦公室,專門負責全國冷藏車的政府采購任務。但后來,疫苗冷藏車的政府采購任務逐漸劃歸各省。“各省負責疫苗冷藏車的招標任務以后,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張建偉說。
首先是冷藏車質量的下降。張建偉告訴記者,前幾天在大連舉辦的冷藏車商務論壇,大家都在討論疫苗冷藏車招標過程中的問題:十幾年前衛生部在負責招標的時候,疫苗冷藏車全部是美國進口,但現在大部分是國產車。“當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說國產車不好,現在國產車的質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只不過,招標時的配置很低。”張建偉告訴記者。
按照目前的實際情況,各省冷藏車的使用標準是不一樣的。為了最大限度的節省成本,各省在招標時都極力壓低冷藏車的價格。張建偉說,以前政府招標冷藏車的平均價格為21萬元,而現在平均價格為17萬元,兩者之間的配置就存在很大的差別。
“這次發生疫苗事件的山西省,去年有過一次統一的疫苗冷藏車招標。而據我所知,其配置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其制冷機。”張建偉透露,冷藏車制冷機價格在1萬~3萬元不等,質量參差不齊,而且行業競爭秩序也較為混亂——制冷機目前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各生產廠家都在拼命壓縮成本。招標車輛價格被壓縮,就只能配置成本低、質量不高的制冷機,而這種疫苗冷藏車的運行質量,可想而知,不會好到哪里去。
而招標部門和疾控部門對冷藏車的質量、構造以及使用都是“門外漢”,這就更助長了低質疫苗冷藏車的“橫行”。
“在媒體的報道中,說山西的疫苗冷藏車壞了。實際上,在一些省份,冷藏車根本就不是‘修不修’的問題,而是‘根本就修不好’的問題。”張建偉說,現在冷藏車企業太多了,低價、無序競爭很嚴重,一些企業為了能拿到項目,極力壓低冷藏車的配置和價格,導致冷藏車質量問題。“所以,疫苗冷藏車質量的問題還要從源頭抓起,國家應該加強指導和監管,提高冷藏車的質量。”張建偉有點語重心長地說。
冷藏車變公務車
“比起車輛本身,冷藏車招標管理的問題就更為嚴重。”在張建偉看來,比冷藏車質量降低更值得擔憂的是,冷藏車招標過程有著太多的管理漏洞。
各省疾控部門在申請招標的時候,除了有一定數量的“疫苗冷藏運輸車”,更多的是“疫苗運輸車”。兩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因為,疫苗運輸車往往是小型客車或者小型皮卡,這些車既可以運輸疫苗,又可以做公務車使用。“國家不會給你批那么多公務車,所以就用‘疫苗運輸車’來代替公務車。因為疫苗的運輸量并不是很大,大部分地區就是用這些‘疫苗運輸車’加冷藏包的形式來運輸疫苗。”張建偉說,這樣的冷鏈形式,不能完全保證疫苗的安全。
去年的《山西疾控機構冷鏈設備招標采購公告》的招標項目中,里面有這樣的內容:各種疫苗冷藏車40輛,疫苗運輸車80輛。“疫苗運輸車不應該就是冷藏車嗎?為什么招標項目卻是冷藏車和疫苗運輸車兩項?這是很值得揣摩的一個問題。”張建偉告訴記者,他曾參加過一些省份的會議,不少疾控部門都要求統一購買“雙排座小型皮卡”。
那疾控部門為何要這么做呢?張建偉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購買一輛疫苗冷藏車大概在17萬元左右,其中底盤11萬元、箱體3萬元、冷凍機1萬~3萬之間;而購買一輛皮卡僅需要5萬元左右,再加上車載冰箱和冷藏包,不會超過6萬元。“疾控部門即節約了成本,又添置了公務車,一舉兩得。”張建偉說。
對此,記者致電山西疾控中心,得到的答復是“不能接受采訪”。而廣東省疾控中心負責人對于這種疫苗運輸方式給予了否定:“廣東省疾控中心共有7輛疫苗冷藏運輸車,每個市擁有1~2輛冷藏車。全省按照《疫苗存儲和運輸管理規范》有關規定,疫苗均采用冷藏車進行配送。”
而山東省疾控中心也表示:“疫苗運輸車是經過省采購中心統一招標的,招標過程中絕對不存在任何問題。”而對于“冷藏車”與“疫苗運輸車”的問題,并沒有作出正面回應。
冷鏈運輸問題多
“自從前幾年安徽泗縣100多名孩子在注射甲肝疫苗出現異常反應后,國家開始下大力氣發展疫苗的冷藏運輸。”張建偉說,2009年全國各地招標的疫苗冷藏運輸車大約為100輛,而目前的保有量在1000臺左右。
但是,中國地大物博,1000輛冷藏車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疫苗運輸需求量。而且,地區與地區之間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性。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冷藏車中的一部分,已接近報廢,制冷效果很差。
一位在某省疾控中心工作多年的讀者,在記者答應不公開其真實姓名后,向記者講述了他在工作中的一些所見所聞。“在招標過程中,以普通轎車+冷藏包代替冷藏車的方式確實不少,這樣既可以節省開支,又可以增添公務車。而且,普通車加冷藏包的配送方式是普遍存在的。”
但該人士介紹,按照《疫苗存儲和運輸管理規范》規定,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該采用冷藏車運輸疫苗,而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可以使用冷藏車,或配有冷藏設備的運輸車輛。因此,地市級以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用配備冷藏設備的普通車輛運輸疫苗,是合乎規定的。“省疾控中心統一招標的非冷藏運輸車是分配給各縣的,當然,可能一些省份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截留了部分車輛作為公務車。”
他也坦言,采用普通車輛加冷藏包的方式運輸,也是迫于無奈。疫苗屬于生物制品,其需求的次數頻繁,但是需求量比較小,甚至一次需求量僅為幾支。尤其是二類疫苗,其需求有突然性,比如狂犬疫苗,僅兩支疫苗,開動一輛冷藏車確實要花費巨大的成本。
此外,冷藏車白天是不讓上路的,想開都開不了。“其實采用冷藏包的形式,完全可以保證其溫度要求。”尤其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山高路遠,采用冷藏車的運輸方式是更加不現實。
在記者的采訪中還了解到,在疫苗實際的運輸配送中,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冷藏車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疾控部門雖然也有成本的壓力,但是其由政府撥款,一些地方還能保證冷鏈運輸。但是,現在二類疫苗已經市場化經營,一些企業紛紛加入到競爭中。該人士介紹,這些企業為了能從流通過程中更多的節省成本,冷藏車并不是全程制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疫苗的危險性。
因此,國家在今年,尤其是最近山西疫苗事件之后,肯定會加強疫苗冷藏鏈的建設。“疫苗冷庫的建設已經相對成熟,不存在什么大的問題;但運輸環節,是疫苗事故的多發區。因此要加強對疫苗流通環節的監管。”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國家制定各類疫苗經營政策的初衷是好的、體制也是相對完善的,只不過監督不力,很多單位為了利益的爭奪,在執行過程中就走了樣。“保證疫苗流通的安全,最重要的就是完善疫苗流通的監管措施,加大監管力度,尤其是對冷藏運輸方面的監管。”該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