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南岸區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2010-4-3 14: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改革開放和重慶直轄以來,南岸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如今,南岸區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實現南岸區更進一步的跨越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實現兩大目標定位,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收獲與艱辛將同在。現結合大討論活動,我就此談點個人的思考。
一、新時期南岸區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一)南岸區發展的機遇
1.重慶內陸開發先導區建設的全面展開,必將對南岸區經濟產生巨大的牽引。暨寸灘保稅港區揭牌,中西部第一個綜合保稅區——西永綜合保稅區瓜熟蒂落,再到兩江新區的即將誕生,重慶內陸開放先導區建設已全面展開,隨著開放型經濟規模的擴大、結構的完善、總部經濟的集聚、國際國際貿易大通道的貫通、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的形成,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也將在大項目的推動下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這些都將促進南岸區對外經濟量的擴張、質的飛躍,帶動南岸區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
2.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成渝經濟區的即將破殼,將為南岸區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定位于西部大開發的增長極,國家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農產品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內陸開放示范區和國家生態安全保障區的成渝經濟區,將形成以重慶、成都兩大城市為經濟核心,依托中心城市和長江水道等交通干線的長江發展帶、成綿樂發展帶、成內渝發展帶、成遂渝發展帶和遂南達發展帶的“雙核五帶”發展格局。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無疑是對接成渝經濟區定位目標的主要平臺,處于一小時經濟圈都市核心區的南岸區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3.被譽為“重慶發展宣言”的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為南岸區吹響了起跑的號角。重慶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從經濟增長、產業的優化升級、“五個重慶”建設、低碳經濟、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文化建設等等方面,給南岸區加速發展傳遞了無窮的信息,為南岸區的“率先發展”提供了先機。如,報告提出加快商貿會展發展,培育和建成一批百億商圈、百億市場、百億商貿企業,啟動建設西部國際會展中心,規劃建設重慶國際美食樂園;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制造、重化工產業,推動產業集聚,培育一批千億級、百億級園區,規劃啟動江南工業走廊;加快發展服務經濟,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會計、法律、評估、設計等中介服務業,做大做強金融保險業,加快主城“三基地四港區”和萬州、涪陵等物流樞紐的建設,發展多式聯運和電子商務,培育游艇經濟、生態健身、森林旅游等新興旅游熱點等;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培育和提升重慶文化軟實力;建立碳排放統計評估體系,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加速建設“五個重慶”;開展以宅基地確權的農村財產權改革試點工作。
4.外環時代的到來,必將促進南岸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南岸區發展的逐步滯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南岸區的交通,作為南山這道天然的屏障,“屏蔽”了市府的“春風”,也“屏蔽”南岸區尤其是迎龍和廣陽片區的大發展。外環時代的到來,首先將改善南岸區迎龍、廣陽片區的交通區位條件;其次,介于內環與外環之間的區域將是重慶市先進制造業和大型物流基地的優先布局區;第三,將提速西部新城、東部片區和南部片區的開發,形成一批新的功能組團,打破“北強南弱”非均衡發展態勢。
(二)新時期南岸區發展面臨的挑戰
