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迎娶沃爾沃,海外收購是福是禍?
2010-4-6 0:4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州日報
迎娶容易整合難
如果吉利試圖把收購沃爾沃視為品牌價值提升的契機,那么最終制約并購取得成功的關鍵也恰恰在于此。更為關鍵的是,對比家電產品使用的私密性,汽車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更帶有個人品味的象征,所以品牌定位對于汽車銷售的影響力反而要大于家電企業。
說得再直白一點,中國的消費者可以因為國產家電便宜而購買,但是至少從當下的品牌影響力來看,如果在一輛沃爾沃的車標旁邊加綴一個吉利的標識,那么只會負面影響沃爾沃的銷量,卻無法提振吉利自身的市場定位與價值。買到的品牌依然不是自己的品牌,這樣的糾結,才是吉利付出18億美元之后要解決的問題所在。
金融時報
收購難道民進國退
從收購價格和交易結構表明,福特非常急于拋出這家虧損的瑞典汽車制造企業。當前,吉利面臨著兩大障礙:首先是知識產權。把福特擁有的技術與沃爾沃擁有的技術分開相當困難。第二是吉利演變中的地位。但此筆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汽車業交易,并不完全是一筆私營部門的買賣。吉利并不在中國去年公布的8家政府指定的行業整合者之列。如今,吉利實際上成為了這樣的整合者。它收購沃爾沃的交易,并不能明確說明“國進民退”趨勢的盛衰,但界限正在日漸模糊。
新華網
提升了中國品牌形象
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將使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首次擁有一個全球通行,尤其是歐美日等汽車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也認可的價值巨大的豪華品牌。吉利可以依托沃爾沃的核心知識產權,打造全新的高端品牌,進一步提升吉利制造乃至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和國際認知度。
中國首位研究汽車產業的應用經濟學博士喬梁認為:“從資本市場來看,此次收購對于吉利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過去大家對吉利的印象就是低端、不夠安全,此次如果能夠成功地吸收沃爾沃的核心技術,將它的技術、產品、市場全部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將重塑吉利在大眾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中國新聞網
知識產權問題令人擔憂
吉利雖然在國際化經營方面有過一些成功,但畢竟沒有運營一家跨國汽車企業的經驗。沃爾沃與福特有些車型是共用平臺,而且有些技術是通用型的,吉利收購后,如何處理相關知識產權問題,是否會留下后遺癥一直是業界擔憂的問題。中國企業現在要并購發達國家的汽車產業,一方面要當心企業資產負債表背后的包袱,另一方面還要摸清企業所在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吉利收購沃爾沃就必須了解這家企業所在國的瑞典法律相關規定。從這一點看,吉利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而下一步將會面對沃爾沃強勢的工會組織,以及如何妥善解決好員工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
最好的“跳板”
一家全球知名的廣告公司創意總監在年前的一次團拜會上用廣告行業的計算方式分析:自從吉利汽車宣布收購沃爾沃以來,如果把全球媒體對事件的報道折算成為版面,“廣告價值早就超過20億美元,而且讓吉利汽車走向世界!”
草根出身的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當初最大的夢想就是讓吉利汽車走向世界,沃爾沃汽車出現的收購機會,只是加大李書福實現夢想的概率,有一個共識是:收購一個比自己高出很多的汽車品牌,會無形中提升現有品牌,所以,借船出海的吉利汽車有了一個走向世界的“跳板”。只是,沃爾沃汽車的未來仍待檢驗。
新聞晨報
吉利將面臨挑戰
對吉利來說,這一交易當即令其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登堂入室。從此,吉利就要擺脫低端汽車品牌的卑微定位了。然而,即便吉利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民營汽車生產商之一,且成功地“娶回”沃爾沃,與之日常相處磨合仍將面臨挑戰。之前,吉利基本沒有在中國以外銷售汽車的經驗。經銷商和消費者也會擔心由一家過去生產低端品牌牟利的制造商管理沃爾沃,可能拖累這個品牌在質量和性能方面的市場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