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變身“保姆”

2010-4-22 3:4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 曹亞慧
    大物流時代已經來臨,昔日的物資流通企業還能唱響哪?出路在哪里?“傳統的物資企業現在扮演的角色最好的形容就是流通保姆型企業,傳統物資企業應該找準定位,做好服務對象企業的流通‘保姆’。”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這樣對記者說。
    如今,傳統物資流通系統已經走出天津物資、浙江物產等新型物流龍頭。他們的成功啟示何在?
體制轉型
    1992年以來,隨著流通行業的全面開放,面對在完全競爭領域與跨國公司、民營企業激烈的比拼,國有大型物資流通企業連續數年持續虧損,很多傳統的國有流通企業開始不適應現實經濟發展退出了歷史舞臺。
    眾多物資企業開始體制改革,典型代表有天津物資集團、浙江物產集團、河南物資集團、廣西物資集團等。
    1993年,在原天津市物資管理局的基礎上整體轉制組建而成的天津市物資集團,是第一個著手轉型的國有大型物資流通企業,目前經營領域包括金屬、能源、礦產、化工、汽車及機電、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由一個老牌物資企業轉型成為集現代化工貿為一體的新型物資流通企業。
    1994年,河南物資集團公司是作為河南省政府機構改革的第一個試點廳局,由原河南省物資廳聯合所屬單位整建制轉體組建的,目前主要從事生產資料經營業務;是河南省政府直接管理的七家大型企業中惟一的流通集團,也是河南目前最大的商貿流通集團。
    1996年,原浙江省物資局轉制組建成為浙江物產集團,從一個傳統的物資流通企業轉型為一個擁有金屬材料、汽車、能源、化工、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六大板塊和145家成員企業的現代流通集團。
    同年,由原廣西物資廳及其下屬企事業單位整體轉制成立廣西物資集團總公司,主要經營汽車、機電產品、煤炭、進出口貿易、鋼材、化工建材、有色金屬,物流業務,以及節能設計、水處理、再生資源業務等的大型商貿物流企業。“深化企業改革,實現制度創新”。國有資本從物資流通行業退出是必然趨勢。因此,物資企業不論規模大小、實力強弱,都應按照符合市場規律的產權形式規范,走先改制、后轉型的路子。
    2004年開始,在國家商務部的支持下,對重點流通企業給予貼息支持。15家重點流通企業在獲得了部分國債貼息資金,加快了流通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包括廣東物資集團公司在內的眾多企業開始進行體制改革,重點向信息系統、物流配送、高級批發市場等建設項目,紛紛開始向集團現代流通企業轉型。
角色定位
    由于在流通領域存在著物資企業轉型的許多制約因素。“調整企業發展戰略,開展現代物流業務,重塑流通價值鏈”是所有轉型企業首要面對的問題。要在傳統物資流通企業功能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對各種物流功能、要素進行整合和發展。
    我國許多物資企業擁有一定規模的用地、倉儲設施、運輸裝卸手段和加工配送能力等物流資源,具備開展現代流通服務的物質條件。“充分利用這些物流資源,按照現代物流管理方式進行整合,開展現代物流服務是完全可能的,關鍵是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思路。”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說。
    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則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傳統的物資企業現在扮演的角色最好的形容就是流通保姆型企業,傳統物資企業應該找準定位,做好服務對象企業的流通‘保姆’。”因此新的形勢下,物資企業需要找準定位才能發展好。
    從現有國有物資集團改制后的發展來看,“供應鏈式經營管理方式”是眾多企業的首選。天津物資集團成立后就開始了向新的經營方式轉變,2003年,天津物資集團引入供應鏈理論和經營方式,結合實際實行了產業上下延展的供應鏈經營管理模式。與此同時,還積極向產品的上游供應鏈發展,進行基礎資源開發,建立基礎資源基地,進一步增強自身的集成服務功能,向服務型企業轉型。
    同樣,浙江物產也在不斷打造供應鏈一體化經營模式,向“縱橫”方向的產業延伸。“縱向”上控資源、中聯物流、下建網絡,建立產業鏈體系;“橫向”整合與貿易相關聯的物流、經營、信息等。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聯動,由塊狀經濟向產業集群發展。“在供應鏈中找發展目標和定位,是這些物資流通企業正確的思路。”王先慶表示。
