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信息協調實現的相關研究
2010-4-30 11: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供應鏈信息協調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是實現供應鏈信息協調的工具。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為供應鏈信息協調提供統一、協作的基礎平臺,實現供應鏈系統中各企業間充分的信息傳遞和共享。在從信息視角研究供應鏈管理的文獻中,信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也是重要的分支之一。對此,相關文獻有的研究信息共享模式,有的研究具體信息技術的應用。
Agent技術不僅可以用于供應鏈的建模與仿真,也可以作為實現技術用于供應鏈系統的構建。例如:Barbuceanu等構造了一個基于Agent的供應鏈系統;Swaminathan等描述了一個基于Agent的供應鏈模型框架;Xue等基于多目標談判和多目標效用理論設計了一個基于多Agent的框架。由于研究目標的不同、供應鏈組成成員和環境的差異,利用Agent技術進行供應鏈系統的構建體現出巨大的靈活性。
經對供應鏈中的信息協調及Agent的應用開展了前期研究,且在文獻[12]中指出供應鏈信息協調的實現是信息協調四要素之一。本文正是針對這一要素所做的進一步研究。
1供應鏈信息協調實現的相關信息技術
1.1支撐技術 支撐技術包括電子數據交換、Internet/Intranet/Extranet、XML/Web服務和企業應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等。利用EDI作為信息平臺成本高,實施起來有很多困難。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Internet全球化和基于Web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利用以XML技術為基礎的Web服務來解決這些問題。由于XML跨平臺、與具體語言無關,所以利用以XML為基礎的Web服務能夠整合不同語言開發的制造業供應鏈上各成員企業的信息系統,而且比使用EDI作為信息平臺更簡便,成本也小。EAI是將基于各種不同平臺、用不同方案建立的異構應用集成的一種方法和技術。EAI通過建立底層結構,來聯系橫貫整個企業的異構系統、應用、數據源等。完成企業內部的ERP、CRM、SCM、數據庫、數據倉庫以及其他重要內部系統之間無縫共享和交換數據的需要。有了EAI,企業就可以將企業核心應用和新的Internet解決方案結合在一起。
1.2 多Agent技術與應用軟件技術 以支撐技術為支持,實現供應鏈信息協調的技術主要包括多Agent技術、應用軟件技術等。Agent不僅能以智能的方式響應用戶的需求,具有學習能力,具有與其他Agent協商、溝通以及對復雜問題進行聯合求解的能力,而且使整個供應鏈的決策體系具有較好的魯棒性和可重構性。另外,Agent可以通過定義Legacy系統接口,配合公共對象請求代理體系結構(CORBA)等技術,直接在接口層進行Legacy系統的信息交換,這樣在系統進行集成或者對供應鏈進行重構時,程序的設計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有系統而無需重新設計,大大減少了系統的開發時間。
2 供應鏈信息協調的實現模式
2.1階段劃分及信息技術支持
一般來說,實現供應鏈信息協調可分為基礎建設、職能集成、內部供應鏈信息協調、外部供應鏈信息協調四個階段,信息技術為各階段提供相關支持。
基礎建設階段主要是在企業原有供應鏈的基礎上分析企業現狀和外部環境,完善企業供應鏈。職能集成階段主要是圍繞核心職能進行業務流程重構,實施集成化物流管理,優化職能部門。這一階段一般采用MRP系統等信息技術對企業的制造資源合理計劃、管理和控制,IT技術在這個階段主要解決企業內部生產計劃問題,但沒有徹底解決由于分銷網絡的需求得不到準確預測而造成的需求與生產脫節的問題。內部供應鏈信息協調階段采用的IT技術主要是基于C/S體系結構的供應鏈計劃(Supply Chain Planning,SCP)和MRPⅡ/ERP系統來實施集成化計劃和控制。有效的SCP集成了企業所有的主要計劃和決策業務,包括需求預測、庫存控制、資源配置、設備管理、優化路徑等。MRPⅡ/ERP系統集成了企業業務流程中主要的執行職能,包括訂單管理、財務管理、庫存管理和生產制造管理等。外部供應鏈信息協調是實現供應鏈協調的關鍵階段,它是指將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的供應商和用戶集成起來,形成一個集成的供應網絡。
