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20年建成16條地鐵線
2010-4-28 12: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即“3060”時空和“7070”客運目標,即環城高速內30分鐘可到達市中心,外圍副中心60分鐘可到達市中心;環城高速內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量達到70%,軌道交通占總公交出行量達到70%。
根據規劃,2020年廣州的軌道交通線路共16條,線網規模達666Km,站點330座;規劃共設置車輛段17處,面積約300公頃。形成“環線+十字快線+對角線”的線網結構。
昨日,由廣州市政府報送的《廣州市2020年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審議。據市規劃局副局長周鶴龍介紹,到2020年廣州市軌道交通線路規劃共16條,形成“環線+十字快線+對角線”的結構,線網規模將達到666Km,站點330座。屆時,廣州將實現“區區通軌道”,外圍的番禺、花都、南沙、蘿崗、增城和從化基本可以在1小時內到達市中心。而目前尚無地鐵通達的東風路、黃埔大道、濱江路和二沙島等也將填補空白。
市內:番禺花都增城從化1小時可達市中心
周鶴龍在匯報中表示,今年3月《方案》已向社會公示,此次由市政府正式報送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方案》已在原來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對于《方案》中提出的規劃目標,市民應如何識別新線的走向和定位?
周鶴龍介紹稱,在規劃線路中,1至9號線基本為已建、在建或國家發改委已批復線路;軌道交通10號線和12號線為市區軌道交通加密對角線;軌道交通11號線為市區環線。而軌道交通16號線分別為支持從化、知識城和增城發展線路;軌道交通20號線為構建廣州南站與琶洲地區快速聯系線路。
規劃線路全部開通之后,與現狀相比有何大變化?周鶴龍在匯報中提到,規劃加密了中心城區線網密度,填補了東風路、黃埔大道、濱江路、二沙島等軌道空白區域。2020年,廣州內環路以內軌道交通站點600米覆蓋率將達到80%,基本達到國際大都市水平(倫敦為88%)。
與此同時,規劃打造了市域快線,強化中心區與外圍聯系,實現了“區區通軌道”。市域1小時軌道交通時空圈形成后,外圍的番禺、花都、南沙、蘿崗、增城和從化基本可以在1小時內到達市中心。此外,地鐵線網還將使各主要對外客運樞紐(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實現無縫銜接。
外圍: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11條線路接穗
從規劃圖上看,到2020年,廣州的軌道交通不僅內聯成網,在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互通銜接上,也預留了城際軌道交通的通道和接入點,并考慮城際軌道向珠三角以外地區擴展的規劃對接條件。
據悉,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共有11條線路接入廣州,包括廣清線、穗莞深線(含琶洲支線)、廣惠線、廣莞惠線、廣珠線、廣佛線、廣佛江珠線、廣佛肇線、廣佛西環線、肇順南線、中南莞線等線路。接入廣州的主要樞紐有9處,包括外圍的廣州北站、白云機場、新塘、廣州南站、南沙客運港等5處,以及中心城區的廣州火車站、火車東站、琶洲和白鵝潭等4處。
2040年再增4條新線 3條落在番禺和南沙
根據此次提交審議的《方案》,到2040年,廣州的軌道交通遠期規劃方案將由20條城市軌道線和11條珠三角城際軌道線組成,線網總里程1164Km,其中城市線811Km,城際線(廣州段)約350Km。
與2020年的線網規劃相比,到2040年將增加的4條新線分別為——15號線(南沙環島線):小南沙島—靈山—橫瀝—萬頃沙,線路長30.5公里,設站15座;17號線(紫坭線):紫坭—蓮花山,線路長25.7公里,設站11座;18號線(沙灣線):市橋—蓮花山,線路長31.3公里,設站15座;19號線(濱江路):穗鹽路—岑村,線路長29.9公里,設站21座。
此外,8號線將從白云湖—萬勝圍,延伸到化龍;9號線(花都線)也將從原高增—飛鵝嶺延長至森林公園,遠期與3號線貫通運營;14號線(從化線)從火車站—養生谷延伸至良口。
2011—2015年9條新線基本情況
13號線(東西快線)首期:為做好與穗莞深城際線的聯接,并避免多條線路同時開工對城市交通造成影響,考慮首期先建設魚珠至新塘象頸嶺段。該段長28、3公里,投資約132.16億元。
八號線北延段:為疏解同德圍地區交通,支持白云湖發展,并為后續的環線提供車輛段等運營條件,該線由在建的文化公園站北延至白云湖,全長15.0公里,投資約94.2億元。
11號線(環線):線路行經琶洲、新滘南路、逸景路、芳村大道、火車站、廣園路、火車東站、員村二橫路,至琶洲閉合。全長42.4公里,總投資約253.55億元。
14號線首期及支線(從化線及知識城線):先行考慮建設主線嘉禾至街口段及支線(知識城線)新和至知識城段,主線長51.2公里,知識城線長13.4公里,投資合計約211.68億元。
13號線(東西快線)二期:由魚珠至凰崗段,全長31.5公里,投資約141.75億元。