    此外,為加快發展及供應鏈管理,目前國內幾家大型物資流通企業,都在推行現代物流服務方式,重視應用信息網絡技術,并且加快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建設。
全網發展
    有人說:“在信息化時代,創造財富最多的產業是服務業。”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傳統的物資流通企業向信息化、網絡化發展也成了必然選擇。目前,信息化對企業的管理和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帶來了新的價值增長方式。“實網和虛網的結合,是今后生產資料流通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物資流通企業發展的重點。”王先慶對本報記者說。“實網”就是在全國各地建立商業網點以及物流節點,“虛網”就是電子商務和產品期貨等。
    在“實網和虛網”結合的發展形式上,有著“南浙江、北天津”之稱的,浙江物產集團和天津物資集團都在不斷創新。天津物資集團通過綜合運用資源采購、銷售、信息、金融等功能,在唐山等地開發了一批鋼材、礦石、化工、能源等供應鏈合作項目。運用虛擬生產方式,在不直接投資生產企業的前提下,實現控制生產環節。
    浙江物產還推出了“前網和后網”結合的方式。“前網”是銷售,“后網”是服務。貿易服務后面緊跟服務貿易。例如在汽車流通中,制造商有25%的利潤,銷售及售后服務有75%的利潤;以及在煤炭流通中,銷售商要提供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服務。“當前要重點抓好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在不斷滿足實際需要中發展,在需求和技術進步中逐步提高,形成物流信息平臺,提高物流營運水平,為實現集約化經營,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天津市物資集團黨委書記劉地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說。“進行合理的網絡布局、健全網絡功能、網絡與總部、網絡與網絡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是提升物流支撐能力的前提,“轉變傳統觀念,全集團上下樹立現代物流理念”是天津物資集團成功的經驗。
正視不足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跨國物流公司紛紛以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優勢搶灘中國市場。勢單力薄的物資流通企業很難與之抗衡,需要打造我國大型物流企業,利用本土優勢與之競爭。“積極創造條件,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物流市場的競爭。”是天津物資集團黨委書記劉地生一直強調的觀念。
    隨著國外資本的大量進入,需要國內流通企業鞏固拓展外埠網絡,乘勢布局海外網絡;提升營銷能力,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對市場的輻射力、滲透力和控制力;要做強、做精主業,擴大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
    此外,流通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開放的市場,入市門檻較低,導致現在魚龍混雜、無序競爭。流通企業大量依靠流動資金和貸款,促使在管理上要加強對整個經營環節的監管,一個環節出問題之后會帶來流動性的問題。
    廣東物資集團公司董事長莊耀曾在撰文中指出,我國物資流通企業長期受鋼鐵、汽車等生產廠家制約,在市場上難以占據主動。如鋼材銷售情況較好時,鋼廠減少物資流通企業發貨量,鋼材價格下跌、出現虧損時,鋼廠又催促物資流通企業多進貨,將虧損負擔轉嫁給物資企業。為此,他提出建議:延伸上下游經營服務鏈條,避免成為生產企業的產品“蓄水池”與“提款機”,創出一條延伸服務的新路子。
    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認為:“物資企業轉型之后大部分從事的還是生產資料的銷售,因此這些企業要與生產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和戰略合作關系,這樣就可以使生產企業專心生產,流通企業做好服務,通過服務獲得利潤,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
    此外,他還建議目前的部分國有物資流通企業可以借鑒國外的“綜合商社模式”,推動貿易、流通、金融等多業聯動,產品經營與資本經營競相發展,提高貿易服務、市場金融服務能力,要聯合金融資本、壯大商業資本、撬動產業資本,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