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積極實施國企功能改革 助推武漢兩型社會建設

2010-4-20 9: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9年,武漢市國資系統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挑戰,堅定信心,沉著應對,化危為機,迎難而上,實現了國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以商聯集團,城投集團,重工集團,商貿控股,國資公司為代表的一批優勢企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產業規模和盈利水平再創新高,對全市國有經濟的支撐作用更加凸現。

  2010年,武漢市國資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一個導向”(功能改革),實現“兩個轉變”(轉變企業發展方式,轉變企業體制機制),推進“三項工程”(和諧企業建設工程,社會責任建設工程和企業黨的建設工程),增強“四個功能”(產業引領功能,基礎支撐功能,結構調整功能和創新示范功能),實施“五大戰略”( 資源整合戰略,大項目帶動戰略,資本市場戰略,自主創新戰略和人才強企戰略),再譜國企發展新篇章。全年全市國資系統力爭營業收入突破500 億元,實現利潤 2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0億元。

  一,以功能改革為導向,分類推進國有資本的戰略性調整

  以研究編制全市國資“十二五”規劃為契機,從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出發,將全市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的總體規劃與各出資企業的發展戰略有機銜接,按照“整合資源,分類經營,有序收縮,重點擴張”的營運策略,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公共服務領域集聚,發揮國有資本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積極打造優勢產業的發展平臺,增強國有資本的產業引領功能。結合武漢市《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圍繞具有比較優勢的現代裝備制造業,現代商貿流通業和現代物流產業,以重工集團,商聯集團,商貿控股,港務集團為平臺,按照“整合,轉型,升級”的要求,推動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快速集聚,推動出資企業向大型實體化產業集團戰略轉型,推動經營業態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全力支持重工集團,商聯集團盡快進入全國同行業第一方陣,進一步鞏固提升武漢市現代物流產業在中部地區的領先優勢。

  ──做大做強專業投融資平臺,增強國有資本的基礎支撐功能。按照“擴大投融資功能,提升盈利能力,控制財務風險”的總體要求,研究制定專業投融資平臺的管理辦法,以公交集團,城投集團,地產集團,地鐵集團,商務區集團,新港投集團為平臺,通過現金投入,產股權劃轉,土地注入,收費停車場,城市空間等創新性資源導入多種方式聚合各類優質經營性資源,壯大投融資平臺的資本規模,增強企業的自我造血功能,提高企業自主償債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加強對4家新組建的專業投融資平臺的指導服務,推動其盡快進入實質性運作。支持各區進一步整合區域資源,盤活存量資產,精心打造區屬國資營運平臺,發揮資源配置和投融資功能,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努力構建國有資本營運平臺,增強國有資本的結構調整和創新示范功能。積極支持經發投集團向金融類投資公司戰略轉型,按照“在金融平臺上做產業投資”的運作模式,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入到全市重大產業發展項目中來。進一步增強國資公司資本運作的綜合優勢,探索將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中的資本性投入委托國資公司集中營運,加大國有資本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使其成為全市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新平臺。支持高科控股加快向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公司轉型,抓住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培育和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

  ──奮力推進困難企業改革改制,加快國有(集體)資本從劣勢企業中有序退出。以妥善安置職工,化解歷史債務為重點,多方籌集改制資金,加大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對剩余10戶特困國企改革改制的支持力度,確保年內全面完成全市176戶困難國企三年改革脫困目標。采取清算關閉,依法注銷,托管經營等多種方式,加快淘汰一批不具備市場競爭優勢的市管出資企業。繼續推進集體企業改革,力爭全年完成73戶集體企業改制目標。

  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實施“五大發展戰略”

  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攻方向,加快推動出資企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努力實現企業發展模式由主要依靠資本,土地和廉價勞動力的“要素驅動”轉向主要依靠技術,品牌和高素質人力資本的“創新驅動”。

  ──積極實施資源整合戰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引導出資企業圍繞主業發展推動內部優勢資源的有效聚合,提升主導產業的競爭優勢;采用資產整合,項目合作,產業鏈融合等多種市場化方式推動出資企業間的資源整合,提高國有資本的集中度;積極穩妥地推動優勢企業以并購擴張方式擴大經營規模,完善產業布局,支持商聯集團繼續進行跨區域并購擴張,大力發展百貨連鎖和超市連鎖業態,支持商貿控股在整合全市冷鏈物流產業的基礎上加快對外擴張步伐,繼續保持全國最大的冷鏈物流企業優勢。

