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制造企業全面信息化的發展
2010-4-30 10: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4月26日,中國服裝協會五屆三次理事會暨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在鄭州舉行。會上,中國服裝協會向與會代表公開了《創建中國服裝強國發展綱要導向意見》(討論稿),圍繞著強國綱要,會議舉辦了專題論壇。服裝強國的建設,先決目標在于打造中國服裝的科技強國。服裝行業的信息化集成,則是建設中國服裝強國的標志性工作。論壇上,中國服裝協會科技專家委員會的副主任聞力生教授,作了題為《服裝制造企業全面信息化的發展》。以下為現場錄音資料。
聞力生:尊敬的服裝協會各位會長、各位老總,各位來賓下午好!
我今年春節以后,和我們中國紡織規劃院一些同仁,為五個服裝企業做了上市可行性報告。那么也就是這些服裝企業,募集資金往哪兒投,投什么。我現在回想一下,我這一兩年忙這個事情,總的來看服裝企業上市,就是我們目前對哪兒投,有資金了對哪兒投,投什么?我想了一下我們最近幾年投的方向大概有這么幾個。一個就是服裝生產系統的技術改造,第二個就是營銷渠道,也就是營銷網絡的建設。第三個就是物流系統的建設,第四個就是服裝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基本上賺進來的錢幾乎都往這幾個方向來投資。
實際上大家一看就知道,生產結構的改造,物流、信息化、營銷網絡,這些東西當中最核心的東西是信息化。所以我今天主要和大家談一下,就是我們服裝企業全面信息化怎么來打造。
談信息化之前,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國家關于信息化的一個大方針、大政策。這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時機,一個就是我們黨的“十六大”提出來大家眾所周知的,就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這樣一條新型的工業化的路子。這是2002年提出的。
時間進入到2007年,黨的“十七大”,胡錦濤總書記又把這個提法進一步提出了,在我們國家工業化與信息化必須相融合的發展。他認為這樣,我們國家工業才能由大變強,這是我們國家的大決策,這是2007年提出的。實際上也暗示我們每個行業的制造企業,如何按照工業化與信息化相融合來發展我們的服裝企業。我這兒用一個“等號”,所謂服裝企業全面信息化等于“現代信息制造模式+信息化技術”。什么意思呢?我這個“+”就是信息化,全面信息化,一要有現代的信息化制造模式和信息化技術這兩個方面的融合才能發展。
需要問一下,什么是現代的先進制造模式?我們搞服裝制造企業,或者服裝企業的,那么大家可能都知道,如果我們現在按照生產模型的生產企業來看,實際上分這幾種,就是按照他的批量生產的情況來看。一個就是大批量生產、標準生產。也就是按照我們國家出的標準的號型,標準的規格、大批量的生產服裝。第二個,就是多品種少批量的生產模式。第三種少批量的,包括定制的,個人定制,或者叫做手工定制的生產方式。不外乎就這么三種。也正因為改革開放30年,我們圍繞這三種形式,那么我們引進了國外一系列先進生產機器。我們的設備到頂了,就是如何利用先進設備組成比較先進的制造模式。我看了好多廠,當中很多老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那么先進制造模式也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那么,我們制造服裝最早,就是上個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20年代之前基本上都是手工生產服裝,也就是小作坊。到20年代、30年代以后,才進行所謂叫由手工向機械化或者是工業化轉換,叫第一次轉換。這是當時以美國的福特、通用為代表的,進行機械化的、工業化的生產。