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南岸區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1.區位條件對南岸區大發展的制約仍將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首先是自然地理區位。盡管南岸區處于主城核心圈,與渝中半島隔江相望,但發展地理區位條件較好的也僅僅是位于南山北側山腳沿江的狹長地帶,而廣大的區域處于南山以南的低山、丘陵河谷區,受制于地形影響,內部交通依然相對落后。其次是南岸區在整個重慶經濟發展戰略上的經濟地理區位。自重慶直轄以來,受“北上西進”發展戰略的影響,北部新區、保稅港區、西部新城、綜合保稅區、即將破殼的兩江新區成為重慶發展的熱土投資的天堂,主城之南事實上上“被邊緣化”了。在這種既有的發展慣性之下,資本等各種生產要素在這一區域的集聚效應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大于擴散效應,集聚依然強勁,主城之南“被邊緣化”現象短時間很難消除,客觀上會增加南岸在吸引各類生產要素等方面的難度,制約南岸區盡快率先發展。
2.自身綜合實力不強,客觀上會影響南岸區發展戰略定位的盡快實現。南岸區定位于“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窗口”、“全國優良人居環境的典范”,彰顯了南岸區人的雄心壯志和發展氣魄,“領跑主城”率先發展的決心,但從南岸區自身的經濟實力、產業基礎特別是現代商貿流通、金融服務業等產業的綜合實力來講,南岸區要實現這兩大定位需要付出比其他區縣更為艱辛的努力。
3.新形勢下南岸區面臨其他區縣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南岸區,經過數年的發展,有了自己的產業經濟體系,有了自己的發展特色,但總體上表現為產業優勢不夠突出,實力不強,拉動效應弱,競爭能力不強。同時,在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40只“虎”正虎視眈眈,都無一例外地在搶抓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和“外環時代”的發展機遇,加快金融商貿物流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電子信息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加快宜居城市建設,建成生態環境優良的宜居示范區。各區都將電子信息產業、現代裝備制造業、會展業、商貿物流業、都市休閑旅游業、文化業列為產業發展的重點。如,渝中提出了打造國際形象的都市區,建成“內陸香港”;江北區就提出加快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發展,把江北建成重慶新興金融中心、重慶新興商貿中心、重慶新興物流中心、重慶現代制造業基地、區域總部基地的目標;渝北就提出打造萬億工業、千億商貿、千億現代服務業大區,建成都市農業、休閑旅游基地,打造全市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因此,面對新形勢,怎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是南岸區實現發展的關鍵。
二、面對機遇與挑戰的應對之策
基于南岸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目標,南岸區的發展要緊緊抓住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和“1小時經濟圈”發展戰略機遇,堅持率先發展整體推進、改革創新開放引領、基礎先行項目帶動、以人為本協調發展的原則,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商貿會展業、現代服務業等,按照“121”的發展戰略(即加速發展一心,提升兩帶,積極謀劃一片)實現南岸區經濟社會的“率先”。
(一)加速發展“一心”,即茶園城市副中心
茶園城市副中心,西側為銅鑼山余脈、東傍明月山、南倚樵坪山、北臨長江,生態環境優良,規劃面積為120平方公里,人口50萬,(其中:規劃了茶園工業園、長江工業園、東港工業園等占地25個平方公里的三大工業園區),是南岸區現代制造業和電子信心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區域性的商業、商務、金融、信息、文化、行政中心和交通樞紐,擔負著南岸區經濟增長輻射極的重擔。
優化茶園新城區產業布局。以千億級園區、3G信息產業高地為目標,以“江南工業經濟走廊”建設為契機,走低碳經濟發展之路,結合區位特色,通過大項目的帶動、龍頭企業的引領,促進現代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金融物流信息中介服務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的集聚,走產業集群化發展道路,打造“江南工業經濟走廊”起點上的電子信息產業、現代制造業產業群,現代物流基地,現代服務業高地。加大諸如消費類電子信息產品、醫藥用品、汽車摩托車交易等專業市場的培育力度,打造主城專業市場集聚區。合理利用茶園優良的自然人居環境,規劃不同層次的地產開發,加快茶園新城地產業的發展,增加茶園的人氣。
改善交通條件。積極爭取城市軌道6號線向茶園、綦江延伸的盡快開工建設,盡快開通茶園與其他主城區城市公交線路,增加與到南坪的公交線路,加快茶園新城與峽口、迎龍、廣陽等鎮交通線路的規劃布局。
加快城市公共生活配套設施建設。依托現有樓盤和居住小區,盡快規劃和引進大型醫院、學校、商場和餐飲的入住,建立一批知名的醫院、學校和大型購物娛樂場所,帶動茶園第三產業發展,增加茶園新城人氣的凝聚力。
(二)提升“兩帶”,即濱江經濟帶、大南山旅游休閑帶
1.濱江經濟帶
濱江經濟帶的范圍:銅元局、南坪街道、南坪鎮、花園路街道、海棠溪、龍門浩、彈子石、涂山鎮沿江地帶、雞冠石鎮沿江地帶、峽口鎮沿江地帶。
發展濱江經濟帶的設想:
堅持點軸開發模式,濱江經濟帶依據其特殊的區位條件,業已形成了許多的經濟增長點,用長江濱江帶這根繩將這些“明珠”串起來,從而實現點軸開發到面的發展。
重點打造南坪商圈,精心提升南濱路,加速發展以CBD南區為核心的彈子石——洋人街、廣陽島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
