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積極融入長三角 促進合肥新跨越

2010-4-3 15: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合肥、馬鞍山等六市被正式接納為長三角經濟協調會的會員城市,是安徽東向發展戰略的重大突破。合肥要抓住機遇,以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開放的姿態,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市場體系上全面融入長三角,實現合作共贏,促進合肥新跨越。 
  在上海世博會即將召開之際,合肥、馬鞍山等六市被正式接納為長三角經濟協調會的會員城市。這是安徽城市第一次成為長三角城市“俱樂部”成員,標志著泛長三角已從概念變為現實,是安徽東向發展戰略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加強泛長三角區域分工與合作勢在必行、大勢所趨
  2008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要求安徽“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 ”8月份,國務院出臺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泛長三角區域合作,要進一步加強與中西部地區經濟協作和技術、人才合作,帶動和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 ”此后,在我省的不懈努力和長三角地區積極響應下,泛長三角交流和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強交流合作已經成為泛長三角區域各地的共識和行動。
  促進區域統籌協調發展,需要加強泛長三角區域分工與合作。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有很大發展,但地區差異也不斷擴大,長三角地區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的經濟高地,但包括安徽在內的長三角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關系現代化建設全局。實踐證明,加強泛長三角區域的分工和合作,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才能做到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提高各個地區整體抗風險能力。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創新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為全國更大范圍的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探索有益經驗。
  提升長三角發展水平和競爭力,需要加強泛長三角區域分工與合作。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地區,是我國第一大經濟圈和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長三角16個城市以占全國1%的土地,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近五分之一的GDP,貢獻了全國四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實現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進出口總額,吸納了全國二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資。但與世界五大城市群相比,長三角面積、人口和經濟總量的比重都相對偏小,集聚效應尚未充分發揮。同時,近年來長三角地區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約束逐漸顯現。借鑒國際大城市群的發展經驗,提升長三角發展水平和競爭力需要構建戰略腹地,擴展新的經濟空間,積極吸納周邊地區參與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面配置資源,促進長三角城市功能和產業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發揮合肥后發優勢加快發展,需要加強泛長三角區域分工與合作。近年來,合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進入了厚積薄發、跨越發展的新階段。 “十一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以上,增速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達到2102.12億元,增長17.3%,增速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但由于歷史、自然、地理等諸多原因,總量不大、發展不足、發展不強仍然是合肥當前的主要矛盾,提升城市輻射力和帶動力仍然是合肥當前要解決的迫切問題。長三角當前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戰略升級的重要階段。主動接軌長三角,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分工與合作,將有助于合肥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有利于合肥更快、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市場體系,借助長三角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提升合肥經濟發展層次與國際競爭能力。
  抓住歷史性機遇加快融入長三角步伐
  合肥被正式接納為長三角經濟協調會的會員城市,這既是加強泛長三角交流合作的需要,也是對合肥近年來又好又快發展的充分肯定,同時也為合肥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發展提供了新的難得的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以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開放的姿態,全面融入長三角,實現合作共贏。
  在思想觀念上融入。我們要學習長三角地區與時俱進、敢為人先的思想觀念,積極進取、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永不停滯、敢于爭先的精神狀態,積極對接長三角地區比較開放的社會文化與相對成熟的商品經濟文化,真正以思想的解放帶動創造力的釋放,以觀念的更新帶動工作的創新。
  在體制機制上融入。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在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發揮著先行先試的示范和帶動效應。我們要借鑒他們體制機制創新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打造政策最優、服務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發展環境,鼓勵和促進一切市場主體競相發展、加快發展。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融入。按照參與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的要求,積極做好與長三角交通規劃的銜接,逐步實行高速公路的聯網收費和交通運輸管理一體化,全力推進交通、水運、航空、能源、信息等綜合基礎設施與長三角地區的無縫對接,進一步拉近與長三角核心區的時空距離。推進信息化基礎建設,加快構建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公共物流數據庫等跨區域、全方位、統一的信息互通大平臺。推進專業物流基地、物流園區建設,加快融入長三角大物流圈。
  在產業發展上融入。按照產業互補、合理分工、實現共贏的原則,積極尋找對接優勢,梳理互動條件,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和配套能力,加快形成與長三角區域多層面的產業關聯,全面融入長三角地區產業分工體系。
  在市場體系上融入。以市場為導向,清除妨礙要素流動的政策障礙和市場壁壘,積極推進區域范圍內工商、質檢、環保、金融、信用、涉外服務等方面的互通互認,加快建設經濟區域大通關服務平臺,打造城市間人流、物流和商流便捷通道。加快構建開放統一的金融、技術、人才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逐步實現與長三角各類要素市場的對接與融入。
  在全面融入中加快合肥發展新跨越
  在全面融入中加快承接長三角及沿海產業轉移。我們要抓住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重大機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大承接產業轉移的力度。合肥是中部地區距離長三角地區最近的省會城市,具有良好的區位、交通、產業、成本、科教、環境等比較優勢,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要準確把握長三角產業轉移的規律和特點,充分發揮合肥比較優勢,選準產業轉移的承接點,增強承接產業轉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特別是當前,要把參與上海世博會作為展示形象、聚集資源、擴大開放、深化合作的重要途徑,掀起新一輪招商引資熱潮。
  在全面融入中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圍繞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優勢產業與長三角地區的融合,提高產業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全力打造裝備制造、汽車、家用電器、新型平板顯示器、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千億級產業,做大新材料、新能源、公共安全、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推進現有開發園區擴容升級,加緊落實一批重大產業轉移項目,打造若干個產值超千億乃至數千億的開發園區。著力承接上海等長三角核心城市的現代服務業項目轉移,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繼續強化節能減排措施,促進經濟環境協調發展。
  在全面融入中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科技資源最為集中,自主創新能力最強、創新體系和服務平臺最完善的區域之一。在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市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中,我們要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與長三角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開展全方位、多層面的交流與合作,大力承接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大力吸引科技成果到合肥轉化,大力引進資本、技術、人才等各種創新要素,推動創新要素嫁接產業資源,加快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要逐步建立與長三角互融互通的開放型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服務平臺和自主創新服務體系,建立科技資質互認制度,實現創新平臺共享和創新要素的全面對接。
  在全面融入中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體制機制。長三角是我國國際化進程最為迅速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目前,上海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正在探索建立和完善與國際通行規則全面接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我們要以長三角地區先進的發展機制為標桿,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體制機制為目標,用足用活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先行先試權”,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建立與長三角核心城市等高的體制機制環境,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在全面融入中加快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合作新格局。我們要在融入長三角的進程中,不斷完善合作思路,健全合作機制,主動與長三角建立多層次的會商機制,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和合作,推動與長三角地區的合作取得實質性的效果。要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促進區域合作向社會、環境等領域發展,努力構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合作新格局。(孫金龍 作者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