30年代過以后,當然當中有一個二次大戰,那么到50年代、70年代、世界上工業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按照機械化的工業化的生產,不斷的發展。所以才有了西方的制造強國。就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都先后成了工業的制造大國。但是到了80年代,這些國家的制造企業紛紛滑坡。拿美國為例子,美國在50年代、60年代之前他的服裝基本上自給的,進出口是等量的。但是到80年代美國的進口是要大于50%。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中葉美國服裝進口大家知道,是全世界服裝出口總量的1/4。那么,1994年美國也感到危機,他想我的紡織服裝包括料,就不能這樣甩手下去,如果這樣就沒有我們的東西了。所以這次他又開始研究,怎么來挽救所謂制造滑坡變成夕陽的工業。當時主要是里海大學(音)。因為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提出來要挽救紡織服裝必須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映。所以,當時就提出來一個很明顯的,就是快速反映生產系統,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QRS,這個系統。它當時在美國國內搞的就是原料系統就是杜邦,這大家都知道。紡織是美國很有名的“美麗肯”(音)。輔料是AYS(音)這三個很大的很知名的企業,如何從原料到成品到市場,有一個快速反映。他這個機制架構形成了以后,就是縱向供應鏈形成了以后,他的生產周期就大大加快。可能大家都知道,我們是沒有出現快速反映之前,我們從原料到成品到市場,平均周期是66周。那么90年代以后,由于快速反映系統,在各個國家的生成,降到22周,就是快了原來的1/3。這樣來的,美國QRS馬上形成。日本馬上提出經濟生產,技術生產,法國、德國都是這樣。那么,因為正好80年代、90年代我們的電子技術,網絡技術、電腦技術、通訊技術,這幾樣東西發展得很快。很快以后,帶來了我們現在要所有的制造必須加以科學技術,也就是第二次定制技術革命的高潮,來進行服裝產能的制造。所以這樣就有了,所謂比較有名的新一代先進制造模式。
這個當中比較有名的,一個就是明星制造,叫做AM。就是我剛才所講的,不羅嗦了,為了快速響應市場的變化,服裝制造企業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映,就是QRS,這是一種制造模式。
第二種是現代虛擬制造模式,所謂現代虛擬制造叫VM,VM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圍繞服裝產品或者是服裝的整個產業鏈,某一個環節,你掌握了某一個環節可以在全球,或者全國任何一個地域,為了完成這個產品整個一個鏈構成,你可以臨時的、非永久性的方式組織各種不同的廠來完成我這個服裝產業鏈的生產,所以這是虛擬的。譬如舉個例子,大家容易理解一點,譬如雅戈爾,他擁有自己制造西裝,很多流水線,他能一分鐘生產的薄料、西裝面料結合。這個時候虛擬服裝制造模式有時候也叫“網絡聯盟”。或者叫聯盟制造,這都是一個意思。像雅戈爾自己有制造系統這個環節,那么美特斯邦威他自己有自己的核心的設計和貨單的營銷渠道。他當中生產可以跟廣東或者什么地方幾百家的生產企業現象組成一個虛擬的制造系統。廣東那么多企業靠賣售自己的營銷渠道,形成服裝整個產業鏈的制造。北京的英超原來是一個替代OEM,但是他跟OEM搞的不一樣不但要賺OEM的錢,要賺歐洲30幾個品牌的設計,就是風格設計以后,穿衣設計以后,所有的二次設計到打版制樣,這樣英超和30幾個歐洲品牌聯盟制造。所以虛擬制造,這是一種現代的生產制造模式。
