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路交通密織網絡 經濟換擋提速
2010-4-27 11: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河南省把加快公路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來抓,在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更加著重統籌安排,合理布局。統計資料顯示,“十五”計劃期間,河南省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297.3億元,公路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截至2009年底,河南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4.2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4860公里,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1.8萬公里,三項指標均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全省18個省轄市和95%的縣城已全部實現高速公路連接;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河南省還率先實現了行政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預計2010年,河南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突破5000公里。密織的公路交通網,使河南經濟換擋提速,經濟快速發展,公路交通已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助推器。2005年,河南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587.4億元,成為全國31個省市區中第五個超過萬億的省份;2009年,河南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9367.28億元,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五。
——高速公路構筑中原大交通框架。從1991年的鄭州—開封河南第一條高速公路建設開始,河南高速公路建設拉開了序幕,截至2009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4860公里,全省18個省轄市中有17個省轄市形成了高速公路的十字交叉,全省109個縣(市)中有99個通達高速公路,通達率92%,已基本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一個半小時中原城市群經濟圈和3小時可達全省任何一個省轄市,6小時可達周邊6省任何一個省會城市的高速公路網絡。
——干線公路與高速公路相輔相成、相映生輝。2009年,河南省干線公路完成投資40億元,干線公路總里程1.78萬公里,其中一級公路547公里,二級以上干線公路比重達到90%以上。干線公路等級結構進一步優化,干線公路與高速公路相輔相成、相映生輝。
——縣鄉公路遍布城鄉區域。2009年,河南省公路建設計劃投資70億元,其中40億元用于穩步推進農村公路發展,逐步實現了“鄉鄉聯”、“縣縣通”。截至目前,河南省農村公路總里程21.8萬公里,并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實現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
公路交通為河南經濟發展換擋提速,強勢帶動著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構筑了一系列新的經濟增長點。2009年,河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位居第五,僅次于廣東、山東、江蘇、浙江四個沿海省份,與經濟大省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極大地促進了綜合運輸能力的提高。目前,河南公路網已經基本形成,極大地促進了公路綜合運輸能力提高。資料顯示:2009年河南省公路貨物運輸量15.13億噸,公路貨物周轉量3927.08億噸公里;公路旅客運量13.63億人,公路旅客周轉量914.8億人公里。
——加快了現代物流業的聚集發展。便捷的公路交通促進了傳統運輸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型,以鄭州為中心的中部物流港初具規模,現代物流業逐步成為河南經濟的支柱產業及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帶,加速城鎮化進程。在高速公路建成后,位于多條高速公路交匯處高技術產業獲得空前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工程機械、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制造業,已日益發展成為主導產業。在京珠高速公路沿線,形成了以安鋼、安彩、新飛、宇通客車、中鋁等企業為龍頭,以中原油氣、新鄉化纖、雙匯食品、華英集團等企業為骨干的快速經濟走廊。在主要干道沿線創辦經濟工貿區,委托加工、專業化協作、城鄉聯營以及集團經營等各種經營形式如雨后春筍,各種輕紡、食品加工、建材、建筑等為城市服務的行業快速發展,城鄉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差別越來越小,極大地促進了中小城鎮的發展和崛起。
——加快了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隨著中原公路網的形成,以鄭州為中心,東連開封、西接洛陽、北通新鄉、南達許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區,奠定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以鄭州為龍頭,以多個區域中心城市為依托的“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
——刺激現代旅游業快速崛起。公路使旅游景點連接、互通,特別是位于豫西、豫南等偏遠山區的旅游景點,如魚得水,一條條公路把這些景點如同珍珠般串聯起來,現代旅游業蓬勃發展,源源不斷地把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2009年,河南省共有A級旅游景區185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72處;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2.3億多人次,旅游總收入1984.64億元。
——大大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密集的公路網,提高了對外開放的水平,近年來已有5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河南,利用境外省外資金已占到河南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20%以上。2009年,河南省新批準外商投資企業274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7.99億美元,增長19.0%;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201.90億元,增長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