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大手筆實現大跨越 張家口傾力打造區域中心城市

2010-4-30 10: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清水河一渠碧水穿城過,環城山萬畝吐翠蔭遮城,沿街亮化星光璀璨輝映夜空,高樓毗連大廈林立遍布城區,立體交通日臻完善四通八達……白云、藍天、清流,紅花、綠葉、芳草,高樓、車流、華燈,如今,越來越多的張家口市民感嘆著山城發生的巨變。 
    張家口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區交界處,是環渤海經濟圈和晉冀蒙經濟圈的重要節點。2008年以來,該市堅持把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工作作為提升城市承載力、輻射力和長遠競爭力、打造后發優勢的戰略舉措,以大拆促大建,以大建促大變,一個交通優勢突出、區位優勢拓展、經濟布局合理、資源稟賦聚集、發展潛力廣闊、要素活力迸發、創新能力獨特、生活環境優越的京冀晉蒙交界區域中心城市正在迅速崛起。 
    承載功能日趨完善宜居指數持續提升 
    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崛起和對北京、天津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京津冀城市連綿區“2+8”城市群的加快融合就成為大勢所趨。作為京津冀中心城市群外圍的一個特殊區域,2008年以來,張家口市為快速融入這一城市群、參與區域競爭,實施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力度最強的城市建設工程,共完成城建投資928.3億元,其中主城區完成623億元,完成拆遷760萬平方米。 
    著眼于百年發展,該市制訂了總規劃面積1120平方公里的主城區《城市空間戰略規劃》,確定了“生態涵養、文化居住、產業聚集、商貿物流”四大功能分區,搭建起未來發展的整體框架。 
    針對主城區三面環山、發展受限的狀況,他們在周邊淺山區修建了全長44公里的環城快速路,高標準治理清水河23公里,啟動了38.5公里的洋河綜合治理和總面積1600多畝的明湖公園建設。兩年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220公里、立交橋20座、跨河橋梁15座,中心城區面積由105平方公里擴大到285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空間。 
    強大的區域戰略地位,是區域中心城市必備的先決條件。其核心是強輻射、高聚集、快流動、低成本的現代化、高速化、立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張家口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此。目前,該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560公里,居全省之首、全國地級市第六,2013年將達到1300公里。今年,他們將進一步加快推進9條高速公路的續建和前期工作,推進實施京張城際等5條鐵路建設,軍民合用機場明年初可投入運行。 
    持續提升城市的宜居指數,讓宜居成為城市氣質、城市招牌。為此,張家口市實施了主城區周邊640平方公里荒山的綠化工程,使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由2007年29%、35%、5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33.5%、37.9%和8.6平方米。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兩年來,他們建設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68萬平方米,啟動了16個城中村改造、31個棚戶區改建和26個舊小區的改善工程。對40條街巷進行了改造建設,對近百條街巷進行了照明改造,今年還將完成全部支路背街小巷的改造任務。 
    為創造良好的宜居環境,張家口市加快了集中供熱建設,使主城區80%的商住小區實現了集中供熱。鋪設天然氣長輸管線174公里,2011年主城區可全部實現集中供氣。主城區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部竣工投入運營,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80%和87%,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標,城市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省前三位,2009年進入省級園林城市行列。 
    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打造長遠競爭優勢 
    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競爭能力,是區域經濟加速發展的核心條件。張家口市強化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共生互動的理念,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布局,重新確立了以低碳經濟為主導的“4+3”產業發展定位。充分利用周邊的荒山、荒坡,建設了總規劃面積130平方公里的西山、東山、望山三大產業集聚區和南山、商貿、空港、京西四大物流園區,逐步將市區各類工業企業全部搬遷至產業集聚區。 
    目前,產業集聚區入園企業達到39家。這些企業全部投產后,年可實現產值200多億元,上繳稅金30多億元。四大物流園區、張北風電設備制造園等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環渤海區域最大的產業園區集群。 
    隨著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工作的深入推進,該市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具有“拐點”意義的變化:2009年,新增民營經濟單位7800個,其增加值占全市經濟總量的52%;利用外資8288萬美元,引進內資19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1%和39.2%;拓展了與國電等中直單位和央企的合作,引進了英國樂購等一批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被評為中國金融生態城市和最具發展潛力城市…… 
    從自身的迫切需求和現實需要出發,今年,該市將投資720億元加快城市建設,使城建實現由“夯基礎”、“重建設”、“以城為主”向“出品位”、“促繁榮”和“城鄉互動”新階段邁進,實現城市化和工業化的良性互動,逐步打造成為四省市區交界區域內的制造業集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技術與制度創新及擴散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群中心、區域后勤保障中心,進而形成獨具魅力的區域中心城市。
    隨筆:“山城越來越美了!”
    “山城越來越美了!”目睹身邊日新月異的變化,享受“三年大變樣、推進城鎮化”發展戰略的喜人成果,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市民欣喜不已。 
    清晨,西太平山,眾多市民在這里進行晨練。“政府給咱修了這么好走的路,有了這么美的景,還有這么多的健身器械,來這兒就是享受。”退休老干部王世文告訴記者,張家口市區三面環山,曾經“石頭山上不長草,荒山禿嶺寫蒼涼”。如今,市里綠化了周邊荒山,建成了10大景區、40個生態公園,實現了“三山處處披綠裝,山城周邊盡春色”。 
    7歲的董麗穎在媽媽的陪伴和幫助下,用相機記錄著清水河從“龍須溝”變成“景觀河”的點點滴滴。小麗穎認真地說:“我家有一些清水河以前的老照片,那時的河太臟了。現在清水河完全變了樣,好漂亮。” 
    “太令人激動了!”沿清水河一路駛過,全國人大代表袁妙枝被一座座形態各異的大橋感動著。“過去去北京開會,總喜歡參觀北京的橋,心里非常羨慕人家。如今咱家鄉的清水河上也矗立起了這么多的大橋,就像一座‘橋梁博物館’,作為張家口人我感到無比自豪。” 
    多年來一直居無定所、寄人籬下的張家口市橋東區下崗職工胡秋慧,去年12月終于在正源溫馨小區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住房。為解決城市困難戶的住房問題,2008年以來,橋東區建設了653套廉租房。“50多平方米的房子,既暖和又敞亮,房租一年也就是幾十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胡秋慧說她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和政府對老百姓的關愛。“這條路一年之前還是垃圾遍地、泥濘難行,現在變成了平坦優美的道路。”在橋西區祭風臺街寬敞的馬路上,當地住戶張翠珍老人告訴記者。祭風臺街只有1公里多長,路短也要修。2009年,橋西區對祭風臺街進行了改造,建成了主路寬16米,雙側各有4米寬的便道,雨污水、強弱電等設施全部入地的高標準城市道路,市民出行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治理了一條河,提升了一座城。經過近年的集中整治,河中有水、水上有橋、堤上有綠、岸上有景,藍天、碧水、遠山和綠色交相輝映的城市特色更加明顯,群眾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攀升。”一位張家口網民在貼吧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