第三種比較重要的就是綠色制造,要打造綠色制造企業,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整個全球的,剛才幾位副會長都講,生態要求高了,那么我們應該轉向就是所謂綠色制造企業。但是綠色制造企業,當中必須要含三個東西,一個就是服裝的綠色產品設計,你必須要有。第二個就是服裝產品的生產過程必須清潔生活。也就是不排污、不產生肥料的清潔生產。第三個就是產品,就是你服裝形成綠色產品,還要整個生命過程要具有再生。所以這樣你推出的服裝產品假如說是綠色的服裝,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一直講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須經過ISO14021,14024、14025這三個牌子的綠色服裝搞企業的認證通過,然后還要經過生態注冊,才能夠稱得上綠色服裝產品。按照這個要求,我可以這樣講,現在市場上沒有一件是綠色服裝產品。
第四個現代制造模式是大規模定制生產制造模式。什么叫大規模定制生產制造模式呢?也就是說你現在經營的標準大批量的生產,我的年產量一年200萬件,甚至1000萬件,都是標準化的生產。現在要改成就是大批量的定制生產。定制生產也就是說采用大的生產流水線,我的產品可以是一件一個樣、一件一個式,能夠在大流水上流通,你的生產構成。那么在這四種生產模式,那么我們現在大多都是按照我們國家標準,技術標準化的、規格化的套型來進行生產。我們未來的發展,絕對不可能12800個服裝企業都是按照標準化來生產,所以,買了頂端的設備,必須按照現代就是這幾個現代生產模式,根據你的產業的實際情況來打造自己的生產制造的特色。我這兒,推進是向一個大規模生產模式,也就是所謂叫MC。為什么要推進MC呢?就是我們國家發展大規模生產,就是我們30年的發展,產能已經過剩了。擴產將來只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不限制的擴產。產能受到制約,第二個就是現在的市場不是我賣方市場,是買方市場。第三個就是買方市場個性化、時尚化的要求比任何時間都來得迫切。因此,大規模生產要轉型。那么應該轉成叫做定制生產。定制生產最大的問題就是多元化的細分市場。那么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也很短。然后又保持了大規模的標準化的生產的效率,低成本,產品質量穩定,又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個就是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定制生產最大的不同就是說大規模生產因為它成本低,生產效率高,那么人人都可以買得起衣服。但是大規模定制生產,就是仍然保留成本低,生產效率高,但是它唯一的好處就是使人人都買得到衣服。我們現在生產的方式這么多,并不是使能使中國13億人每個人都買到稱心如意的衣服。所以大規模定制生產,我不希望每一個老總都考慮這個事情,不希望每一個企業都大規模定制生產。我們國家未來的制造模式肯定是一部分是大規模的、標準化的生產。另外一部分是大規模的定制的生產方式。還有一小部分是少批量的或者叫做高級成衣的定制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手工定制。我們現在有很多企業,都是手工高級定制。手工高級定制是后工業時代,也就是工業發展,現代工業化生產很發達,是跨時代的一種表現,或者消費心理。因為手工貴,服裝的標識就是看你地位。特別是在發達國家,把它作為奢侈品。
什么企業能夠搞?我剛才舉例了,根據我們現在市場變化,服裝市場的變化。我們有17樣因素,我不具體講了。反正這個材料上都有。這17樣市場的變化因素,按照不同的權重,這個權重也做了比例,你去做個調研,你認為這個市場變化的程度,如果是在40%—60%,你就可以搞大規模定制了。如果是小于40%,那你就不用搞。因為這個時期對產品,有的搞大量服裝,有的搞西服,有的搞運動裝,各個企業不一樣,企業可以根據產品定位做市場調研,決定自己搞什么。
搞這個東西呢,要一下子做到大規模定制。原來年產500萬件,一下子掉過頭來改成500萬件都是定制生產,那是不可能的,要慢慢來。所謂標準化生產和定制生產結合,慢慢轉變為大規模定制的生產方式。像意大利的貝拉騰、美國的LYS公司,日本的蜜兒副(音),意大利的吉爾吉(音)。譬如講美國LYS牛仔,他的牛仔褲現在全球銷,可以定制。他提出我有五種顏色可以供你客戶定制,然后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腰圍、臀圍為是多少可以做到多少。然后牛仔褲的邊鋒是什么形式,牛仔褲的工藝、處理你需要什么都可以做到定制。你這樣的定制給他信號,然后他在美國最早有三個不同的城市,總部生產基地和設計基地,是三角鼎立在不同的城市。那么就是說你買他的定制的庫存,每一條增加10個美元。這樣,LYS他的牛仔褲原來只有400多個品種,現在一下子增加到4000多個品種。