  ──積極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增強企業持續發展能力。抓住武漢市城市功能大幅提升的有利機遇,結合企業空間布局的優化,策劃和啟動一批重大產業發展項目。繼續支持武重,長動,武鍋等“武字頭”企業由中心城區向東湖自主創新區集聚,高起點建設新的產業發展基地。支持葛化抓住化工新城的機遇,以精細化工為發展方向,積極策劃80萬噸乙烯工程新的配套項目。積極推進武商摩爾城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萬噸冷儲冷鏈市場,省客集團新華路長途汽車站整體外遷。積極支持各類投融資平臺全面參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市內交通建設,重點功能區建設,棚戶區改造,城中村和舊城改造,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積極實施資本市場戰略,推進企業融資方式創新。支持專業投融資平臺繼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擴大企業債,中期票據,融資租賃等中長期融資方式的融資規模,支持國資公司,經發投集團發行中長期企業債。積極探索產業基金,信托基金等新的融資方式,支持經發投集團發起設立循環經濟產業基金。加大企業上市工作力度,積極推動中博生化,省客,武重,地產,長聯來福等基本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重組上市。與此同時,還將探索建立上市“殼資源”的市場配置機制,對具備融資資格但長期未融資的閑置“殼資源”,在全市范圍內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重組;對喪失融資功能的“殼資源”,借鑒其他城市的做法探索實施“殼資源”再造,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資源配置功能。

  ──積極實施自主創新戰略,推動企業業態升級。引導企業全面推進技術創新,支持重工集團,高科控股,長聯來福等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自主性,關鍵性技術創新,塑造企業的核心技術優勢。加大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和綠色產能改造力度,積極發展與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相關的新技術研發,搶占新一輪節能減排技術制高點,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導企業全面推進管理創新,積極導入戰略管理,對標管理,精益管理,預算管理,全面風險管理等現代管理方法,壓縮管理層級,縮短管理鏈條,提升出資企業的集約管理水平。引導企業全面推進品牌創新,明確品牌定位,強化品牌推廣,努力塑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積極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培養和積聚高素質人才。繼續大膽探索建立企業經營者的市場選擇機制,進一步加大內部競聘,公開招聘和特殊人才引進力度,做好董事會,經理班子和黨委領導的人員配備,促進班子結構優化,增強整體功能。今年在農業集團等出資企業繼續采用競爭方式選拔企業高管人員。采取多種形式繼續加大出資企業后備人才培養力度,構建國資經營管理的人才梯隊。創新企業高管團隊,創新型研發人才和核心業務骨干的激勵約束機制,試行股權獎勵,股權出售,期權激勵,分紅激勵,技術入股等多種激勵方式,創造鼓勵人才成長的寬松環境。推動企業培養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綜合素質,增強廣大職工的創業創新能力。支持出資企業通過外包方式與專業中介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構筑企業發展的后臺智力支持體系。

  三,以產權多元化為突破口,著力推進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體制機制的創新

  在全力推進企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同時,著力進行更加徹底的市場取向體制機制創新,為切實轉變企業發展方式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繼續推進產權多元化改造,為企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積極引入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有信譽的非公企業資本,在出資企業母公司層面實施產權多元化改造,加快推進強強聯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種形式的聯合重組,進一步加快出資企業市場化改革進程。今年重點抓好重工集團,經發投集團引進戰略投資者工作,支持企業盡快做大做強。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出資企業對二級公司進行股權多元化再造,優化企業產權結構。

  ──繼續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為企業發展提供體制支撐。在推進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造的同時,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強化企業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規范運作,通過完善企業章程,健全內部運作規則,規范“三會”程序,確保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有效運行。對尚未進行產權多元化改造的出資企業,積極探索建立外派監事會制度,打破企業“內部人控制”。

  ──繼續完善出資人管理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按照出資人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兩權制衡”的原則,科學界定出資人與出資企業的責權關系,在強化出資人權利到位的同時,充分尊重出資企業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地位,充分尊重企業的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不直接干預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積極構建戰略導向型的出資人管理體系,建立以出資企業經營決策管理為核心的戰略管控體系,以財務預算管理為基礎的財務管控體系,以重大投資項目管理為主體的投資管控體系,以國有董事,監事,財務總監管理為重點的人事管控體系和以企業績效審計為中心的監督稽核體系,通過明確責權,規范標準,優化流程,不斷增強出資人的戰略導向力,資源整合力,風險控制力和團隊執行力。完善國有出資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和薪酬管理辦法,進一步強化分類考核,對產業類出資企業加大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等反映企業經濟發展質量指標的考核力度,對專業投融資平臺加大投融資功能和政府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力度,開展任期考核和綜合考核評價試點工作,充分發揮業績考核的導向功能。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