(1)對南坪商圈打造的建議
擴大商圈范圍,發揮商圈規模效應。加快百盛——南坪后堡地帶的改造,使商圈范圍向北延伸,促進商圈與南濱經濟帶的銜接;加快南坪公交樞紐站場的的改造,通過搬遷或地下站場化方式,充分利用公交樞紐站場黃金地帶,促進商圈向福利社、海棠曉月、江南體育中心的東部地帶擴張;盡快加速區府及其他部門的搬遷工作,促進商圈向南的延伸;加快萬壽路東側片區建筑陳舊密集市容臟亂的改造,提升商圈形象。
合理規劃布局商圈層,引導不同消費層次的圈層布局,實現“引北阻南”目標的。以萬達廣場為中心由里向外將商圈劃分為核心層、中間層和外圍擴張層,實現由核心層高檔消費向外圍逐層低檔消費的逐步過度,滿足不同消費層次人群的需求。在商圈外圍層引導會展、批發專業市場的逐步形成。
加快商業與文化的融合,增強南岸商圈的商業文化氣息,提高商圈的文化檔次。
合理布局商圈交通,打造無障礙商圈。構建南坪商圈的一環、二環乃至三環交通環道,合理分流車輛;加強商圈地下車場的建設規劃。
結合商圈的發展,在核心圈層適度發展諸如金融、信息等服務的現代服務業。
(2)對提升南濱路的建議
高起點規劃。濱江路的持續發展,需要大師級的高起點的規劃,至少不要再把濱江路的開發定位于賣地炒房、吃飯喝酒、市民納涼的去處。
挖掘濱江歷史文化。長江大橋南橋頭——彈子石的濱江路,過去是重慶的開埠區,是外國公司、外籍人士的居住地,具有不可復制的歷史性優勢,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加強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和恢復,限制破壞性的地產開發,依山打造歷史文化風情商業街、建開阜歷史文化博物館。
豐富濱江業態。提升餐飲休閑娛樂業產業的升級;大力發展濱江星級酒店;培育濱江創意產業、動漫產業,打造南濱路創意動漫產業園;依托江南體育中心、以濱江體育運動項目的帶動,培育濱江路體育運動類產品專業市場。
(3)彈子石——洋人街
高標準規劃。彈子石作為中央商務區的南區,應該成為南岸成為國際大都市窗口的窗口。因此,城市建設規劃上,眼光要高目標要遠,視野要更開闊。
強有力的產業對接。加緊對接解放碑中央商務區、江北城中央商務區的對接力度,堅持錯位發展,突出特色和優勢,大力發展金融、保險、證券、中介、會計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總部經濟。彈子石——美心洋人街濱江段,依托國際馬戲城、美心洋人街,大力發展陸上、水上運動類休閑產業,打造濱水主題公園。
2.大南山旅游休閑帶
挖掘好南山的旅游資源,不斷以新的景點和項目吸引人們的眼球。挖掘發揮南山諸如抗戰文化、宗教文化、大禹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旅游資源和大南山優美的自然生態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觀光旅游、餐飲文化、生態健身等產業;發揮南山植物花卉苗木的栽培優勢,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栽培業及以賞花為活動的觀光旅游。
規劃保護好大南山的資源。規劃好南山餐飲娛樂休閑度假業。南山的特色是別墅多,農家樂多。南山農家樂數量多、但單個規模小、檔次偏低、類型單一,多數農家樂成了市民換個地方吃飯打牌睡覺,而且對南山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了極大破壞。因此,應對南山農家樂進行整體規劃,走集約化、多樣化的道路。同時限制南山別墅開發,清理南山違規私人別墅。
(三)積極謀劃好“一片”,即迎龍——廣陽片區
外環時代,將是主城進入全面拓展的時代,人口、資源等生產要素、產業都將向外環有序擴展,迎龍——廣陽將迎來發展的“春天”。要積極趁早謀劃好迎龍——廣陽產業對接戰略,爭取把迎龍——廣陽建成南岸區承接國內國外產業轉移、市內產業擴張的重點發展區,“江南工業走廊”上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三、政策建議
(一)完善規劃,對接全市發展戰略
充分認識南岸區在全市發展戰略中的地位,結合自身優勢,積極思考十二五時期全市、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積極進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產業布局、社會發展等相關發展思路的調整,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
(二)積極謀劃、深入思考,尋找發展突破口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當前重慶發展“北傾西斜”戰略影響下,南岸區需要積極謀劃,主動思考,通過大的項目、大的動作,贏得市級層面的積極支持,尋找發展的突破口。同時也要發展好南岸既有的很有影響支柱產業和專業市場。如南岸的會展業,再如南岸的舊車市場等等。
(三)把握重點,優先發展具有較好條件的區域
在經濟實力還不夠強的情況下,均衡使力不僅不能實現較快的發展,反而還會拖住發展條件較好區域的后退。因此,依據南岸區目前的現狀,南坪商圈、茶園新城、彈子石中央商務區以及濱江路應該是南岸區目前重點發展的區域,只有這些區域發展了,發揮增長極核的作用,帶動其他區域的較好發展。
(四)加強區域合作,突出自身特色
現階段,在這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時代,沒有特色,就沒有優勢,也就沒有競爭力。在眾多區縣激烈競爭時代,南岸區要緊緊抓住濱江水岸經濟、生態經濟、商貿會展經濟等特色,實施錯位發展,抓住消費類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業的特色,加強與周邊區縣的合作,加強與西永綜合保稅區、寸灘保稅港區等的產業對接,實現區域、產業的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