我們中國不是沒有大規模定制的榜樣,有。誰?中國山東的紅領集團。在他的大規模的生產線上,你去可以看到,每一條褲子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基本上是一件在流,等一會兒張總會講。
第二個值得推進的,就是我們現實現在面向的市場跟過去不一樣了。我們進行批量作業的時候,現在進入大批量作業大家可能都知道一捆式的傳遞,或者是遞進式的傳遞。或者每一個工位做好,一步一步的向下推進,這是批量生產的。那么現在,大批量的生產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雖然不能全部這樣否認,并不是不復返,但是至少大批量的生產肯定企業數會越來越少。但是多品種,少批量的作業方式,這是另一種作業方式、制造方式,必須在我們服裝行業進行提倡。什么意思呢?一個作業工可以用多臺機器,一個工位可以掌握幾臺機器。我這個單一作業系統就可以完成7—9個工序。所有的大類服裝只要八九個人就可以做這一個單元,叫加工單元,那么這樣的效率是相當高的。我這兒舉了好多例子,女套裝的生產,女裙子的生產,以及整個具體怎么生產,怎么排位,用什么機器我這兒都有。那么它的效率提高多少?我們硬把它做出來了。效率就是比部分的一般的流水加工的效率可以提高28.8。套裝可以34.4。所以,說到這樣的加工,有好多企業講賺了錢怎么辦?你既然是搞定制的,那么就是定制與手工定制配合來做。
我上面所講的五種現代制造模式,就是各個老總可以按照自己制造的不同方式,選擇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發展的模式。但是這個發展,剛才也講,這五種模式基本上建立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上面。
那么要融合起來發展,就信息技術而言,我們現在整個制造企業差技術。所以我下面就講信息技術。所謂信息,我們服裝企業的信息以后基本上來源于三個方面,生產過程的四通八達。第二個是流通構成的信息化。第三個企業管理決策的信息化。在這三個信息化的基礎上,才能提出所有的信息化的數據,信息化的支撐。然后每個廠都有一個機房,都有一個網絡,有一個平臺,外部網、內部網、因特網進行協調。我們現在從生產過程自動信息化,主要包括服裝CAD、CAM,PIM、CIPP生產過程當中。那么流通過程呢,也就是平常所講的應對市場的營銷渠道,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這個信息化。企業決策管理,就是平常所講的叫MRP系統,ERP系統,或者叫SCM,CRM,就是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關系等。現在要解決這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的信息化,我們現在整個服裝行業什么樣子呢?現在有好多東西在生產過程中都是還不夠的,還要繼續努力的,還要大家在應用上下工夫。
一個就是生產過程信息化的。生產過程信息化主要關鍵在什么地方呢?三維人體測量。現在很多上市公司要搞三維人體測量。三維人體測量這是一個比較新的技術。在我們國家還只有不到20多家,而且大多數都在大專院校研究單位,這當中主要有產品的是美國的PC2,法國的叫特爾馬斯,意大利的凱特落地(音),這么幾個。那么用了三維人體測量,那么才能有三維人體計量。三維人體計量就是有數據的,那么才可能進行三維的服裝設計,才可能建立網上的定制模特。可以在網上建立定制模特,也可以在門店銷售建立三維示意。所以三維人體測量對服裝行業各個環節都需要,包括我們整個服裝行業的人體標準,中國人的人體體型標準,以及制造服裝所需要的標準都需要三維人體測量。有了三維設計還要走到我們平面設計上去。辦服裝廠都是從平面試驗,二維試驗。二維試驗我估計在座的企業不一定都有。