一方面,SCM為核心企業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另一方面,采用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信息協調可以為企業內部信息系統提供與外部供應鏈節點企業和用戶之間良好的接口,達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的目的。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敏捷制造、敏捷供應鏈、虛擬企業等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推進,為適應市場變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識等需要,供應鏈將向著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的方向發展,Internet/Intranet以及Agent技術將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信息協調作用。
2.2 外部供應鏈信息協調的實現模式
外部供應鏈信息協調實現模式包含三個層次。從實現的角度來說,利用EDI等技術加快數據處理速度,降低處理成本等方法屬于信息傳達層次。信息協調層次則通過共享企業內部相關數據和獲取外部數據,為供應鏈協調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總之,供應鏈的外部信息協調通過分布的互聯風應用系統,連接到商務合作伙伴的各類應用系統上,與上游的原料供應商、下游的分銷商、客戶邊成一體,組建面向供應鏈的數據中心,從而為決策提供相關支持。
3 基于多Agent的供應鏈信息協調的實現
3.1基于多Agent的供應鏈信息協調體系結構
基于多Agent的供應鏈信息協調體系結構如圖3所示,它在文獻[13]中建立的基于多Agent的供應鏈信息協調框架模型的基礎上為每個子多Agent系統增加了一類信息中介。該結構中,每一個節點仍表示一個企業實體,被視為一個多Agent的子系統,每一個子多Agent系統都采用以中介為中心的聯邦結構模式。其中有兩種類型的Agent:功能Agent和信息中介。各個功能Agent(其功能介紹見文獻[13])通過信息中介相互連接起來。信息中介負責其他Agent的注冊服務,并將注冊信息存儲在本地數據庫中。在本地數據庫中。注冊的Agent被分成兩組:協作Agent(屬于本企業內部的Agent)和自利Agent(屬于其他企業的Agent)。信息中介Agent還為其他Agent提供查詢與檢索服務,為服務的需求者(Agent)提供服務提供者的位置信息。
3.2企業內應用系統集成
基于多Agent的供應鏈信息協調從功能實現的角度而言,Agent的作用表現在完成系統功能的調用。因此,一方面采用CORBA技術解決現有Legacy系統的集成問題,通過封裝現有的Legacy系統,使Legacy系統的功能以基本的功能體形式向外提供;另一方面采用Agent技術對基本功能體進行Agent的封裝來滿足企業業務流程中各功能之間更高層次的相互協作以及業務流程不斷變化的需求。
3.3企業間應用系統集成
訂單執行過程中,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需要進行信息協調以達到優化運行的目的,信息協調不但需要實現在不同數據庫管理系統間傳送數據,同時需要讓這些規模很大且相互獨立的應用系統問能識別共享信息。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信息集成技術,從語法上到語義上充分實現業務數據的集成。
XML是一種與具體應用無關的數據定義規范,因此,常見的網絡結構、通信協議、加密協議都可與XML相結合,構成多樣化的企業間數據集成的解決方案。基于XML/Web服務技術的企業問信息交換模型,采用XML文檔作為信息交換載體,通過web服務技術實現多個企業的異構應用問自動、平滑的信息交換過程,從而實現供應鏈信息管理。并且,在基于web的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環境下,采用XML并結合信息挖掘、知識管理等理論和方法,可以實現更高意義層次上的智能信息集成。
4 結束語
供應鏈信息協調的實現是供應鏈信息協調總體框架的組成要素之一。按照供應鏈信息協調層次劃分特點,實現供應鏈信息協調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該具有一定的模式。隨著人工智能以及Agent技術的發展,利用具有一定自主推理、自主決策能力的Agent以及由其組成的多Agent系統來構建供應鏈系統已經成為研究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針對設定的研究背景進行了供應鏈信息協調實現的相關研究,其中基于多Agent的信息協調的研究需要不斷深入和擴展,如何進行供應鏈本體的表達和管理、如何設計多Agent協調機制以及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如神經網絡、遺傳算法、模糊推理和貝葉斯網等)應用到Agent中都是需要繼續開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