3號線東延段:由番禺廣場站沿規劃的長南路至清流,在低涌站與四號線換乘,線路長12.2公里,總投資約55.94億元。該線對改善番禺區東部交通條件,支持廣州新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7號線二期:由大學城南至黃埔大沙東,線路長11.3公里,投資約56.5億元。
4號線南延線:自金洲經南沙客運港延伸至南沙資訊園,長11.7公里,投資約41.11億元。
16號線(荔城線):始于新塘鎮,沿荔新公路經清水塘至荔城,全長31.7公里,投資約110.95億元。
廣佛同城,7條相接軌道在規劃
廣佛通道一:建設中的廣佛線;廣佛通道二:廣州7號線—佛山2號線;廣佛通道三:廣州5號線—佛山5號線;廣佛通道四:廣州10號線—佛山6號線;廣佛通道五:廣州17號線—佛山7號線;廣佛通道六:廣州12號線從槎頭延伸至南海里水;廣佛通道七:廣州19號線延伸至穗鹽路。
亮點解讀 2015年中山大道有望通地鐵
11號線(中心區環線)最終選定大環線,全長42.4公里,設站32座。行經琶洲、新滘路、逸景路、芳村大道、火車站、廣園路、火車東站、員村二橫路,至琶洲閉合。白鵝潭地區通過“大環線”,不僅能和其他地鐵線路串聯,還將與廣州新中軸線的南部地區聯合在一起,使廣州這兩個未來的重點發展區域實現“一線牽”同步發展。
13號線(東西快線)全線將在2011—2015年建設,該線二期(凰崗-魚珠)也將在2015年前建成,較以往規劃提早了5年。從線路走向看,該線路大致途經槎頭、羅沖圍、東風路、農林下路、黃埔大道西、中山大道、廣深公路、南崗、新塘、象頸嶺。盡管站點未定,但從線路走向可以看出,目前交通壓力非常大的中山大道、黃埔大道和東風路將一線貫通,將有效分流路面交通的壓力。而有了這條大動脈,中山大道BRT的擠車之苦也將大為緩解。
14號線(從化線)建成后,市民可從火車站坐地鐵直達從化泡溫泉。到2040年,這條線路還將延伸至良口這個新溫泉度假區。屆時,到從化吃荔枝、泡溫泉根本不用換乘。
建設賬本 9條新線建設投入超千億元 錢從哪里來?
2011至2015年,廣州計劃新建的地鐵線路將有9條,包括為疏解同德圍地區交通的八號線北延段。市發改委主任潘建國昨日向市人大常委會匯報時稱,新線投資約1097.84億元,加上目前在建線路、規劃調整線路投資及2016至2020年新線前期研究費用,涉及總投資1893億元。據悉,從今年起,廣州將確保每年的財政性資金投入不少于60億元用于建地鐵。條件成熟時,將考慮地鐵集團上市以降低融資成本。
2015年底前需資金1551.50億元
廣州已進入地鐵的高速建設期,目前已開通5條地鐵線路,到亞運前還將有6條線路開通,納入2015年建設的新線還有9條。在投入方面,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投資。昨日,潘建國在匯報時表示,2011至2015年建設新線總投資1097.84億元(其中至2015年前資金需求為766.02億元),加上目前在建線路、規劃調整線路投資及2016至2020年新線前期研究費用,涉及總投資1893億元。按照目前初步的工期安排,2015年底前資金需求約為1551.50億元。
“一千多個億的資金投入從哪里來?”在昨天下午的分組審議中,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容小梨問道。她表示,如果市財政每年只給60個億,五年也只有300億元,另外的1000多億從哪來?“資金的來源合不合理,花得是否合理,這是人大代表最關心的問題。”容小梨認為,在市發改委的報告中這一塊的表述不是很清楚。另外她也提出擔心,財政的“蛋糕”雖然在不斷地做大,但這里劃多了,別的地方就會減少。
每年市財政投入不少于60億
市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回應稱,1550個億的資金需求,目前只是一個估算數字。市發改委主任潘建國在其報告中指出,地鐵建設資金主要包括4個來源:一是財政性資金投入。從2010年起,確保財政性資金每年安排不少于60億元(其中土地出讓金40億元,財政預算資金20億元);二是市區共建。鑒于目前市本級投入地鐵建設的財政性資金主要為土地收益,而廣州市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存在兩種模式的實際情況,老六區(越秀、荔灣、天河、白云、黃埔、海珠)轄區內的地鐵新線投資額仍由市統籌,其余四區二縣級市(蘿崗、番禺、南沙、花都、增城、從化)轄區內新線投資額由市和區(縣級市)各承擔50%(含征地拆遷、管線遷改等費用);三是由地鐵集團參與地鐵沿線土地的整理、開發,并將獲得土地出讓收益返還地鐵集團,用于地鐵新線建設。四是其他融資渠道解決。上述資金統籌后的缺口資金考慮綜合利用貸款、發行債券、中期票據、信托租憑等融資工具解決,條件成熟時還可擇機考慮地鐵集團上市融資,盡量降低融資成本。
在昨天下午的分組審議會場,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解釋稱,在市區共建這方面,各個區縣6年時間里,可能要分擔260億元左右的投資。而地鐵土地開發的收益,初步考慮其收益部分應該有210億左右。剩下的還有大約700多億的缺口,將通過綜合應用貸款、發行債券等來籌集,以降低資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