那么這個技術,基本上世界上各個品牌基本上同步,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三維試驗我們現在要做的,所謂叫VRD,這叫虛擬現實設計。就是我們的設計師現在只是在電腦上完成點線面,就是EP,然后由EP設計再放碼,再排料,再送到裁剪上裁剪。那么這個設計師僅僅工藝構成,沒有創意文化構成。所以現在我們要極力打造,為設計師打造虛擬現實設計,或者叫“超維”服裝設計的我不僅有點、線、面、還要有創意、還要有思維,“五維”這叫“超維”設計,這才構成服裝的設計系統。現在做得比較超前的是上海火影(音)和意大利、美國幾個單位合成研究的叫做SY310,這個系統比較使用,但是還有一定問題。
第二個就是流通過程,流通過程就是營銷不管幾個方面,就是一個我們大家可能都知道,縫紉機,如果縫紉機有一些企業沒有標掛線,那么是縫紉機一個一個工位傳的。那么這樣,一個工位傳到另外一個工位,到整理熨燙完全是人工的,就是信息化是斷的。有吊掛線的肯定是電腦控制的吊掛線比較好一點,數據可以由電腦傳輸。整理熨燙以后,這個也是斷的,大多是手工,有的好的用紙制條碼。然后再從倉庫進行配送,第三方物流進行配送。這個只有幾個比較好的上市企業有這種東西。一般大多都是斷的,都是手工的。因此,一定要把以信息和技術來消滅這些斷點。那么現在是不是行呢?現在行了,現在有一個什么技術叫做RFID。就是社評(音)就是設備技術。這個東西現在發展勢頭很快,那么,這是一個概念,我要給大家說一個概念,因為這個新的,比較新的。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們現在人與人的交流,都是靠電腦,人手一個電腦或者一個筆記本,然后靠密碼可以上網發電子郵件,發QQ也好等都可以。這是人與人的交流。那么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能不能做到,就是物與物的交流,物與物也能交流。如何這樣呢?物與人也能交流,那么人與物、物與人就互通有無。現在除了互聯網之外還有物聯網,就是物與物之間交流。物與物在我們這個行業,在交通運輸行業,用得最多的一個技術,當然比較成熟的就是剛才講的社評設備技術。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組成一個物聯網,三樣東西,一個就是電子標簽,二個要設計電子標簽閱讀器。閱讀器閱讀好了,開動數據處理有一個計算機系統,這個網絡就這么構成了。現在剛才講“瑞福德”第一個有一個電子標簽,電子標簽就和我們現在用的紙制條碼差不多的,每一個商品上都有一個紙制條碼,特別是超市都有一個,一算帳一掃。現在不同的是用的電子標簽,這個閱讀器可以通過天線發出射頻,那個射頻實際上是一個電磁波,電子波搞電子標簽,電子標簽是一個芯片,感應叫電磁感應,感應以后電子標簽上所有的數據就可以被閱讀器所閱讀。這是一條西服,顏色是紅的,碼是大號的,一讀就讀出來了。閱讀器好了,通過計算機或者其他網絡進行閱讀。這樣很方便了,現在既然用射頻,把電子標簽貼在我的集裝箱,送到某一個碼頭的服裝。集裝箱已經裝好了,我把標簽貼上去,那么這個車子就可以靠定位系統GPS。這個車子裝一個集裝箱,經過了一個收費站,收費站是一個無線網絡感知的覆蓋網,一進去閱讀器在那兒,電子標簽上已經設定了,那么這個交通單位有聯系了,我就自動打開,不讓你再交費了,自動過去了。自動過去以后到碼頭,到碼頭在哪一個倉位,哪一個船位,到了碼頭無線網覆蓋去感知,一讀出來了,這一個集裝箱應該放在哪一個艙位去。這就是集裝箱有三維閱讀標簽,閱讀器在收費站,閱讀器可以在碼頭,這樣可以跟蹤東西的位置,東西已經進入碼頭了。原來是這樣,有這樣一個感知度。那么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就溝通了,就全部打通了。
