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生產資料論文

關于張家界市農村商貿流通業的調查與研究

2010-4-24 6: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如何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促進農村商貿流通產業健康發展,已成為全市加強“三農”工作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而發展農村現代商貿流通業則是發展現代農業、縮小城鄉差別、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突破口。基于這一指導思想,我們對張家界市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進行了一次調查和研究,現將情況報告如下,僅供決策者參考。
一、我市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現狀
1、農村消費不斷升溫
近年來,我市切實加強農村商貿流通市場和網絡建設,拓寬農產品和消費品流通渠道、完善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平臺,大力實施“萬村千鄉” 市場工程,積極開展家電下鄉和汽車摩托車下鄉活動,農村商品流通取得取得顯著成效。2009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35.96億元,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0.2%,比2008年增長14.5%,比2005年的20.78億元,增長了173.05%。其中,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為拉動農村消費起到了重要作用。到2009年12月底止,全市備案家電下鄉銷售網點221家,實現家電下鄉銷售產品35000臺(件),銷售總額6000萬元,全市已有30000多臺(件)家電下鄉產品獲得補貼,補貼金額700萬元。汽車摩托車下鄉啟動以來,全市已銷售摩托車、汽車 17000臺,已獲補貼金額1300萬元。
2、農村流通體系日臻完善。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不斷深入,以連鎖、超市為主的新型流通業態在農村得到迅速發展。全市農村商業網點不斷擴大,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數量迅速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到目前為止,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城區大型超市連鎖店為主,農貿市場為輔,村級經銷店為補充的農村立體流通體系。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標準化連鎖店700多家(含農家店),總營業面積16000多平方米;共有中心集鎮商業網點4000多個, 商業網點營業面積8萬多平方米;全市共有農副產品交易市場94個,主要以肉禽蛋奶類、蔬菜類、水產品類、糧油類、干鮮果品類經營為主,它成為了聯系農民與市場之間的中間紐帶,對活躍農村市場,促進農副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農民購買力明顯上升。農民對吃、穿、文教、衛生、娛樂、交通、通訊、保健、家庭設施等消費的需求呈上升態勢。在食品的選擇上,已從簡單的吃飽吃好,向質量品質、健康上邁進。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和觀念的轉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將逐漸成為廣大農民的消費熱點。
二、我市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大中型商貿流通企業進入農村市場的積極性不高。由于農村物流成本和經營成本比城市要高,在城市投資與在農村等額投資的毛利比約為3:1,大型零售企業不愿意下到農村開展連鎖經營。目前“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推進主要依靠加盟連鎖方式,個別試點企業大量收編當地鄉村“夫妻店”加盟,有的一個行政村就有多家連鎖超市,形成惡性競爭的局面。
  二是社會預期支出過高,影響農村市場即期消費。當前我市農業結構仍然處于調整階段,農民收入增長具有漸進性,短期內增長速度不會太快。盡管當前農產品價格較前幾年有所提高,農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導致農產品因價格上漲部分帶來的收入被抵減。另外,農村子女教育費用、家庭醫療費用、農資等即期與預期支出不斷增加,致使農民即期消費下降。
  三是農村市場發育不健全,流通渠道不暢。大部分農村市場硬件水平低,有的以路為市、以棚為市;農村專業市場、批發市場相對缺乏,信息市場、中介市場、技術市場、房地產市場、人才市場等幾乎空白;國有流通企業萎縮,個體工商戶由于資金實力不強,在運輸、經營、倉儲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局限性較大,造成大宗生產資料和耐用消費品供需斷層,相當多的農民只好“買大件到城里,油鹽醬醋找個體,日用百貨趕大集”。 
  四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消費環境較差。農村流通網絡建設長期停滯不前,近年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雖有改善,但整體水平較低,客觀上增加了農民消費成本,制約了農村消費需求。同時,農村的分散居住方式也使部分消費無法啟動。
  五是產品和服務質量低劣,農民有錢不敢花。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農村市場,假化肥、假種子、假農藥坑農的事件屢見不鮮,大大削減了農民的消費意愿。
  三、大力發展我市農村商貿流通業的主要對策
  一是加快農村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發展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切實解決農產品流通屏頸。加大力度建設大宗農產品倉儲設施,完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大型涉農企業投資建設農產品物流設施。要拓寬連鎖經營渠道,擴大連鎖經營規模,重點發展專業店、便利店、專賣店、餐飲店等方面的連鎖經營,并逐漸向偏遠農村延伸。要加強農村物流設施建設,加快以第三方物流為主的服務體系建設,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加快發展特色市場。根據區域產業定位,對現有市場進行整合,推進市場管理體制創新。要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逐步拓展交易品種,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交易機制規避市場風險。要大力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支持農產品營銷。重點發展一批以特色產業為依托、輻射能力強的、經營方式現代化的農產品市場,使之成為展示訂貨中心、批發采購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外貿出口中心,帶動農村地區流通網絡的形成。
  三是改善農村消費環境。要全面推進雙百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重點扶植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大型連鎖超市、學校及大企業實行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要大力培育農村經紀人,充分運用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促進特色農業發展。要加強市場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要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生產和經營行為,凈化農村市場。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強農村生豬定點屠宰,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大力推動農村信用消費,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民建房、購買汽車和家電等提供消費信貸,加大對興辦農家店的信貸投放,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
四是大力開拓農村市場。針對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適時出臺刺激農村消費需求的新辦法新舉措。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建材等下鄉實施力度,簡化財政補貼手續,改善售后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嚴禁假冒偽劣產品流入農村。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貿、郵政等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建設日用消費品、農產品、生產資料等經營網點,繼續支持農村供銷合作社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龍頭企業和農家店服務功能質量。
五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政策和資金引導、扶持力度,積極推進農村商貿流通現代化。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投向農村商貿流通,進一步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支持優勢農產品擴大出口,提供出口通關、檢驗檢疫便利和優惠。要推進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支持建設出口基地。要推動農產品出口信貸創新,探索建立出口信用保險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風險防范機制。要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支持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維護自身權益。要充分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保稅加工物流等措施,發展農產品加工貿易。要加強國際農業科技和農業資源開發合作,制定鼓勵政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要引導外資投向鼓勵類產業,提高農業利用外資水平。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實行靈活高效的農產品進出口政策,建立健全農產品和農用物資進出口監測預警機制,嚴厲打擊農產品走私違法犯罪行為,切實加強進出口農產品質量監督。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