所以我們現在中國起步的,溫總理也在講,中國首先是試點無線,要建立一個“感知中國芯”從交通運輸開始。我們現在服裝企業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企業開始做了。大家可能熟悉的就是吊掛,這個電子標簽在掛架上面貼一個,一個衣服就是一個電子標簽,然后閱讀器就在這兒,你經過軌道電腦閱讀器馬上出來了,出來以后馬上送計算機。我這個衣服應該到哪一個工位加工什么。所以縫制單元必須用吊掛器。現在好多企業用不起吊掛器,現在好多企業,尤其是香港企業仍然擺脫不了一捆一捆的,不用紙制條碼了,用設備掛上去,加工好再過去。那么這樣在車間整個縫制車位就知道每一個工位做了多少,現在做的程序。那么這個技術在縫制是這樣可以消除他的斷點。那么在物流,就是要進入營銷網絡渠道,進了貨物進入立體倉庫,倉庫要分解配箱做輸送。每一個箱,每一個庫鏟車就是一個設備識別器,每一個服裝箱就是一個電子標簽,它就知道進去到哪兒去鏟出來。那么像這樣的企業,如美特斯邦威。這樣做整個生產過程就沒有信息化斷點,就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沒有信息化斷點。
那么還有一個管理層,管理層是為在座的老總,就是一個企業各個環節,各個活動都要有,提出決策不光有數字報表,數字報表現在電腦打字都能做。因此管理也是慢慢發展。我們過去所搞的MISS系統(音),就是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這個管理系統主要是注重與制造資源,面料、原料以及輔料。然后ERP,我們國家規定每個企業ERP必須有12個基本功能,辦公系統、人力資源系統、庫存系統、營銷系統、分銷系統、訂貨系統等。但是各系統,實際上從目前來看,基本上都是功能性的,也就是有這個功能。但是如何把它有一個整合平臺,現在這個技術還不夠。
最后出來一個,就是我們目前推出一個叫仿人工神經網絡知識管理系統,就是它和ERP,和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不同的是,多了一個智能,它能夠把不同數據進行優化,然后在優化的基礎上進行市場預測。然后進行市場預測提出最佳的各位老板、各位總經理的決策。沒有決策,沒有優化決策,沒有智能對市場預測,那么你不能叫ERP。所以現在有好多企業,在我們服裝行業用的ERP,用得最多的如 “格瑞得”,瑞士的“英坦峽”這兩個系統在我們國內用得特別多。一個企業要上這個系統至少沒有1個億你搞不了。所以大多數都是用它幾個模配,特別是網絡營銷模配。 “格瑞得”像用友等管理系統,這管理系統基本上缺少對市場的預測和綜合功能。
剛才講的五種模式,向哪一種發展,融合起來發展。這樣才能稱得上全面信息化。當然全面信息化還有一個概念,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上個月13日中央二套把一個很著名的管理大師,叫達提尼(音)博士,這個人是很了不起的。他1985年出了一本書叫做《無國界的世界》,我倒建議你們老總可以看一看,這本書里面他首先提出來要經濟全球化這個概念,所以經濟全球化是誰提出來的?是達提尼,他是一個大語言家,大趨勢家,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管理大師。經濟全球化這個概念是什么意思?將來在我們全球不管哪一個企業,各種各樣的企業,就是企業是全球化的,產品也是全球化的,消費和客戶也是全球化的,投資也是全球化的。
將來社會上一個人也好,一族人也好,在這樣互聯網和物聯網構成的世界,要買自己的衣服,要找自己合作的企業都是很容易的事情,叫做經濟全球化。20年以后,就是1985年做這本書,到2005年大家一看,現在經濟確確實實是這樣,企業基本全球化。到2005年他又寫了一本書,叫什么呢?《全球新舞臺》。把經濟全球化進一步認識為叫“經濟全球一體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觀念,就是提出來將來這個世界屬于一個國家的,而且是超越主權國家的經濟體,而且這個經濟體是一個,現在翻譯叫“締約城邦制”。相當于他考察我們中國的產業系統,他覺得中國的產業系統太單一了,服裝、小商品等。他想未來的城邦區形式就是多元化的企業的集群模式,是經濟造成的。那么這樣,在這個前提下,所以我們打造叫全球信息化制造企業。達提尼這樣講,我們現在制造企業也是各個行業都奔著這個目標走。如果到那一天,全球信息化制造體系是一體化的,那我覺得我一直講我們服裝強國,到什么時候實現?就是到這個時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